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地的裂痕何时弥合

2013-05-20 17:19 作者:浪里飞梭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大地的裂痕何时弥合

长期跟着领导跑新闻,对一个新闻人来说或许是福——根本不必担心稿子会不会被采用,但就我而言心里总觉得欠缺点什么。终于有一天,我和主编提出要独自搞一个专访,想深入一个新闻素材中收获一点对自己更有意义的东西,主编犹疑过后还是同意了,不过还是给了些条条框框,嘱咐我,一定要抓最能感动人的点深入挖下去。我陷入沉思。感动?近几年感动类的节目频繁冲击观众读者的神经,有些快要麻木的,还能感得动吗?更有甚者,一些偶然遇到的或刻意制造的镜头几乎把感动打造成好笑,每每在网页下创造出大众攻伐的记录。有的对底层苦难的同情,对灾民企盼救援的回应,对遭遇不公正待遇而申诉的声援都懒得表达了。大家见怪不怪,莫能助的心里,尤其被一些假慈悲、伪慈善捣鼓出的反感,几乎和上世纪九十年代见了乞丐立马就会意识到职业要钱族产生的反感同出一辙。当然,中央台多年的“感动中国”和“走基层”确实感动了无数国人,也甚至唤醒不少人就要沉睡的道德良知。可找到这样值得深挖的素材谈何容易?不过我又找到自己的自信,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喜忧,家属对两地分居的切身体会,留守农村的儿童和老人的感受,是当今中国社会问题很突出的一个方面。城市里因农民工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给城市生活带来的冲击,给城市人心中留下的印象,该如何从城里人的眼前、生活形态、行为习惯、情感价值观中彻底清除,确实需要媒体人做大量的工作。随着城镇化的加快,这种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会造成久积难抑的灾难性的后果。

带着神圣的使命感,我先在网上找一些与这个主题有关的内容,确定一个方向,然后在圈子内部的交流群中找一些新闻点,最后召集一群圈内的朋友小聚,让他们各自讲一个发生在农村人身上的悲惨故事,而且不能瞎编烂造。真没想到,收获可真不少。为了便于成文,我就以镜头的形式,节录其中我连想象都想不到的事情。

镜头一:一个农村小伙子,刚刚娶了个如花似玉的媳妇,为了改善生活,出外打工挣钱,谁知道,媳妇在村里招架不住村支书的骚扰,多次同居。本家兄弟看不下,偷偷打电话告诉了外出打工的小伙子。这家伙连赶回去逮个正着。拿起铁锹当头就砍下去。媳妇羞愧自刎,小伙子看见血腥吓傻了。疯疯癫癫,成了一个废人。母亲气急神衰,病了四个多月撒手西归。

镜头二:四楞虽然憨厚,但单纯勤快,从改革开放时的全村五大光棍之一,变成有老婆孩子,有房子农用车,有产业有积蓄的上等户。有一年,想从信用社贷几万元贩卖化肥、猪饲料。他真没想到,信用社的出纳对他十分热情,除了满足他心想的五万元之外,还多贷给他五万元。他稀里糊涂的签字盖章,拿到八万五。剩下的他也知道给了回扣了,这是当地人心知肚明的。顺利不说,出纳还非要留下他喝酒,说是几个朋友来看他,他在这里没人作陪很没面子。碍着刚才的恩情,他也只好顺从。从上午10点半,一直喝到下午六点,轮流敬他喝酒的人,一个比一个会说,他哪里招架得住,自然喝的超量。后来他们又拉着他上车到城里一个空宅子玩牌,他说不会玩,人家就和他推牌九,教了几下后,他发现很简单,就玩起来了,谁知这一玩,输光了手中的钱,还贷了十万高利贷,他何时有过这样的窘迫,回家的路上,跳进深沟自杀了。

