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泽山暮秋行

2012-02-08 20:41 作者:引得黄莺下柳梢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大泽山,群峰连,一峰突兀刺青天。龙藏深涧,鹤鸣树巅,风吹杨柳岸。山翁揣酒坡间眠,神游太虚做陈抟。山高心也宽,睡来也安然。快乐似神仙。

用【越调】柳营曲作为本章的开篇,盖因此番大泽山云游,历事千百,惟一山中醉卧老者所讲述的故事,为此行添了无穷乐趣,后文但有交待。

末游大山,先考其名。泽者,释意有四,其一:积水的洼地,湖泽、沼泽。其二:由金属、珠玉发出的光亮,色泽鲜艳。其三:湿润,润泽。其四:施恩,恩惠,泽被后世。若单从字义上考证,当是洼地、沼泽为先,余皆不足取。但仅从字义上考其名,总认为有些儿戏,最后还是上网查了一下,加了几点佐证。

明朝时期便有两个人对大泽山名称很感兴趣。一人叫文翔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进士,他在莱阳当知县时到大泽山云游,写了一首《登瑞云峰》的诗,其中有“大泽逢予字九青,绝峰作圣手镌铭”的句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存目》因有文翔风的《九青诗》,“以游大泽山,遂易大泽为九青也”。因此大泽山有了另一个名字“九青山”。另一人是龙文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进士,他在莱州任知府期间,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到大泽山祈写了不少题刻、诗和游记。龙文明在《大泽山游记》中写到:“大泽去府治七十余里……盖群山环而出泉,遂汇为大泽,大泽以此名也”。

因龙知府直截了当地说明了大泽山名字的由来,故未加以详考,直至到了大泽山,查遍了大泽山全貌,始知龙知府之言谬之极矣。

搭了便车,直抵大泽山腹地才停了下来,时已欲暮,举目四望不见村影,不知身处何地,只知眼前景色颇佳,便毅然背起背囊向深山进发。(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六气不和,灾眚荐至。去岁天灾流行,地动、台风、洪涝、旱灾频发,阴、阳、风、雨、晦、明六种自然现象不相调和。今年上天赐福,风调雨顺,万物疯长。时至清秋,还隔三差五行云布雨,致使满世界均郁郁葱葱。

一条山溪横淌于前,激喷巉石中,悄然如语。溪中乱石堆叠,锐者如簪,缺者如玦,隆者如髻,圆者如壁。水下碎石鳞鳞,朱碧磊珂。溪底金沙布地,七宝妆施。溪水湍急,澄澈迅疾。石濑溅溅漱玉沙,扬长扬短飞珠花。

自溪中高出水面的乱石上踏舞而过,少焉,已置身于山坡间。坡势越来越陡,松林也愈见繁密,穿行于空山深树间,偶有禽嘲哳,翛然使人怅而惊也。

起风了,树梢摇动,飒飒有声,清秋初暮,渐高渐寒。

爬上一处山丘,阳乌西坠,霞映梢红,烟笼柳暗。

放眼下望,长林远树,出没烟霏,整者如戟,乱者如发,树青蔓碧,交罗蒙络。于冥濛中以意命之,如冰壶琼瑶,如仙界芝林。

在背风处吃了来大泽山的第一顿饭,一个馒头,一个咸鸭蛋。我本寒家,素以清淡为食,一向不计精细,能果腹即可,吃得太好反而早些断绝了命中注定的口粮。

支设帐蓬时,一只大鸟归巢,栖身于近处树冠间。也许是感于孤单,鸣声曲婉,嘹亮清越,风露助之,其声愈清,凄然使人感而悲伤

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观虫鱼鸟兽之状类,赏花草风云之变幻,是谓小隐于山林者。所谓小隐于山林,或可苟同,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形势趋于大好,山村皆熙熙攘攘,何况朝市乎?

非学隐者于山野,自从那年停了业,犹如下坡车。东也蹩,西也蹩,任你硬汉心似铁,捉襟见肘腰也折。利名竭,钱财缺,世事烦扰无休歇。若想红尘不沾惹,与昨别,竹篱茅舍。锦屏山中吟风月,半掏兔穴,煮酒烧红叶,山巅赏白,天天都是登高节。

