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漫话“不倒翁”

2012-02-24 15:28 作者:ACE★滿朝永澄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中国文化讲究渊源,但凡能称之为“翁”的,绝是有些来头,如“南极仙翁”、“翁主”、“世翁”、“主人翁”。即便是无光彩可照的民间草根,也因年岁赋予的阅历,要被尊称为一声“老翁”。学名白头鸭,一而已,但因其形略似鹤发老人,就被称为“白头翁”。现今,街上多见利用“不倒”原理制成的非“翁”玩偶,却也是被认真的称其为“不倒翁”,可见管它是人是鸟,只要有了“翁”的世故,就多了一份令人高看的“仙气”。

年少时,曾在同学家里见过一个不倒翁,印象中,样子有些像现在的圣诞老人,红色绒面,许是玩的久了,泛暗发旧。我那时没有见过这种东西,加上几乎没有像样的玩具,因而颇有些贪恋,总是插空就跑去同学家。前面推,他向后倒;后面推,他向前倒,但又总是“倒不了”。头上拍一巴掌,他肩膀一缩,头一歪,一副瑟缩的样子,但没等你将手收回,他又大模大样的站了起来,惹得我们几人吱吱乐个不停。后来,也曾在街上见到有卖塑料企鹅的,一米多高,憨态可掬。搬回家,才发现鹅的腹部做了重心,实实在在是一个“不倒鹅”,于是童心大发,和小儿一起前推后拽,平添了许多乐趣。

不倒翁,玩具的一种,状似老人,上轻下重,一经触动就摇摆,扳倒后能自动竖立起来,因而又称“扳不倒儿”。过去的不倒翁多以纸身、泥底为主,用纸浆或废纸粘糊灌模,内以泥土做半圆底,外表粘纸,彩绘成形;也有木头做底的,底部中心固上铁块或小石子;更有用心者,去小葫芦瓤肉,往里灌铅成“葫芦翁”。现今,制作的材料方法更加丰富,有鸡蛋壳的、旧乒乓球的、较大空心塑料玩具的,等等,其原理都是上半身空心壳体、下半身一个实心的半球体,重心其内,底部圆形,只要掌握了基本力学结构,就可“不倒”。我们见到的“锥体上滚”实验,杂技演员走钢丝之类,都是利用了此类原理。

其实,不倒翁的前身是一种劝酒工具。见诸于记载较早的,是五代王定保所撰《唐摭言》,“捕醉仙”又叫劝酒胡、酒胡子,刻木成人,上细下粗,乃唐代的一种劝酒工具。唐代卢汪晚年时曾作有《酒胡子长歌》一篇,其中记叙道:“胡貌类人,变有意趣,然而倾侧不定,缓急由人,不在酒胡也。”宋代窦革《酒谱·酒令》曾对其有详细记录:“今之世酒令其类尤多,有捕醉仙者,为禺人转之以指席者。”喝酒之人将“捕醉仙”置于桌子中央的盘中,围桌而坐,由年长者用手捻转,待停,被“捕醉仙”指者,即饮酒。然后,由饮酒者续此游戏,往复尽兴。可见其时的流行程度,有点像现代的“击鼓传花”,兼具今时的“鱼头酒”作用。南宋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对这一劝酒工具的制作和使用也进行了记述:“左右攲侧,僛僛然如舞状,久之力尽乃静。视其传筹所至,酬之以杯,谓之劝酒胡。”

明清,“捕醉仙”逐渐走下酒桌,演变成孩童的玩偶,人们据其“扳不倒儿”的特点,称其为“不倒翁”。此称呼极为形象,因在封建统治阶级的高压下,无论高官平民,但凡能活着被称之为“翁”的,多善于自保。清代史学家赵翼在《陔馀丛考·卷三十三》中著曰:“儿童嬉戏有不倒翁,糊纸做醉汉状,虚其中而实其底,虽按捺旋转不倒也。”寥寥数语,就将其翁历经千年立而不倒的原因交代清楚,似醉实醒,虚中实底,明哲保身,故而不倒。