镜头三:刘二是包工头,在某城市混得相当不错,凭着实在,又舍得多给回扣,还经常招待各路神仙逍遥,成了农村闯海的暴发户。有一次,和一位领导喝酒时,领导带着当时叫小秘,现在叫小三的俏姑娘,在姑娘的连续敬酒恭维下,喝高了。后来不知道怎么就和姑娘睡在宾馆的同一张床上,醒来后,领导责骂。姑娘哭泣,刘二没了章法。但求尽快解决。姑娘死了心就要跟他,领导也说没办法,无法向人家父母亲交待。刘二只好给了领导二十万,让领导帮助说服姑娘的家长。娶到姑娘后,姑娘就要控制他的财务,说怕别人给骗了,帮他守着。并且对刘二是百般温顺,言听计从。很快就成了刘二的当家人。谁知,有一年刘二结完帐就要带着宝贝衣锦还乡时,却怎么也找不到姑娘,再到银行一查,傻了,账上已经空空如也。(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镜头四:老六是我的一个朋友的老乡,带着老婆和大孩子进城打工,小孩子在家由爷爷奶奶照看,一天他们接到一个老家的电话,随后给在城里的女儿留了一张便条,就匆匆赶回老家,回家后看到小儿子已经失去知觉——溺水而亡。妻子失魂落魄,掉进井里,成了植物人,男人忙于处理事情,忘记了女儿,谁知道女儿和人混进网吧,又被骗到另一个地方,到现在不知下落。

镜头五:小鹏是农民工子弟,在城里一所初中读书,经常受到城里孩子的欺负,一次实在忍无可忍,就动手打了一个城里孩子。之前他被打了多少次,都不敢跟老师和家长说是被打,只说自己不小心碰的。可这次他打人的时候恰巧被学校的一位老师看见,被叫到办公室受到勒令退学的处分。老师让家长把他领回去后,又被父亲一顿暴打,万念俱灰的小鹏写了满满的六张纸诉说了自己的冤情后,失踪了,后来因团伙作案被刑拘,家长才知道他的下落。

镜头六:小花在四岁时就被父母亲留在年迈的奶奶身边,成了村里的留守儿童。可她和别人不同的是,他之后只见过母亲给寄来的五十元钱、一身衣服、一包零食。再也没有见过父母。而奶奶生活方面不便,经常把她呼来唤去,当婢女使唤。童年的她经历的只有羡慕和想念,全然没有温馨和浪漫,她的作业本写的都是对父母倾诉的心里话。为此,她老不交作业,还被老师视作劣等生。她哪里知道,父亲进城后,不听妻子劝,和人喝酒、玩牌、赌博、贩卖毒药乃至吸毒,早已进入监狱。母亲被债务逼迫只得离婚,和别省的农民工合居度日。

。。。。。。

我实在不愿听下去了,我也极力想找一些证明以上材料荒谬的理由,但看到大家个个神色凝重,我无法撑起自己可怜的自信。但我相信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多数是取得了他们希望的成就,也有相当一部分取得了令城里人眼馋的功业。可问题是我们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现象,如此大规模的城市暂住人口现状,是不是在城镇化进一步加快的过程中还要升级?仅仅凭借随迁子女异地考试,仅仅凭借运的加开列车,仅仅凭借暂住证换成临时常住证,就能捂暖他们冰冷的心?就能填实他们茫然的理想吗?就能解决与日俱增的社会问题吗?

城市人在大规模搬迁进一幢幢高楼,入住一个又一个花园式小区,行走在一条又一条宽阔的马路上,精神十足的走进写字楼,在单位、在家里享受农村人舍家别子给你们提供的便利服务时,可曾想到他们中的一些人付出的是亲人生命和举家幸福的高昂的代价?那些特大城市在他们的汗水、泪水和血水的浇灌下日渐靓丽,华贵繁盛的时候,城里人是否想到了:他们办理一个出生证明需要盖十几个公章,他们买一张火车票需要跑好多趟,他们想申请廉租房根本没有资格,他们的子女想在这个父母建设的城市扎根几乎不可能?我们有了粗笨活计才能想到他们,他们却召之即来;我们看到整洁干净的高贵之地有了农民工觉得他们碍眼,他们就觉得自惭形秽;我们建设时需要他们没日没夜抢工期,他们只挣着很少的工资;我们很多人在一项项竣工的工程中得到了巨额收入,他们却可怜巴巴地乞求挣到了却拿不到手的工资。我们高贵着高贵,是不是也尽量减少一点给他们的冷漠?我们宽敞着宽敞,是不是也让他们与我们共享?假如他们全都因我们的冰冷而远离,那堆满垃圾的街道,那停止转动的机器,那悬在半空的吊塔,那脏乱不堪无人打理的花园式小区,你还能在其中高贵大气,把他们的生活习惯嫌弃?

城镇化的新蓝图刚刚开启,更多的农民工将涌进城里。摒弃一切对它们的歧视,让他们和我们平坐平起,我想,社会就会少发生很多悲剧。

我该不该把我的采访继续?我想听到否定的答案发自农民的心底。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436327/

大地的裂痕何时弥合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