初次登山时并非所愿,记得那年心情特别不好,命运之神与我开起了玩笑,好像不顺心的事情均挤到了一起。被人劝着进了山,久之,竟峦山而不能行止。

本是天下一游客,自东自西自南北,只把空山为屋宅,无宽窄,幕天席地人难测。

天南地北任飘泊,风餐露宿好快活,时向山头歌月白,随缘过,虚名浮利谁拘得。

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我最能随遇而安,无论何种环境,均能不焦不燥,不嫌天长,不以更短。今山欲静而风却不止,风自四山下掠,呼呼有声。时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而声在树林间。呜呼!天地晦冥,风霾尽塞,山河失序,而沉星殒气于穷荒山坳间。

身处背风之地,帐蓬还是随风欲起,所幸者周边有树,设帐时便有风起,故以帐蓬四角之绳结于树干。

时辰尚早,罡风烈烈,加之日间活动量并不大,根本不能入眠。仰身躺在一方平石上,耳听山风呼啸,林中涛涌,心绪却活络非常。天下事说不准,曰理,曰事,曰情,此三言者足以穷尽万有之变态。曰理,鲁迅云:“情感作用无理讲,是非不明只天知。”孔子姓孔,孟子姓孟,而老子他不姓老却姓李,有理讲吗?曰事,天下美事尽归权贵,你有了权便有了钱,美人入怀亦不为怪了。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曰情,昨夜看了一段电影,不知其名,中有劝人之语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下不敢苟同,因之关了电视机。一夫杀人无数,及晚乃悟,不想再杀人了,他要成佛。试问,被杀者何辜?死者亲友何堪?你成佛了,别人白死了,其情理安在?故“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乃是屁话。

躺在冰凉的石头上,聆听着万物生长的声音,在星星下面冥思,对着月亮吼叫。

玄夜凄风却倒吹,流萤惹草复沾帏,幽情苦绪何人见?单衣微寒月影随。

风越刮越大,声亦愈急。思稍倦,而空濛滴沥之状竟似神游。一片落叶被吹上了空中,飘飘悠悠,月影照处,疑为广寒仙子凌空蹈虚,自天而降。耳中似闻:“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矇眬中,似看到仙子画黛弯蛾,莲钩蹴凤。忽鼓声阗咽,尘落漫飞,遂疑广寒宫殿,未必在云霄间矣。

风盘旋久之,乃去。

山中游子渐入梦乡。

松风一榻雨潇潇,虫鸣禽唱不寂寥。独坐帐前观日出,万千愁绪一旦消。

黎明前下了零星小雨,雨虽不大,却滋润透了地皮。草梢树叶如同水浸,尘污净洗,弥望新绿,枝头宿雨正淅淅沥沥兀自滴个不休。滴水落地有声,净心听去,其音益发清亮,如暮鼓,如晨钟,满山中杂音竟不与闻。不想被雨水打湿鞋子和裤角,坐在帐内等日出。

枯等最是难耐,薄雾初散,云翳朦胧尚未尽消。刚爬上东山口的太阳又被一片缓缓飘来的淡云遮挡,如白影一轮沉浮于灰色流云之中,然后逐渐现出全身。一道彩虹半挂于天边,半没云里,虹光现出苍碧之色。百无聊赖,拿出西德产9倍观景镜,漫无目的地四处扫瞄起来。但见:青林叠幛薜萝间,舒卷无心意自闲。远处峰峦巅连巅,神态各异景无限。左边山麓处,林木森森,浮青耀碧。右面是危崖雄耸,阔涧迤迤。谷底泉声幽咽,如闻人语。前方一片深林,乍看起来有些阴森,仔细端详却并不晦暗。朝阳初上,红光万道从枝头树梢间斜射进来,林上方是万叶浮光,森若拥翠;林中却是千株筛白,阴影满地,端得是黑白分明,宛如织玉。镜头缓缓游移,忽于林中现出异花,其大如莲,虽只一丛,却是数茎挻艳,重台叠瓣,五色缤纷,叶似枇杷,色作翠绿,花儿粉底酥搓,娇艳的无与伦比。

别人在为五斗米折腰,在为能过人上人的生活而拼搏,我却在大山里消遣,是不是有些过了?想到消遣,李敖新语涌上心头,记得“只会筑桥,不会玩桥”一文中,有一段话说到阎锡山,颇值得玩味:以前记者访问阎锡山,问他有何消遣?他说他不觉得人生有什么要消遣的。他的答话很逗,其实这才是一种了不得的境界。一个人,活到不须靠什么世俗的“嗜好”与“消遣”来过每天生活,这才是高人。我不是高人,论身高只有一点七米,算是二等残废;论学识,文革时只正式读了四年小学,算是文盲;论权势,身无半点职权,在我家里也仅仅算是个副班长而已;论钱财,不敢说举家食粥酒长赊,但出无车,食无鱼,银行里无存款,缸中少余粮倒是不假。俗人,俗不可耐的俗人,岂能与阎锡山这一代枭雄来相提并论。

