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碗边子饭”

2013-06-14 11:57 作者:白鸟群群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每个人家族血脉里总有一些馈赠,每个人的先辈都给他留下过“遗产”,——只是的看得见,有的看不见,有的知晓,有的要过好多年才知晓它的价值。

谈谈我的外祖父吧!他在东北“开辟”(土地改革,1948年)不久就过世了,但他活了很久,活了92岁,他是18世纪出生的人,外祖父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每年总有一段时光要外出“讨口”,当年外祖母死得早,撇下尚未成人的四个舅舅、二个姨母、还有母亲共7个孩子,一家生活担子沉重可想而知,没饿死活下来就是万幸。我的一个小姨母患结核病,因无钱医治而死,天屯子里天寒地冻,家里连完整窗户纸都没有,东一窟窿,西一个洞,风一刮哗哗响,姥爷家是远近闻名的“穷人”。

人穷志不短。外祖父没有文化,但从山东过来的他人硬气得很,一年村中富户恶霸刘琴看中了我16岁的小姨,要强娶作妾,腊月里放出风来说转年就娶,外祖父闻知,火冒三丈,旧历二十九带着两个舅舅,手持三尺钢叉闯入刘宅,吓得刘地主连声称错。乡里乡亲见状都捏了把汗,背地说:“老齐家呀(外祖父的姓氏),你种了刘家的田,明年开人家把田抽回,不饿死你几口呀?”但刘琴硬是没敢抽田,外祖父硬是宁可被抽田饿死,也不下嫁小女为恶富做小!真是一副穷人的骨气。

另一桩事,小时候常听大姐讲述,所以印象深,大姐十几岁到过外祖父家,住过半年,她很惧怕外祖父脾气严厉,但一生屡屡称许外祖父的为人品性——

有一次,外祖父在村外铲地,歇气时在地边小毛道上拣得一个装钱的布荷包,那功景乡里没有钱包,赶集时往往把钱装在“搭裢”里,或装在荷包拴在腰间,外祖父用手一捏,钱不少,于是他地也不锄了,坐在小毛道上专等失主,直到日落,当晚回到村里,又逢人必说:“拣钱了,拣钱了,问问是谁丢的?”,没有人来认领,次日,隔日他连续仍旧携上荷包到小毛道上等,为此两天耽误了不少农活,二舅看得有些不过眼,劝外祖父算了,被劈头盖脑臭骂了一顿,还差点挨了揍,外祖父在堂屋里咆哮:“我们老齐家有家风,忘了我们是谁家的门楣了?我们人穷志可不短,冻死迎风站饿死不低头,你个小免崽子是不是想说把钱匿了?呸!你敢有这个想头,说出来我一棍子打死你”几个舅舅直吐舌头,再不言劝。

三天头上失主来了,是二十里地外村庄里一位家境殷实的老汉,外祖父找来证人,又问明荷包样式,内装多少钱,面值大小都几张,问答得一清二楚了,当众开荷清点,“告诉你我可没打开过”,转身就走。丢钱的老汉千恩万谢想去追,荷包里钱真不少,共有十几块(在当时是笔大数),他过意不去,说要拿一半酬谢外祖父,村人劝他“别讨这个嫌啦,老齐头倔呀,你不打听打听呀,你要给他送钱他不拿扫帚赶你才怪哩,谢什么,村里村邻住着都是应当的”,老汉感喟再三,频频回顾村庄远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碗边子饭富不了明穷人”,大姐小时常对我们重复这句外祖父一生的格言,每当我们眼急气短,想和别人攀比,她总会搬出这句话数落我们,时间一久,这句话落入我幼年的心中萌芽一样长起了。

富人有富人的真理,穷人有穷人的真理。(其实现在看,在人类历史进程的绝大多时间,永远都会存有经济差异)。穷人的真理就是不毁坏人格,不污玷了自己的清白,遵照孔孟的千年古训生活,先人一生尽管在“土里刨食”,竟然清醒地,理智万分地按条理度过了应走的一生,在那些饥馑的年代,在那些困苦挣扎的生存线上,凭着朴素的信念,不可动摇地维护着做为人的尊严。我也相信正是这些东西,维系了往昔淳朴的民间关系,人际关系,礼仪,和今天为之三呼失落的信用和德行。

——而在昔日的旧乡村,几乎每个人都拥有一些这样的“德行”。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488247/

“碗边子饭”的评论 (共 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