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划过黑夜的光束

2011-12-10 11:10 作者:长围巾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路在脚下蜿蜒,一直通向大山深处;岭在白云中逶迤,让目光更加遥远。寒风带走了绿色,驱散了蝶飞鸣,又用浓重的色彩把山林涂抹地更加艳丽。一切生命和大自然相比都显得那么脆弱,一周前还是满眼滴翠的终南山此刻已是一片萧瑟了。在清新的空气中攀登,大口地喘着气,把肺里的污浊都呼出来,连同大脑里的杂质。翻过这道岭就可看见竹林庵了,念头起时步伐便不由加快了。

三年前曾来过竹林庵,那次是在一位朋友的引荐下,朋友说竹林庵的青莲法师诊病不用切脉,中医的四诊被她省略了三诊,只要看一眼你的脸便知道病在何处。揣着好奇的心情,我第一次拜访了竹林庵。这是终南山里一个群峰环抱的小山包,不到半亩地的山顶平台上伫立着一座寺庙。三间砖瓦房里既是殿堂也是卧房,房的四周围着低矮的木栅栏,和普通农家小院没什么两样。我在阿弥陀佛塑像前磕了头。上了香,便见到了坐在一侧房间里的青莲法师。八十五岁的老法师腿脚已不太灵便,只是神态和目光显得颇为安定从容。我正欲张口问她,她却先发问了:“又是来问病的,你们都是问自己病在何处,就是没人问为何生病,现代人的慧根太浅了啊”。我连忙解释到:“我正是来向您请教这个问题的”法师抬眼看了看我,便侃侃而来:“常言说病由心生,除了风寒暑湿躁火六淫致病外,其余的病都是由心所生,此处的心指的是思想。

如果我们不去解决思想问题,而一味地治病,只会是医院越开越多,大夫越来越忙”。“那怎样才能使烦恼消除。心情愉悦呢?”我插言到。法师肯定地说:“那只有宗教,佛法博大精深,是挽救人心的最好法宝”。她指了指床前的一把椅子示意我坐下,接着说到:“我家是歧黄世家,祖父父亲都以行医为生,当我看到一个个病人拖着被七情所致的病体,拿着一包包苦涩的中药离去时心里难受极了。每个病人在身体有病之前,心理已经病了。贪嗔痴各种烦恼缠绕着他们,使他们不能摆脱,长期的气结血滞导致了百病由生。所以说医学只能解决人身体的病痛,却解决不了生病的根源,这也是我学佛的原由。”谈话间法师的两位弟子也回来了,一个肩上扛着锄头,一个背着一捆干柴,原来她们去锄草了。在法师的指引下,我看见了她们种在沟里的玉米和山坡上一片正在开花的土豆苗。盛的山洼里清风阵阵,蝉鸣不绝,原来这竹林庵的周围并没有竹林,有的只是一些杂树野草和长久的安静。这里还没通电,没有一切信息来源,吃水要下沟里挑,在如此环境里青莲法师居然生活了六十年。霎那间我心中升起了对法师由衷的敬佩,与时下那些城市里。旅游景点的大寺庙相比竹林庵信奉和履行的才是真正意义的佛教。那些金碧辉煌。雕梁画栋。明显人为痕迹修复一新的大殿,无不带有封建社会的色彩,只能让百姓望而却步。这些寺院里等级森严,所谓的高僧大德们只会夸夸其谈,离开了香客的供养连生存技能都没有,一心只想着修殿造塔,做面子工程,完全背离了佛祖的初衷。

临别前青莲法师定睛望了望我:“你没什么病,别自己吓唬自己了,我们佛教徒把生命看得很淡,我们苦苦修行的是灵魂,身体只是一个臭皮囊,随时都可以抛弃。你要学会放下,放下一切,这样你才会身心愉悦。自在地生活。”我默默记住了这些教导。中午我们婉言谢绝了比丘尼们的斋饭,顶着烈日匆匆下山了。

今天我又踏上了去竹林庵的山路,落叶在脚下呻吟,霜花依偎着枯草。山间的柿树上不时可看见数个火红的柿子,那是农夫们收获时遗落的,也可能是他们有意遗落留给天地的。我曾在寺院里看见僧人们开饭时,首先从碗里夹出一些饭抛向天地,他们做这些动作时那庄严的神情使我感动。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感恩天地给了我们饭食,感恩父母生养了我们,感恩老师给了我们知识,感恩青莲法师给我指明了人生道路。

竹林庵的山门轻掩着,推门进去喊了几声却没有应答,走出山门再找,只见一个瘦弱的身躯挑着一担水从沟底上来。这是一位陌生的比丘尼,但见她肤如香玉,肌似凝脂,宽大的灰色素装依然遮掩不住身材的阿娜,全身上下透出一种不食人间烟火般的冰清玉洁。这般如花的容貌怎也出家修行了?急忙上前打听青莲法师的去向,却见她用手指了指屋后山坡下的一个土堆:“师傅在半年前已经归西了,她的两个徒弟也散去了,一个被家人追回,去完成未了的尘缘;一个耐不住清寂,去水陆庵挂单了。”我帮忙把两桶水倒进灶房的水缸,她便生火做饭了。灶膛里的火光给她的脸上增添了些许活力和妩媚,她一边添柴一边给我讲了一个长长的故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她法名如烟,来自台北,毕业于淡江大学的她很早就对佛教有了兴趣。她喜欢寺院的幽静,喜欢听那悠扬的诵经声,她更崇敬佛法的博大精深。当第一次跪拜在佛像前剃度时,她忽然觉得一股暖流融遍全身。出家后的一天晚上她见了观音菩萨,菩萨说你的师傅在大陆的长安,同时一个比丘尼的身影出现在她眼前,这个慈祥的面容从此便深深地映在她的脑海里,她决定飞越海峡寻找师傅。