镜头扫过树林,最终定格在左方不远的一处草丛中。时浮云尽去,云净天高,碧空澄霁。处处山光水色,泛绿萦青。草坪约有亩许,地势起伏,其间杂有几丛荆棘和花树,密密的车前草,高不过两三寸,草色已略带枯黄。一大一小,两只登倒山(蚂蚱)聚到了一起,略作争斗调戏,那小的一只便爬上了大的脊背。秋天的蚂蚱,大约是要做最后的生命延续。还未来得及交尾,侧方现出一条白花蛇,蛇长三尺余,扭曲翻滚,拔山倒树而来,长舌一吐一卷间,二虫尽没腹中,长蛇竟未作片刻停留,蜿蜒而去,瞬即隐没于丛草间。

白花蛇,有的地方称其为盲蛇,夜间出没,甚难捕捉,故人们将其神话,曰其吐丝捕捉猎物,猎物触丝决难脱逃云云。其实不然,白花蛇的上翘尖嘴,是天生的可感觉人畜温热的侦测器,循热追咬百发百中,三斤重的野兔被咬中后,一蹦丈远,再蹦尺远,然后便再也跳不起来了,是为一盛二衰三竭。蛇体共计四块方形纹,叫作方胜纹,有些地方将其称作百步蛇或五步蛇,或者过山彪类,盖因其毒性剧烈而名之。蛇的尾管有角质,亦称作佛指甲,管尾大的可发声,大蛇不能入药,小蛇叫作靳蛇,长仅尺许,干后一盘一条,可入药。能通经活络,活血祛风,治各种恶疮溃疡,能解风湿。

若被蛇咬,身边又没带有蛇药,运气好了可就近找到蛇王鞭,那是一种独枝直杆,高约五尺,茎粗不足一寸,皮上有三角钝刺,叶形如香椿叶但小三倍的植物。剥下皮嚼碎,吞下汁液,用渣敷伤口,或可保住老命。但先决条件是必须立即割开伤口,挤出毒血。

太阳已近中天,草梢露水早已风干,该启程了。

背起背囊前行,居无定所,行无准则,就是游山者的基本定义。不知前方是何地,不知宿处在哪里。山上无路,可行便是坦途。翻过一岭又一岭,穿过一林又一林,一路上缤纷满眼,奇景不断。再一次进入林中,枝头翠鸟振羽梳翎,上下穿飞,噪晴之声鸣和相应,其音细碎,入耳清娱。真是观听无穷,玩赏不尽。山林斜倾而下,直抵谷底。前方危崖高山之间,飞泉百重自树杪岩巅玉龙倒挂,飞舞而下。壁根经飞瀑冲刷,泥沙尽除,石根清洁如拭。无数积潦自高就下,奔流于石隙凹罅之间,直似千百条细蛇满山谷中乱窜。谷中虽然断木残柯,落花败草到处可见,但还是苍翠欲滴,碧痕肥润,仿佛还要重生,欣欣向荣,生意弥漫,不见凋敝衰落之状。

天之于物,生秋实。该收获了,一株野生桃树深植于石隙间,树上挂满了果实,红红的桃尖,诱人馋涎欲滴。桃子甜中带酸,味道极其爽口,只是因为没打药的缘故,有些桃子里面已被虫子占据,略觉有些遗憾。但接下来的收获却颇为丰硕,十几棵野核桃树,摘了满满一塑料袋子野核桃,那可是天然的美味,营养价值高,口感也还好。

爬出峡谷已是汗流浃背,日已略见偏西,该喂脑袋了。一棵垂柳突兀地出现在山坡上,柳树下一方大石,光光滑滑,似桌似台,恰可用以乘凉用餐。凝望着垂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十月秋风似剪刀。”好像贺知章的千古佳句正是为此树而题。垂柳,通常见于岸边、河床,甚少出现在山脊,既然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出现,那当然是上天的赐与。卸除背囊,喝了袋酸奶又补充了点水,然后坐到石桌上大快朵颐。