“不倒翁”,古又称“几朝元老”。明代的江南才子徐文长曾为其作诗:“乌纱玉带俨然官,此翁原来泥半团;忽然将你来打碎,通身上下无心肝。”中国古代的泥偶,多为庙里的菩萨佛爷,或历代帝王表彰的贞女烈士,鲜见代表统治阶级的官员变成泥做的玩偶,可见“乌纱玉带”之精神在当时“江湖”的地位尊崇,尽管有诗讥讽,也不见得能减去半份。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则也曾为“不倒翁”题诗三首,其一为《题不倒翁》,其二是《持扇不倒翁》,其三直接命题为《不倒翁》:“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笑君不肯打倒来,自信胸中无点墨。”虽无徐才子的入木三分却也将那些貌似君子,实则靠耍弄权术而保持官位不倒的官僚描绘得惟妙惟肖。(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和我们文化一衣带水的日本,也曾盛行“不倒翁”,但其最初是指那些坚持真理、不屈不挠的人。后随着世故的淫浸,特别是玩偶的流行,其内涵就逐渐由褒变贬,用来比喻某些善于应付环境而能长期保持自己权位的人。

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官场“不倒翁”,当属“五代时期”自号“长乐老”的冯道。他在“自唐室之亡,群雄力争,帝王兴废,远者十余年,近者四三年”的政局动荡、皇权更迭中,先后事四朝,侍奉十一君,三次拜相,位居相位长达二十余年。始终贵为高官公卿三十一年,平均每朝(含契丹)仅六年余,每帝仅三年余,最长的唐明宗和晋高祖也只有八年,死后更被追封瀛王,其“不倒”之卓越,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冯道年轻时,曾做过幽州刘守光的参军幕僚,后转事大宦官、监河东军张承业,因其颇通文学被荐晋王,任河东节度使掌书记,却多年声名不显。唐庄宗即位后,拜冯道为户部尚书、翰林学士。庄宗死后,明宗即位,因冯道“劝进”明宗“文治”有功,官至宰相。明宗死后,愍帝即位,冯道继续担任宰相。不久,潞王造反,愍帝出逃,冯道率百官迎潞王入京登基而得后唐末帝信任,继续担任宰相。后来,“儿皇帝”石敬塘灭后唐,为后晋帝,冯道任其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后又被加封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石敬瑭死后,冯道出任后晋石重贵的宰相。契丹灭后晋,冯道又投靠契丹,被封太傅,跟从辽太宗。再后来,后晋大将刘知远建后汉,冯道又官至后汉太师。不久,郭威造反,冯道再演“迎贼入京”有功,官拜后周太师兼中书令。其死后终封为王。在一个道德体系崩塌、社会制度毁灭,皇权更替,君王轮座,乱混混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时代,冯道却“进退流转”,泰然自若,而且备受恩宠。其个人声望也在五代末年“声隆之极”,《旧五代史》盛赞其“道之履行,郁然有古人之风;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体”,“不倒”之“道”,历代罕见。

和冯道同样“幸运”的,还有一人,东汉的胡广。胡广,字伯始,因在汉安帝主持的大考中一考成名。仅十余天即任尚书郎,随后五次升迁,官至尚书仆射。一生侍奉六位君王,一任司空,两任司徒,三任太尉,作太傅两次。其死后,谥文恭候,公卿、大夫、议郎皆来送葬,朝廷为空。《后汉书》有载:“汉兴以来,人臣之盛,未尝有也”。在其政治生涯中,曾三次面临“进退流转”,但皆因其“畏葸退避、明哲保身”而化险为夷,其“不倒”的功夫,也很是了得。一次是在质帝至桓帝建和元年中,时冲帝死,将军梁冀先立质帝,后毒其亡。面临新一轮的帝王废立,胡广与太尉李固等人商议,欲立年长的清河王刘蒜。但梁冀惧刘蒜对其不利,遂胁迫胡广、赵戒“朝议”立了汉桓帝,罢免胡广原盟友太尉李固并诛杀。后来,李固绝笔谴责胡广,胡广见死不救,依旧风光无尽。延熹元年,桓帝在宦官支持下剿灭梁冀集团,胡广因牵连被罢免,但仅几个月,竟再次官复原职。汉灵帝即位,胡广的旧部陈蕃伙同窦武志灭宦官集团,却反被宦官集团所诛。其后,仅陈蕃一案就牵连数千人。陈蕃在职时对胡广极为尊崇,但胡广在陈蕃被诛时,为保自身,“不置一词,任其自灭”,依然是高居显位。还有一个,也值得一提,就是被电视剧热炒的纪晓岚。身为侍读学士的纪晓岚,因才学出众,颇受乾隆皇帝看好。他“不倒”的最佳手笔,当属乾隆皇帝50岁生日时奉上的贺联——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五十年圣寿,自今而后,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其拍马境界绝不亚于乾隆另一臣和珅。但不幸的是,为大清国编纂《四库全书》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却犯了中国知识分子最爱犯的错误,想借才学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屡次进谏政事。史载,乾隆忍无可忍,怒斥其:“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倡优”,让纪晓岚突然明白了自己的位置,原来,皇帝只需让他扮演“戏子”,助兴解闷。由此,赖了性子,踏踏实实的扮演自己的角色,对上拍马流须、插科打诨,对下投其所好,拉拢结交,一气固宠三十余年。