来到西安,历时半月,找遍了大大小小的寺庙,所带路费已花费殆尽,那天早晨她包租的“的士”照例停在宾馆门前,上车时她对司机说:“今天最后坐你的车了,我准备明日返台。”汽车在终南山里盘旋,从沥青路开上石子路,从石子路开上又窄又陡的山路,而进山时一位农夫所指引的那个竹林庵仍然没有踪迹。她开始徒步攀登,翻过一道岭,眼前小山包上伫立的三间砖瓦房让她大失所望。就在她迟疑是否跨进山门继续寻找时,透过低矮的栅栏她看见了那张慈祥的面孔,她惊呆了,这面孔竟然和梦中的师傅一模一样。

她正式拜在青莲法师门下,白天跟法师学诊病,晚上与法师交流佛法。一日,法师郑重地对她说:“你来了,现在我可以放心的走了,我走后你是否能在此坚持?”她默默地点头,法师又接着说:“你那两个师姐是留不住的,也不要勉强她们。我死后不要惊动任何组织,就找一个附近的居士,把尸体用苇席卷了,埋在屋后的山坡下,到那时我还可以给咱看庄稼。”此时的如烟已是满脸泪水了,她紧紧握住师傅的手,她清楚法师的话是真的。

从那天起法师开始闭谷,每天只喝一点水,半月后的一天早晨,打坐完毕,青莲法师再也没有睁开眼睛,她上身微靠墙壁,双腿呈跏趺坐,面部表情平静如故,她去了,去她那个极乐世界了。

说话间如烟师傅的饭也做好了,这样简单的午饭我只有在三年自然灾害时见过:土豆块。白菜。粉条放在一起用水煮熟,放一点盐,主食是一大碗稠乎乎的苞谷珍,我有幸也分得了一碗饭。一勺菜。如烟师傅说:现代人把吃看的太重要了,眷顾了胃,轻视了头脑,岂知人如果吃的太好。太饱很容易满身混浊,清爽的身心便会远离我们。

用完餐我跟随如烟师傅来到青莲法师墓前,一个小土堆静静地立在日的寒风中,没有墓碑,更没有遮荫的苍松翠柏,这都是法师的遗愿,她不让后人铭记什么。如果每个人死后都留下一套理论。思想和所谓的功德让后辈学习,长此以往这些东西就会堆积如山,成为思想的羁绊。前进的障碍。

青莲法师轻轻的离去了,值得庆幸的是竹林庵有了继承人。可眼前这个孤单的柔弱女子能在此坚守下去吗?看着一片荒凉的山洼,我不尽心生疑虑“往后你怎么打算”?如烟沉思片刻说到:“法师留下的两大箱书,我要认真研读,要利用佛事时间给大家讲法,让人们了解。接受佛法。目前一些寺院的行为很容易让人误解,他们整天忙于超度亡灵,驱鬼避邪,将弘扬佛法的大事丢弃不管。在目前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疯狂追逐财富,导致了心理失衡。人们没有信仰,没有畏惧,干了很多傻事。比如,人们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其结果每次的征服都遭到了自然无情的惩罚。所以说现代人很需要宗教,而佛教恰恰让人懂得了敬畏,懂得了感激,懂得了小心翼翼地善待一切,佛教倡导生命间的关和承让,倡导对欲求的节制。对苍生的仁慈与悲悯,倡导万物和平。第二件事是要改变寺院的生活环境,前些日子已经通上了电,接下来要把那边山上的泉水引过来,这需要较大的资金和人力,只要有了信念我想这些问题都会解决的。佛教讲究的就是念力,为什么要念佛呢?念佛并不是求佛保佑,而是增强自己做事的信念。”听了这番话,我忽然觉得眼前的如烟师傅高大起来,她那柔弱的身躯里藏着的是一颗博大而坚毅的心。

在我的执意要求下,如烟才允许我去沟里挑了一担水,未料想多年不干体力活了,这一趟竟用了近一个小时。山里的天黑的早,刚下午四点,天色就暗了下来。我告别了如烟师傅和竹林庵,走在下山的路上,四周的峰峦渐渐失色,每一座都黑黝黝的,露出狰狞的面目,咄咄逼人,犹如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小路越来越暗,山野一片漆黑,此时的如烟师傅可能正在诵读佛经呢,她并不孤独,因为在竹林庵的周围有十方诸佛菩萨和清净圣众为她作伴,有无数看不见的生命和她一起共同沐浴在佛法的光芒里。

回头再望竹林庵,只见山顶的殿堂上一束微弱的灯光在闪烁,这束光划过黑。穿越寂静,引导我在起伏的山路上健步前行。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248376/

划过黑夜的光束的评论 (共 5 条)

  • 赛飞
  • 寒烟冷月
  • 滴墨成伤
  • 梦天之蓝
  • 竺雨然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