说起酸奶,这东西确是不错,口感好,且因加工工艺的问题,仍保留着相当的营养成份。前一阵子因为三聚氰胺的问题,人们谈虎色变,不敢喝牛奶了。并把罪责全归结于奸商,其实质检部门应负主要责任。据传牛奶行业的检验,主要是查牛奶中蛋白质的含量,只要氮的含量达到了标准其它并不重要。由于直接测量蛋白质在技术上比较复杂,所以用凯氏定氮法,通过测定氮原子的含量来推算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因此,奸商们便有了应对方案。由于三聚氰胺与蛋白质相比含有更多的氮原子,所以被造假者利用,添加在食品中以造成食品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假象。这种被用于制造日用器皿、装饰贴面板等的三聚氰胺,也只被专业奶厂所掌握,而奶农不知三聚氰胺为何物,他们便直截了当地往牛奶里面掺加尿素了。

微风轻拂,拂动柳丝于颈侧脸旁,弄得痒痒地,好不难受。长叹一声,起身离开了垂柳:“触我愁思偏婉转,撩起柳絮更缠绵。”

大泽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群山。群山峰峰相抱、层峦叠嶂、苍苍郁郁,如万马奔腾,气势极其磅礴。其两千一百多个大小山头,星罗棋布,瑞云主峰更是屹然插天,势若虬龙。

立身于一处小小的峰头上,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细绎其峰峦起止,径路出没之态,走了一天,竟不知身处何方,来之何处。群山相环,又不可以极望,再瞻里落,竟无所见。自峰头绕转,山光有异,景色突变。石色铁青,如骈笋,如挻芝,如笔之卓,如幞之欹。巉岩傲睨,风致岸然。崖际草木,亦作严冷状。树多松,疎疎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山既奇秀,境复幽蒨,更有山羊百余头,散落在缓坡茂草间。石青羊白,山奇景丽,一动一植,经天纬地,养眼之处,莫过于此。

在山顶上只见白羊不见有人,自山峰上下来,于一石壁下才见到一个卧石酣睡的老者,一吸一吐间,浓浓的酒气散发于空间。

“老哥醒来,尿床了。”

老者猛省,坐起身来,茫然不知以对。

进入大泽山后就感觉有些地方不太对头,一天多来,走了无数个山头,群山连绵,不见半个湖泊沼泽,这大泽山名字的由来,恐怕有些问题。这龙知府的:“……盖群山环而出泉,遂汇为大泽,大泽以此名也。”之名言佳句,看来只是龙知府的凭空想象了。

曾在几处山巅上观看了大泽山的山势走向,大泽山脉由侵入型岩浆构成,山脉大致成南北走向且比较分散,地势呈伞形向东南、西南、西北倾斜。形成许多簸箕状倾斜盆地。山水向南向西呈伞形流出,在山区附近根本汇不出什么“大泽”也形不成什么“小薮”。

心中有疑,因向老者相询大泽山名字的由来,老者不知所以,但讲了一段神话故事,颇为有趣。也许当地老百姓对大泽山名的由来,便是以此为据,并将时间上溯到晋朝。

老者曰:大约在一千六七百年前,也就是晋朝时期,此处连年大旱,赤地千里无稼禾。山前村子里有个小伙子叫作二驴子,有一天,黑干枯瘦,身高不足一米五的二驴子,甩着根细细的小鞭子,就在这乱石坡上放着一只刚断奶的小山羊,并高声唱着:“乱石坡,羊鞭一甩笑呵呵。乐天知命随缘过,尽自快活。任风涛万丈波,怕什么?壶中乾坤大,闲时高卧,醉里高歌。”

一个形容古怪的道士,身高不满三尺,穿一袭宽大滑稽的道袍,头如麦斗,眼似麦芒,身背一把尺长小飞叉,脚踏一只木头做的小飞鼠,自山后飘然而至。

小飞鼠在半空绕了一圈,飘落在二驴子下方三五十丈的乱石丛中。道士从小飞鼠上腾身而起,小飞鼠似有灵性,倏地跃飞起来,轻飘飘地落到了道士的肩头上。

道士在乱石丛中左盼右顾,仔细地观察着,看了一气,突然向二驴子喊了起来:“小子!你给贫道看好了,贫道在此处跺脚,你的脚下会有水从地下冒出来,水冒出多高,你要给贫道如实回答,听到没有?”

呆愣的二驴子回过神来,轻轻点了点头,嗄声道:“听――――听到了!”

道士在一块大石头上跺了一脚,二驴子脚下一股碗口粗的水柱从地下蹿了出来,水柱蹿起半尺多高,然后缓缓缩回地下。

道士尖声高叫:“小子!有水柱蹿起没有?”

二驴子灵机一动,摇了摇头:“不见有水柱蹿起。”

道士晃了下大脑袋:“不对呀!按理说该有水柱蹿起呀。”

道士跳下大石,向前走了几步,在一块圆顶石头上狠狠跺了一脚:“小子!你再看仔细了,这回可有水柱冒出?”