——“说你呆你不呆,胡子一把,样子像小孩;

说你呆你不呆,推你倒下你又站起来。”

这首民间童谣唱的就是像冯道这样几经易主的“不倒翁”,其“有奶便是娘”的自保“宝典”:不讲忠义,另投新主;“伪官”做得,奴才当得;见风使舵,善留后路。——其为官之道:“临难不赴,遇事依违两可,无所操决,唯以圆滑应付为能事。”尽管为众皆深慕,但最终也难逃生荣死哀的社会规律。如秦代宰相李斯、权臣赵高,明代大太监魏忠贤、清朝宰相和珅等,无论生前多风光,其死后也必定备受诟病。如冯道,司马光称其“奸臣之尤”,欧阳修斥之“无耻”,并刻意举了一个因被陌生男子“拖臂”而自断其臂的贞节女子来反讽他。就连对其肯定的《旧五代史》也是一边赞扬,一边不得不质疑其“忠”:“然尔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夫一女二夫,人之不幸,况于再三者哉!”言外之意,冯道之为,连妓女都不如,更别谈什么“忠”、什么“节”了。胡广,因其“不倒”的楷模。遂使当时士子习于自保,不敢阐发,每有议论,辄相依附。于是,在典型的带动下,白为黑、恶作善,是非颠倒,忠愚混淆,成一时之风气。东汉的不幸,此为最甚,因而,才有了“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的说法。而纪晓岚,其一身才学,终未能“兼济天下”,唯可圈可点,《四库全书》也,空负了一身才情。

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不倒翁”由“劝酒胡”演变至今,其精神本为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如人们十里相送的前总理周恩来那样,如今,却因人类的丑恶行为,为其蒙上了一层骂名。现今的官场不倒翁,早已非“不忠不义,圆滑世故”所能替,他们平素工作,或欺上瞒下、造假政绩,或如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里所言:“什么事不干的,四平八稳的,却成了‘不倒翁’。”他们善谋官,喜揣摩上级所好,有重点地“感情投资”;善保官,每“进退流转”之时,或跑或要,唯各类私利为重,弃群众口碑不顾。他们见矛盾就“你推我绕”,见好处就“你争我上”,为升官不惜背后使各类阴损狠招,更有极端者,招募杀手,血染其手。还有学解放前国民党军队“吃空饷”的,如安徽潜山县综合经济开发区原副主任曹晓明、湖北红安县国土局原局长王秉锋、浙江瑞安市原副市长蒋良荣等,在职务被免、获刑入狱后,照样长时间领取工资;高楼镇副镇长卓光玉因受贿获刑,不仅工资照领,而且官儿照当,成了又一个“历史罕见”。凡此种种,皆如汤锅之鼠,祸国殃民乱制度,足了“官瘾”,丢了“人德”,危害尤甚。

考证“不倒翁”的来历,显形“不倒翁”的下场,对我们时下的官场风气和知识分子的价值定位,虽不是一剂良方,却也有三分警醒。

“君有过则强谏力争,国败亡则竭节致死”,封建主义的愚忠,我们不提倡;甩甩衣袖,耍耍身段的倡优,我们不模仿;“马屁”化境,“流须”鬼没的角色,我们不扮演;“事苦,则矜全之情薄,生厚,则安存之虑深”的艰难,我们多体谅;无论如何,要实现自己的价值,绝不能落得段子里的下场——清朝有官党羽多,自称门生来拜见,献上一个大漆盒,内有百十不倒翁。门生说:“家乡泥土制此物,技艺亦颇讨精巧,特送大人解解闷。”大官暗笑门生傻,召集家人来玩看,“翁”后各有名字条,最大就是本大人。附送打油诗一首:“头锐能钻,腹空能受,冠带尊严,面和心垢,状似易倒,实立不扑。”

唯此,惟有严刑峻法,制度约束,断其攀附,严查重打,才能让现代版的“不倒翁”倒下,正如华君武先生的漫画《不倒翁倒了》题诗所言:“时来厄运到,不倒翁倒了。”也好还打不倒的不倒翁一个原貌——存在只为简单的站立!

如我们民谣所盼:不倒翁,扳不倒,我跌一跤你别笑。

学走路,学赛跑,哪个不摔几次跤?

跌倒爬起不灰心,练得能跑又能跳。

你没摔,你没倒,永远不会走道道。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50886/

漫话“不倒翁”的评论 (共 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