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科学之我观,论文

2012-02-04 15:44 作者:陈伟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什么是科学?我有过这样的观点:是重复前人错误的观点,在无计可施,山穷水尽时,退一步,自以为海阔天空。物理史上有两片乌云之令人耻笑的观点,而显而易见,这只是人类科学史浅显之惊鸿一瞥。也有人说,我们是渐进线,势必是要无限趋近于真理的。我大不以为然,你怎么知道你不是越来越远离真理呢?我倒是很赞同画圈一说,知道得越多,未知量也越大。

经翻查,书上这样写道,科学是人类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智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一定角度上讲,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变革的根据,是人类社会等其他领域的先导,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决定因素。但是在意识形态上,西方与中国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异。

研究方式在古代,中国对于科学技术的研究,涉及的比较全面,在许多方面的研究甚至比西方超前几十年,甚至十几百年。但中国古代对科学的研究至今仅局限于对

自然规律的探索与实践上的应用,并没有总结成理论或体系。

“只知道怎么用,即并不知道为什么,也很少探究为什么。”这一点成为中国的科学在后来逐渐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我不想说对错,也没权去评论自己说下自己的观点,而我所理解的科学确是未知和不确定性,这在初三装b去看《量子力学》就有所感悟,薛定谔之猫。。。而高数中的积分,不也是极限的接近法,概率统计中也有置信区间,一切都不可知,一切都不可能。。。任何小学中所学的理所当然在现实中一一坍塌——什么是1厘米,什么是1千克,什么是一天,就连国际很多东西都是约定俗成并具有误差的。从另一方面来讲,科学的本源也具有不确定性。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是大爆炸而来么?宇宙是正在扩张还是正在收缩?我们离其他星球越来越远还是越来越近?而我们是什么这个问题更加深奥!金木水火土?分子?原子?夸克?我们将自己划割得支离破碎,分崩离析,形神俱灭,但却依旧一头雾水,难道分割永无止境,难道我们是极限么,可惜99%的人不愿意接受自己居然是无形。。。于是,伟大人物开始暗合,他们先后。看例子举几个例子,伊萨克牛顿爵士早年可谓NB之极,引自牛顿“如果17世纪就有诺贝尔奖的话,牛顿老师至少能连续垄断4届物理学奖(分光计;力学体系的构建;反射望远镜;万有引力),同时为了表彰他在炼金方面的造诣,再奉送他一届化学奖。而且这孙子鼓捣出了流数术,所以菲尔兹数学奖也要给他。”而从牛顿从30岁开始,就开始不务正业,玩忽职守,与上帝亲密接触,用了整整55年研究神学和炼金术(炼金术可以看作神秘学)。因斯坦因口出狂言“上帝不会掷骰子”,被贻笑大方,几乎被剥夺了在量子力学上的一切成就。。。新一代牛魔王霍金只能“矫枉过正”:上帝不但掷骰子,他还把骰子掷到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于是于是,无数本可以过着幸福快乐生活的正常人,却整日在天才与白痴之间徘徊。。。远得不说,就以陈景润,羸弱的身体无法承载硕大的头颅,在科学的世界里颤颤悠悠,快感连连。但出乎世俗想象的是,科学其实远比任何娘们儿都风骚,玩科学比玩女人爽得多,得到一个成果所获得的高潮强烈而持久,不仅有快感,更有巨大的自我认同感,远胜于那几秒寒颤之后无边的空虚与落寞。。。但陈景润资质不够,在勇攀另一高峰时身体弱架不住高潮过度被爽死了。

而如我等尚未开化,处于萌芽状态的祖国的小花,也会无所适从,口不择言。。。两个人争论,会想到样本量不足。。。随街看美女,会说两个传感器不停搜索目标源。。。看到红色锈斑会纠正不是铜的氧化物,更不是离子形态。。。

最后再摘两段墓志铭:

牛顿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伟人公墓,他的墓碑上刻写的是如下的文字

伊萨克·牛顿爵士

静静地躺在这里。

他以超人的智慧,

第一个证明了,

行星的运动和形状,

彗星的轨道和海洋的潮汐。

他孜孜不倦地研究

光线的各种不同的折射角,

颜色产生的种种性质。

对于自然,历史和圣经

他是一位勤勉,敏锐而忠实的诠释者。

他以自己的哲学证明了上帝的庄严,

并在他举止中表现了福音的淳朴

让人类欢呼吧,

曾经存在过这样一位

伟大的人类之光。

另一段是英国诗人写的: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隐藏在茫茫黑之中。上帝说:让牛顿降生吧。于是一片光明。

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这里,我总是有点感动

可能语言有所过激,但绝非辩证法,可能对科学的理解过于肤浅,但请老师们多多包涵,这都是学生的肺腑之言。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36500/

科学之我观,论文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