二驴子看着脚下冒出的水柱还是摇了摇头:“没有!”

道士眼睛一瞪:“你小子敢跟贫道撒谎,贫道捏碎了你的狗头。”

二驴子低头道:“我二驴子向来不会撒谎,你若是信不过我,就别问我好了。”

道士跳到一块方石上又跺了一脚:“姑且再信你一次,你可看好了,这次有水没有?若是再没水冒起,情况就不对了。”

水柱蹿起来有一尺高,二驴子心中凛然,转身就走。

道士怒道:“小子!贫道问你有水没有,你为什么不回答?”

二驴子把心一横,大声回道:“我说了你也不信,你还是找别人给你看吧。”

道士哼了一声:“你没有理由欺骗贫道,说吧!贫道信得过你。”

二驴子笑了笑道:“这乱石坡遍地是石头,怎会有水冒出?真是的!”

道士低头自语:“怪啦!此处分明是处地穴水眼,贫道法眼通天,千年来从未看走眼,今天怎会不灵了呢?”

道士长叹一声,跳上小飞鼠,倏地飞走了。

二驴子一拍大腿:“我的娘哎!遇到神仙了。此处原来是个水眼,这回百姓们有救了,我何不跺些水出来,以解山下百姓的燃眉之急。”

二驴子说罢,便纵身跳到了那块方石上狠狠地跺起脚来。这一跺便一发不可收拾,那水先是碗口粗的水柱骨突突往外冒着,而后愈来愈粗,愈流愈急。大水直冲下山谷,汇成了滔滔洪流狂卷而下,最后在山中形成大泽,滋润着这里的一方百姓。

故事真伪毋须考证,姑且当个神话听听罢了。可老者后来指着这片山坡说:范蠡与西施曾于此处隐居,最后终老于此山。却着实让我吃惊非小,这事不见于史记,可若无一点脉络,怎能空穴来风。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今诸暨市城南浣纱村)。苎萝有东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其父卖柴,母浣纱,西施亦常浣纱于溪,故又称浣纱女。西施天生丽质,禀赋绝伦,相传连皱眉抚胸的病态,亦为邻女所效仿,故有“东施效颦”的典故。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苏省吴县西南)击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今淅江省绍兴南),受吴军围攻,被迫向吴国求和,勾践入吴为质。释归后,勾践针对“吴王好色”的弱点,与范蠡设计,访得西施,晓以大义,准备送于吴王,以惑乱宫庭。范蠡认为:“要获得吴王的睛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体态。”西施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还缺乏另两个条件。于是,范蠡花了三年时间,教施夷光以歌舞和步履、礼仪等。三年中两人形影不离,耳鬓厮磨,感情日见深厚。

一位浣纱女被训练成修养有素的宫女,举手投足间,均显出美态,待人接物,十分得体。然后,又给她制作华丽适体的宫装。为了国之大计,范蠡忍痛割,毅然将西施献与吴王。吴王夫差大喜,在姑苏建造春宵宫,筑大池,池中设青龙舟,与西施水中嬉戏,又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欢宴的馆娃阁、灵馆等,西施擅长跳“响屐舞”,夫差又专门为她筑“响屐廊”,用数以百计的大缸,上铺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铃,舞动起来,铃声和大缸的回响声,“铮铮嗒嗒”交织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夫差终日沉湎女色,不理朝政,最后走向亡国丧身的道路。

吴亡后,相传西施随范蠡驾扁舟,泛五湖,不知所踪。

不知所踪,是因为史无记载,既能泛五湖,便可隐深山。大泽山山深林密,远离尘世,当是隐身的绝佳去处。西施曾是吴王的入幕之宾,宠爱集于一身的姬妾,当然不想为世人所识,深隐于野,大泽山就是最佳的选择。

辞别了老者,继续前行,走出很远,方想起只顾听讲了,竟忘了请问老者的姓名、居处。

夕暾渐坠,山麓形势甚为复杂,急且间竟找不到一处夜栖之地。俯岩攀石,拨草寻径。穿出一片杂树林,前方去路已断,一道断崖赫然呈现在眼前。蹀躞四望,举目青山,无方寸平坦之地,更无村落。转身觅路下山,合该有事,一不留神,冥堕绝壁。幸数尺之下,壁间环生着一些杂树挡了几挡,才使下堕之势稍缓,但最终额角还是撞到了谷底凸石上,猛然间,魂魄恍恍然化烟成雾,耳中但觉惺然一响,便不知人间何世了。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离窍的魂魄悠悠归位,一阵痛楚光临,才知此身尚在人间。使力睁开沉重的眼皮,但见满天星斗,月印池中。摸出头灯,细观周边形势,所处之地状若大盂,空响内贮,謦咳之音不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支撑着起身,查看肢体,因为身后的背囊保护,身体并无大碍,只是手臂划破了,两膝间有瘀伤,最为严重的是额头的伤口,鲜血还在汩汩外流。打开急救包,草草处理了一下,则开始寻路出谷。

