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那时,俭朴的生活

2013-06-21 20:09 作者:林江文  | 1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在经济不发达的八十年代初期,物质匮乏,人们生活水平低下。在古老的乡村里,除了一些侨亲外,大都是朴素的村民们。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着“一亩三分地”,“面对黄土背朝天”。他们种稻谷,种地瓜,也守着精心呵护的菜园子。那种缺肉少油的苦日子过久了,大家却也就习惯了。那时的吃、穿、住、行等不由侵入了大脑。回想起来,内心里,我是一阵欢喜一阵忧愁

吃。不必奢想美味佳肴,也不可能贪图地方小吃。村民们基本自供自足。现在,深深的记忆里,稀粥和地瓜等,一些常见的食物填满了那易饥饿的肚肠。有时候,马铃薯切成块,加上点青菜,零星地点缀着,偶尔有一些粉干,撒上调味品盐、酱油和味精,就令贪吃的我们沾沾自喜,吃得大腹便便。有时候,我们吃腻了面粉团和地瓜粉团。它们常扑入视野,让人无可奈何。

有时候,母亲去山上采一些能吃的野菇。它们的样子精致、雅观和富有吸引力,加上粉干、面条或面线,甜滋滋的味道令人胃口大开,仿佛吃上了“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能几回闻”的“名小吃”。那时候,饭馆、咯摊、美食府和酒家难得一见。我们的乡村没有一家的饮食店,只有在乡里丁字街的路口有一家小饭店。对于常人,对于我们,那是不敢越雷池半步的。

大体上,我们能吃饱,就是满足。有时,能吃上一顿肉就是快乐的事情。我们要求不大,渴望也不高。现实不容人啊!逢年过节时,才让嘴里塞满不易吃到的炖好的五花肉,喝上不易喝到的骨头汤。它们可是人间仙品了。

穿。记得当时,的确良布料占据了市场。鞋上破了一个洞,缝缝补补就是了。衣裤上有一个窟窿,就缝上一块四方形的布料。我们没有受寒挨冻就是福气,就浑身舒服了。有些乡亲们的衣服又破又旧又皱,洗了又洗,早就褪色了,仍然穿在身上,毫无光彩可言。但是,俭朴的村民们的衣服穿了一年又一年,补了一次又一次。不会让人不好意思,因为大家都这样,还算令人欣慰。

俗话说:“输人不输阵!”裤子屁股上补一块,膝盖上补一块,肘部补一块,也觉得寻常,不觉得丢人。经久耐用的绿色的“军用鞋”是时尚之物,光亮的皮鞋少见得很。在感觉里,邻居几位叔伯们的黑色布鞋就已经很是得体,令人满面光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那时,衣服和鞋子款式单一,颜色也不算多。男装的衣服常见的就是夹克和有四个袋子的中山装。裤子也普通常见。女人的衣服也是没有多少花俏,有些土气和原始的基调。偶尔,有一个两个女人披着长发,穿着裙子,就已经让人大开眼界了。那时,羡慕的眼神里带着向往的柔情。

住。“家徒有四壁”,这样的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有些家里,几个相框,挂在黄色的墙壁上,简单朴素。屋子黑色的瓦片述说了日子的苍老。时光的久远,令一些古屋沧桑破旧。下天的时候,“屋漏偏逢连雨”,这里那里滴水的惨状令人心忧。锅碗瓢盆在屋里列阵,摆在漏水的地方,不至于水淹屋里的大地。有时,雨水滴到了蚊帐上,古式的床顶也得用一些容器盛水,让人不得安眠。实在不行,只好连夜用瓦片把屋顶进行修理,才可以夜深入眠。

有一些堂叔和堂伯在古屋旁边盖上几间瓦房,墙壁涂上白色的石灰沙浆,就已是一个安乐窝了。于是,住也算得上是安心、舒心和放心了。瞧,这不是一种难得的进步吗?也许这样,也才会有“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了。

行。不单单是出门走路,连走远路有时也是步行。村民们以步行为特色。挑水、扛木、购物和碾米等等都靠步行。走路,大家一样的辛苦,花的时间长且久。“走着去!”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偶尔的自行车代步,已经令人兴奋不已。记得一次,我与母亲走了十几公里的路,在岵山的和林一个路口遇上了骑自行车的外公,又渴又累的我,坐在自行车车架上,真有点乘风破浪的感觉。轻巧的自行车快速地行进,耳边的风呼呼地呢喃,十几分钟的时间就到了县城。这让我对自行车垂涎三尺,更不必说神奇的公共汽车了。

……

现在,对于二十世纪的人们而言,那时的艰辛已成为过去,成为一种回忆。改革开放的清风吹遍神州大地,经济的跨越发展令时代变迁如此巨大。而这,都归功于社会,归功于国家,归功于建设者们。国强则民富。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细细沉思中,对于我,一股国的情思突然间变得深刻、深刻、深刻……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38811/

那时,俭朴的生活的评论 (共 12 条)

  • 杨科
  • 岁月如歌
  • 梦天之蓝
  • 疯狂侠客88
  • 小人物
  • 今生依梦
  • 守望
  • 雪儿
  • 剑客
  • 萧俊杰
  • 木二
  • 王鹏

    王鹏写得好,传播正能量--现在,对于二十世纪的人们而言,那时的艰辛已成为过去,成为一种回忆。改革开放的清风吹遍神州大地,经济的跨越发展令时代变迁如此巨大。而这,都归功于社会,归功于国家,归功于建设者们。国强则民富。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细细沉思中,对于我,一股爱国的情思突然间变得深刻、深刻、深刻……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