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花儿与牡丹

2013-06-26 16:17 作者:宁河诗魂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花儿与牡丹

古称河州为秦陇之地的牡丹之乡,牡丹是临夏的神韵。临夏栽种牡丹已有800多年历史了,可与山东菏泽,河南洛阳相媲美。从古至今,临夏人对牡丹非常钟重情,不仅建有供游客观赏的官方牡丹园(红园),还有许多私家的牡丹园。无论达官显贵,富豪商家,还是市斤小贩,寻常平民,家家户户庭院之中都有几株牡丹,来散发幽香,美化居所,人们把对牡丹的钟爱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层面。

临夏人把牡丹盛开的五月称牡丹月,此时各色牡丹竞相开放,花团锦簇,香气袭人,且品种繁多花色艳丽,达百种以上。人们便相互邀约登门入户去牡丹园赏花,观花者落坐于花厅或华桌前赏花闻香,品茶聊天饮酒弹唱修生养性怡然自乐。文人吟诗作赋牡丹颂歌,书者挥毫泼墨题词抒怀,画家们把自己精湛的才艺宣泄在宣纸上,让画笔耕播出一朵朵争奇斗艳的牡丹。歌者一展亮嗓,飞扬一曲《牡丹之歌》,而那些心灵手巧的姑娘婆姨,民间画师,工匠们则把牡丹的芳容与姿态铭记在心,回去后,把它绣在锁袋,肚兜,枕套,鞋袜上,剪贴在窗棂上,绘在家中摆放的木用家具上,雕刻在雕梁画栋间,让富贵延年,国色天香的牡丹永驻生活的空间。对于许多不懂文墨的凡夫俗子,乡野民众而言,他们只能借助粗犷的歌喉,用饱蘸激情的花儿来倾吐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在我国的古代文化中,历代文人把貌若天仙,清纯美的姑娘比作牡丹,然而花儿故里的临夏,人们则用花儿比喻牡丹,视萁为表达情爱的产物。在临夏花儿中歌牡丹,咏牡丹的曲令和唱词相当多,在这片生长花儿的沃土上,牡丹成了花儿的灵魂,犹如花芯烫贴在花儿的心扉,不能割舍。人们用牡丹喻人,借花传情,夸赞姑娘的美貌,表达爱慕之心,倾诉相思之苦,“尕妹是才开的牡丹,惹麻了阿哥的双眼”;“尕妹是牡丹花园里长,娶不到尕哥的炕上。”“红牡丹红着破里,白牡丹白着耀人里”。或以牡丹的花开花谢荣枯之变来表达身世命运的悲惨和坎坷遭遇。“尕妹是牡丹霜杀了,开不在阿哥的院里” 尕妹是牡丹人折了,活人的精神们散了。”或以牡丹来比喻海枯石烂,忠贞不渝的爱情。若要我俩的姻缘散,“三九天,清水上开一朵牡丹”或以牡丹来形容幸福美好的生活,“新修的堂屋里画牡丹,日子嘛一天比一天舒坦”,或以牡丹来形容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祖国,“新中国好比大花园,北京是花中的牡丹,”在花儿的众多曲令中,以牡丹命名的曲令非常多,除《牡丹令》外,还有《白牡丹令》,《二牡丹令》,《兰牡丹令》,《绿牡丹令》,《十二月牡丹》,《牡丹月里来》,《十朵牡丹朵朵开》等,其中,比较流行的长歌:“十二月牡丹”是一曲牡丹的绝唱。这首民歌语言淳朴,感情真挚,以花喻人,一语双关,哀怨凄清,缠绵委婉,生动的表达了民间女子饱受饥苦,忍受煎熬,渴望自由生活的心情

花儿是生活的真实再现,是人民群众心声的反映,在花儿唱词中,花儿就是心上人,亲爱之人的替代,把心里的话用花儿诉说给亲人,正是花儿对牡丹最真诚的表白。

 (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甘肃和政县达浪小学   王新有

邮编:      手机: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41407/

花儿与牡丹的评论 (共 7 条)

  • 杨科
  • 蛾儿飞翩跹
  • 小人物
  • 风中傲兰
  • 净朗
  • 地平线
  • 羽痕丢丢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