天空中云彩掠月徐行,谷中忽明忽暗。身旁崖壁内凹,月光照处,明暗分野有别。谷中顽石罗列,且地势凸凹不平,溪水隔断,形成大大小小的水坑,月光下照,水中映出无数个月亮的影子。几棵大树零落在谷底崖旁,水光反映,如笼彩绡。拄着登山杖,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探索着向前走去。头灯的强光射向了大树,几只栖身树上的乌鸦受惊,“扑棱棱”飞向夜空。走了大约半个多时辰,还是在谷底转悠,头痛欲裂。白月堕林,景光忽暗,头灯的光亮也越来越弱,必须更换电池了,否则将失去光明。不能再走了,找了块略为平坦点的大石,无法架设帐蓬,从背囊中摸出睡袋,合衣钻进了袋中,晚饭也没吃,便进入睡梦中。正是:数树栖鸦共晚晴,淡云托起满天星,夜露幽花一树明,困身谷底如囚井。

晨鸡初叫,群鸟争噪,哪个不去红尘闹?路遥遥,水迢迢,家乡远隔烟潍道。今日童颜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醒来时已是日上三竿,伸展了一下肢体,浑身骨节疼痛,摔伤加之昨夜里未铺防潮垫便在大石上睡着了,身体没得到充分的休息,故尔疼痛也在所难免了。闭目细思昨日摔下山崖的一幕,不由得发出一声长叹,垂垂老矣,怕白鬓怎地就白鬓,厌皱纹额头现深纹,风霜添烙印,岁月不饶人。缺失筋力少精神,想纵横已是力不从心。

肚子一阵轰鸣,猛省昨夜里还未曾进食。取出气炉,煮了方便面。

因为夜里光线太暗,没能详查谷底情形,在进餐时四处观望,发现左前方不远处有一高台,约有丈许方圆,上面绿草平铺,宛如草甸。反正浑身伤痛,索性不走了。在草甸上架起了帐蓬,地处东岩壁,时为上午,阳光尚未转过山头。将防潮垫铺到草坪上,仰身躺倒。

秋之气清以肃,氛雾收而天高。清霜始降,鸿雁南来,落叶辞树,黄菊敷荣。身处半高地,可俯瞰谷之全貌,可仰视山之雄奇,于是足不能游而以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菊之清香,四山飓至,则鼻游之,沁脾增神。

左右无事,何不作诗以消磨时光,想来想去,诗乃成:“卧见深谷一叶秋,山坡丛树鸟声幽,前天落下黎明雨,清浇黄菊花乱流。”

元末的叶子奇语:“传世之盛,汉以文,晋以字,唐以诗,宋以词,元之可传,惟北乐府耳。”不评汉文,不论晋字,单以诗词而言,其实各有千秋。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其实我最喜者,乃为元曲。其如花间美人,妍丽和本色兼有,铺叙委婉,文情并茂,绵密多姿。若单以诗论,我独喜李诗。杜诗锤炼精纯,李诗潇洒落拓;与其学杜之森严,不如学李之活泼。

谷中的一天,吃完了睡,睡够了吃。不知不觉间,天已入暮。一觉醒来,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适有大星,光煜煜自西东流。夜风渐起,四山草木,萧飒有声。日间睡觉太多,晚上却无法入眠,辗转反侧,不觉月影西斜,参横斗转。

次日清晨早起,虽然身上疼痛稍减,也还是有些不便。谷中虽幽,却非长驻之地。决定打点行装,离此他往。

背起背囊,迤迤然,高唱元曲奔向谷口:“翠树啼鹃,青天旅雁,游遍天涯身已倦。云淡淡,天蓝蓝,青风两袖钱有限。梦中曾赴琼林宴,活,赛神仙;死,天堂见。”

