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西岭雪文(二)

2013-07-20 09:14 作者:流云似水  | 1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释斋评西续红楼梦之黛玉之死》读感

一口气读完了西岭的《西续红楼梦之黛玉之死》,借用评者邓遂夫先生的一句话,“着实让我大吃一惊”。之前也读过一些西岭君的文字,其中亦不乏一些对红楼的观感评述、人物考究等等,但那些只言片语,断不能显露作者综合的红学才能。

此书全名定为《释梦斋评西续红楼梦之黛玉之死》,释梦斋是著名红学家邓遂夫先生的书斋名称,邓先生并常以此名来自谦,这在一些文人雅士当中,也并不少见,如冯其庸先生也总以自己的居所瓜饭楼自名。然释梦斋这个名字一出,便知其定与红楼有关,可见斋主人致力于红楼研究的决心和对红楼的酷之心了。西续红楼梦,是西岭雪君为了区别与其他红楼续书而取,至于黛玉之死,只是作者续书系列之一罢了,这难免叫人对后面的续书期待满心。

这部续书不同于以往的首先是形式。此书仿照了当初脂砚斋评石头记的方式,也就是明清小说的流行方式,既将评注和小说本身内容一同流通,把评书人随手所写的评注看作小说的一部分。这在明清时候的小说作品中是常见的,但是现代人的模仿之作中,这等写法却甚少出现过。初看到这种形式,不禁拍手叫绝。更难得是这位自称“草根”红学家的邓遂夫先生能亲自操刀来写评注,让未读之人,岂能不满心期待!

自从走出学校,不用再为一些考试和通关挣扎后,读书反而成了我最大的爱好。但除了红楼原著,能让我如此酣畅淋漓的一气品完,这本《西续红楼》当属魁首了。以前也看过不少人的续红之作,其中亦不乏上乘的,从语句词汇,到格局编排,甚至人物结局命运的揣度,也都模仿的有模有样,但是都未能像此书一样,可以达到乱真的水准。就像邓遂夫先生的评注里所说的,读西岭君之续书,常以为读雪芹之原作,可以乱真!看来这样的感觉,也并非只我一人有啊!

读完此书,个人感觉有几点是西岭君所独有而别人未能及之处。总记在此。(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第一:古典诗词的深厚功力。

读过红楼,了解红楼的人都知道,诗词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占了无可比拟的重要位置。大家也都对曹雪芹先生的诗文功夫没有不叹服的,这也是后来续书的人永远无法跨越的一座高山。总览过去的众多续书,鲜有古典诗词,即便有,也是迫不得已的应付之作,难有出彩之处,少了雪芹那种灵动和点睛之功用。

然而在西岭君的续书中,让人一步一惊喜,有时甚至让人捏着汗往下看。众所周知,大观园的女儿中,个个都是诗词魁首,这点在雪芹的前八十回书中,尽显无遗。逢年过节、生辰宴会,必是要作诗填词的,即便无事,也会找出名目起个诗社什么的。所以后面遗漏的书稿中,定然也会有不少令人拍案叫绝的诗词,只可惜遗失无考。而西岭雪的续书中,真叫人酣畅淋漓,过了一回瘾,这恐怕要归功于西岭君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西岭的作诗本领,且不说与雪芹相比如何,只在历来的续书者中,当属魁首无疑了。

第二:巨细无比的描写。

从清以来的所有续书,包括高鹗所续的后四十回书,也很少有人能做到如雪芹那般细致精当的描写。其实我认为,描写是否细微,并不在于写作的功力,而在于生活的阅历,和对一些事务的研究了解是否细微。比如,雪芹前八十回书中对于大观园整个园林的布局,每一处院落景致的描写。再如,对房中摆件、器皿的详尽描写。再如,对于每种规格的宴席,包括菜肴酒水等等的描写。每一种描写,没有深入研究,亲体滋味,直至成为个中行家,定然是写不出那些文字来的。

然而读西岭君的文字,每每到这种细如微尘的描写时,便总是让人恍惚约见雪芹笔法。其中印象最深处,便是潇湘馆里众丫鬟刺绣比赛的一节。各种绣品,各种针法,各种图案,若不是对刺绣研究透彻,如何写的出这等精彩绝伦的文章来。