行约里许,天上忽落小雨,点点滴滴,淅淅沥沥。忽闻水声淙淙,声如鸣玉,再往前行数十步,自侧方山谷中淌出清流,与这里的小溪共汇一处。溪中砺石齿齿,白沙平匀,时有几只石笋突出水面。芦苇由低而高,由稀渐密。飞泉奔流,激石有声。溪旁树林如画,连绵至岭。往下则水面渐宽,然后形成池塘。池塘近岸处有芙蕖,花开正艳。被美景所吸引,猛然一声道好,两只鸳鸯受惊,自芦苇丛中振翅飞向空中。好风光,写下【越调】小桃红“戏水鸳鸯”,来描绘景色之美:“淡云细雨锁池塘,左右无风浪,水边芦苇轻摇晃。荷花香,鱼跃水面鸟欢唱。山溪流淌,绿波荡漾,浅水戏鸳鸯。”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有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产于水者曰草芙蕖,产于陆者曰旱莲。李渔曰:“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让人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正自欣赏池塘中的荷花,耳中忽闻朗吟:“……叹浮云,本无心,也成苍狗。趁未发,且嗜村酒,醉卧南山观牧牛。问牧童可要牛经否?童不言,但摇首。”

急急转过山口,只见一中年人在池塘后面的山坡上牧牛,五头西门塔尔与当地黄牛杂交的新品种肉牛,肥肥胖胖,圆圆滚滚,正在低头吃着牧草。那牛倌惬意地躺在树荫下,大约是方才的朗吟兴致未过,此刻正翘着二郎腿,闭着双目,在轻声地哼唱着。

几天来,这是在大泽山区里见到的第二人,一人牧牛一放羊。

听见脚步声,那牧人起身致意。牧人很健谈,我们聊了很久,大致谈了时局和贪渎。牧人颇有见地,他知道中国有四五千名外逃贪官,非法转移到国外的资产达千多亿美元,这些人得了党的便宜,反过来在国外成了反华的中坚力量。这就叫养痈贻患。牧人知道:屡照足以疲镜,长流足以损川。油不漏而炷焦,毫不坠而颖秃,乃积渐之势也。夫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治贪要用重典,高薪不可能养廉。

牧人心胸豁达,交谈中得知,其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直抵越沙巴县城。虽是通讯兵,但也全程参与过战斗。说起国家补助,牧人不以为然,他在猫耳洞里落下了风湿病,双膝不良于行,上年才开始实行一月一百元钱的补助,实在是杯水车薪。他认为:国家其实该多出些补助才是,据他所知,真正参战的其实没那么多人,只是将国内的后勤人员全算成了参战人员,人数一多,国家便负担不起了,按理出国参战与留守人员该区分开才对。

临行前,牧人指导了行进路线,指示了大泽山景区的方位。

辞别牧人,向景区进发。

自午至晚,直走了五个多小时,二十多里山路,终于走到了尽头。翻过白沙岗,即看到景区了,天却黑了下来,再宿一夜,明天赏景。

有分教:山风悠悠吹,野花正开放。一身汗水翻越白沙岗,腿软气短心内慌。人过中年惜流光,悔当初为何不狂放。繁星盘空夜未央,悠然在梦乡,忽闻鸟欢唱,不觉得朗然红日出东方。

晨起,在山溪旁洗刷完毕,草草吃了早饭,即向景区进发。

今日是星期天,游人颇多,天气尚早,人便三三两两上来了。七时多一点,便抵达景区售票处。一辆辆高级轿车呼啸而过,驻足擦汗之际,两个女孩结伴而来,一女见我的行囊过重,想帮我一把,伸手一提背囊,便颓然放手。

大泽山西坡南侧有一天然巨佛,形神俱备,佛是一座山,山拥一座佛,实为罕见的天然雕塑。此时太阳越过东山口,山中雾气已渐渐散去,万道霞光晃耀遥空,光映佛身,萦辉幻彩,灵智忽至,记起几十年前曾读过不知谁的佳句:“忽然天空晓云开,始见山中放异彩,大佛端坐无啥事,看人过去看人来。”

买了门票,没循车行道上行,与两个女孩结伴,从售票处左拐,自小峡谷往上爬去。一路上小溪萦绕,鸟语咶耳。两女更是乖巧,聊些当地的风土民情,倒解了不少寂寞

爬上一段松树枝连成的木梯,一道细流自空而下,溪流旁一块光滑如镜的青石上,刻着几个大字,似乎是刚刚涂过的红彩,光艳夺目,字为含辉所题:“云度一时影,泉流万古声。”再往上,便是四个斗大的红字:“枕流漱石。”两女站在字前,不知其意何解。我为其细细解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后世泛指隐居生活。随二女上了高台,“智藏寺”赫然出现在眼前。登了天王殿,游了藏经楼。与小和尚在藏经楼前的高大香炉旁合了影,然后又替两个女孩与小和尚照了像。一位施主大约是有钱人,买了六十元香火焚了,然后又捐了钱,出手豪阔大方,让人羡慕已极。出了“智藏寺”后门,便见漫山石刻,红红的字,或大或小,或隶书或篆体,如行云流水,端庄清秀兼而有之。石刻大多是写些与佛有关的事情,在山里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逐一赏完了寺后的石刻,沿着石阶蹬道,夹于人流之中,缓步穿行于碑林里。

日照庵山门前,路分两条,自右侧去了“莲花洞”,洞内阴气森森,因游人在此焚烧香纸,故霉晦之气冲人欲呕。莲花洞外,有古松两株,相对而生,一株匍匐而起,似卧龙翘首,一株松盖翩翩,如凤凰展翅。前方之路通往山巅,返身回游,径奔日照庵而来。

当进入日照庵,看到门楣上“恩泽广被”的匾额,心中一动,大泽山的“泽”字,终于悟透,大泽山名字的由来也该有个结论了。

大泽山区历史上其实没有什么“大泽”存在。“泽”的一个意思是“水的聚汇处”即大湖泊。我国古代著名的泽如“彭蠡泽”即今鄱阳湖,“震泽”即今之太湖。我省境内如“大野泽”现仅存梁山泊一部分。“荷泽”位于今荷泽县东北境,唐代又名“龙池”现已堙废。水草丛杂之地也称泽,《风俗通义十·山泽》“水草交著名之为泽”。此处也有几块湿地,旱季大都干涸,还称不上“泽”。确切地讲,是个“薮”。这与东北境的“群山环而出泉汇为大泽”是没有什么联系的。倘有,也只能是“巍巍大泽山,汇为三泊洼”。

那么“大泽山”称谓因何而来?什么时期命名的?根据又是什么?

大泽山有一个极为普遍又易被忽略的事实:即大泽山首先应当是一个佛教圣地而不是以自然风光闻名。王明章、高瑞吾二位先生在2000年即有《大泽山上·上寺杂考》。稍一留心就会发现,这里处处都留有佛教的痕迹。有浮屠,有塔林。大泽山摩崖石刻三百余处,与佛教有关的石刻如“阿弥陀佛”“普贤门”等比比皆是,随处可见。庙宇中最有影响的则是坐落于大泽山主峰南坡的“智藏寺”,该寺建于何年不详,王明章、高瑞吾二位先生考证为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以前。《平度文史资料》第一辑杨光等人写的一篇文章中有大泽山“唐始建兰若,迨宋元益显”的引文,这个兰若指的可能就是智藏寺。根据龙文明的《记》该寺“有廊,有殿,恢宏雄壮。余方疑深岩绝壑,安得琳宫绀宇如此?”足见当时庙宇规模之大。从残存的房基及附近的坟墓、塔林来看,这里的确应有一座相当规模的寺庙。有佛教塔林的地方肯定是一个佛教中心,只有修行高深的佛教领袖死后才能建塔。

开篇中说过,曾考大泽含义。泽者,共四种意思,其一:积水的洼地,湖泽、沼泽。其二:由金属、珠玉发出的光亮,色泽鲜艳。其三:湿润,润泽。其四:施恩,恩惠,泽被后世。由于佛教是以普度众生,泽被万物为宗旨,因而想到“泽”的另一个含义即“恩德、恩泽”。《书·毕命》:“道洽政治泽润生民”。《荀子·臣道》:“功参天地,泽被生民……汤武是也。”由此认为:大泽山极有可能是因佛教而命名的。佛教徒对大泽山水系的分布形式有所感悟,从其普度众生,泽被万物的宗旨和弘扬佛法的角度出发,而赋予佛教内容,以“大泽”命名。正是因为佛教的兴盛与影响,使“大泽山”命名不但形神俱备,而且得以流传广布稳定下来,愈是平常愈是难以考证,这便成了“大泽山”名称缘起难以考证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真是出人意表,泽的四个含义,竟是最不可能的第四个,施恩、恩惠、泽被后世。

山也游了,景也赏了,疑团尽释,暮秋行也该结束了。还是用诗收尾,来得干脆些。

炼得身体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坐禅诵经不动情,终年无送也无迎,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禅房三间冷如冰,山泉松实苦山僧,扫除自己闲枝叶,超生越死有玄冥。

乱山塔林悬斜影,风掠秋崖月放灯,尚有万民未成佛,肯超欲界度众生。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37451/

大泽山暮秋行的评论 (共 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