第三:繁简得当的手法。

此等写作手法的练就,恐怕是要得益于西岭君多年的小说写作吧。其实,作过小说的人都知道,要繁简单,要简反而不易。在此续书中,有很多着意描写的地方都非常精彩,尤其表现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底和博大广泛的涉猎范围。但是更让我佩服的,则是那些言简意赅的交代。重要的是,语言简单,故事却不简单。作者往往能寥寥数笔,便将一件复杂的事情的来龙去脉讲的清清楚楚,这是何等功力。尤其在此书中,多有运用暗笔,一件事往往通过一个或者几个丫头的嘴叙述,却能做到不累赘。比如迎的死,比如北静王钟情黛玉的前因后果,甚至如贾府抄家的原由和个中厉害关系,都是通过一个或者几个人的转述交代的,却能做到简明扼要而不失细节。这等了得的手法,莫不是得了雪芹的真传?

第四:“草蛇灰线”的挖掘和继承。

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红楼梦》的研究中,最被大家熟知的该算是雪芹先生的“草蛇灰线”手法了。整部红楼,从头到尾,充满了种种伏笔种种疑惑。当然,这也许是迫于当初那个时代的压力,很多事情不能明说,也或许是雪芹的故布疑阵。总之给后人留下了太多可供研究和琢磨的所谓伏笔。这也给很多红学研究者留下了太多可作的文章。

西岭雪的续书中,首先肯定的是,对于原著中所埋下的一些伏笔,确实研究的细致。以致在续书中总是出现与前八十回有所对应的地方,有时甚至在原著中只出现过一次的一个人名,一个地名,一个犄角旮旯的细节,西岭君却能抓住其宗,延展故事,这点是很多续书人所不能及的。

找出雪芹原著中的伏笔,并不足以让人佩服,因为太多的红学家们恐怕在这一点上要远超过作者。然而能续接雪芹的伏笔,并且能将伏笔继续运用,将草蛇灰线继续延伸和发展,这一点恐怕能达到者就没几人了。

历来所有的研究者也好,续作者也罢,都在着力展现自己挖伏笔的成果。有一些续书人所续之书,甚至将雪芹前八十回书中所埋之灰线一一扯出,大白于天下,深恐读者不明白。而只有西岭君的续书,能做到一边提点“草蛇”,一边深埋“灰线”的,这才真正继承了雪芹的笔法,使得原著和续书能一脉相承,这恐怕就是为何能乱真的根本原因了吧!

第五:人物性格及命运的继承。

之所以叫继承,绝对不仅仅是因为认同作者对人物命运结局的探究和安排,更重要的是作者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把握和描写。自小说成书以来,最著名的续书当算高鹗的续书了,从古到今,之所以有很多人不认同,除了人物命运结局有待商议之外,更重要的是,在高的后四十回续书中,很多人物的语言风格、行事作派统统都大不相同了,这让很多读者一头雾水。比如,前八十回书中,雪芹已经极力埋下了黛玉和宝钗的金兰之谊,以二人在原著中所表现出来的脾性,是断不能出现后书中宝钗耍心机手段争抢宝玉,黛玉怨愤含恨而终之理的。又如,以原著中贾母对二玉的心思,是断不会出现后书中和凤姐合谋拆散宝黛姻缘之情节的。

一部成功的小说,最重要之一当属人物性格的鲜明和语言动作的个性化。红楼的很多续书,往往都做不到如雪芹那样的人物描写,尤其是人物的语言和行事作派。而这一点,却恰恰被西岭雪做到了极致。在邓遂夫先生的评注中,常会看到“活宝玉、活贾母、活凤姐”等等诸如此类的词汇,这正是作为一个读者和品评人,对续书人最大的肯定。当然,这样的肯定,定然是要来自于作者对原著的研读理解,和对人物个性细致入微的分析了。

暂时只想到这些,归结起来以记之,权当对作者辛苦一番的微薄回报。据说西岭君八岁开始熟读红楼,几十年来亦如痴如醉。之前也见红楼有关的研读文章或者书籍问世,但都不足以展现作者红学方面的综合才能。直至见到此续书,方才觉得此人确实可称为奇女子。擅自猜度,若芹溪先生再世,恐怕也要引为知己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53155/

读西岭雪文(二)的评论 (共 1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