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武陵山

2011-11-16 19:38 作者:绿叶草根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武陵山、石堤及其它

武陵山在渝鄂湘黔画了一个环形圈,

画得美丽富饶,画得雄伟壮观。

它就是中国土家族休养生息的地方,

它就是世代土家人艰辛开拓的家园。

靠山吃山,他们开辟了梯田梯土;(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靠水吃水,他们制作了渔网渔船。

八字木茅草棚变成了吊脚楼群,

荒滩上小渔村变成了秦代城垣。

以上所说,乃是指的中国土家族的家园――地处渝鄂湘黔且围绕武陵山脉的环形圈。

据科学推测,早在10—50万年前,石堤、宋农、龙池及湖南龙山里耶一带就有人类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酉水流域的先民就已在这里频繁地活动。证据是一个石制网坠。此网坠由彭茂仲(现任秀山县教师进修校教师)发现并收藏,又撰文上网载入重庆奇石网络,宋农土王庙出土的石斧、石锛等石器,则是新石器晚期的石器。其后,秋时的巴人、濮人都是土家族(含石堤土家族)的先民。巴人祖先顾相,据传是伏羲之后。他在夷水(今鄂西清江)统一了母系氏族盐神部落后,又统率巴、樊、瞫、相、郑五部落而为廪君的务相。殷商时期,石堤属蛮夷地,巴人建巴国后,石堤为其南疆一部分。

古代的巴国,是指先秦时即公元前336年秦灭巴以前的诸侯国区域。据晋人的《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其地东至鱼复,西至棘道,北抵汉中,南及黔涪。巴志所称鱼复,后称夔州、夔府,即今重庆市奉节县;棘道,今宜宾市;汉中,位于陕西之南部,今未更名;涪即今重庆涪陵。殷商后期,巴国迁都于此,称枳。周武王依靠巴、蜀之师灭了商纣王后,封其宗姬于巴地,此时的巴国便正式成为子爵一级的诸侯国。至于志上的黔,虽然巴、楚、秦各有黔中郡之记载,但疆域大同小异,其地包括今重庆市之黔江、彭水、酉阳,秀山和贵州省之沿河、印江、务川及湘西部分地区。

巴国之南疆,正是今渝鄂湘黔四省市交界之地,也正是当今中国土家族的重要聚居区。如果民国末期以鄂西清江流域(土家族的发祥地)设置清江省能成为事实,那么以清江省为基础建立一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区也未可知。

《华阳国志》记载,巴国其属有濮、苴、共、奴、獽、夷、蜒之“蛮”,其中獽、夷、蜒之“蛮”,即石堤与周边的土家族、苗族先民。

总之,在先秦时期,巴人活动的中心就在湖北鄂西清江流域,而石堤则为次一级的中心,秦灭巴国后,遂正式置黔中郡,涪陵郡。此时之黔中郡,比巴楚之黔中郡小得多。

在此前后,苗族也经历了数次变迁。

禹时代,在今大庸一带的崇山地区(今武陵山)形成了古代的苗蛮居住区。

商代时,古苗人在崇山凡事以舞事神,流行巫风,并传之五溪。

同时,巴人之后,在“於”(即巫)地及以南的五溪地最早开始宗教傩祭。傩祭是一种古代祭仪,傩祭的对象是伏羲、女娲,尊伏羲为傩神爷、傩公,尊女娲为傩神娘、傩母。当时的五溪地,即酉、辰、巫、武、沅等五溪,其中酉溪(含今石堤)居其首。

土家族、苗族的宗教文化世代相传,最终形成了有数千年历史的傩巫文化。

五溪中之酉溪,即今酉水,源于湖北省宣恩县东南之七姊妹山,流经龙山北境、来凤、酉阳,再从酉阳经秀山之大溪、石堤,流到龙山县南境,经保靖、古丈、永顺等县,于沅陵县张飞庙流入沅江,全长477千米。流域面积平方千米(其中龙山县流程最长,流域最广,流程达123千米,流域面积7930平方千米)。

秦朝时,酉阳、秀山(含今石堤镇)均属黔中郡,秀山在其西部边境。汉朝时(公元前206—公元前24年),秀山地区属益州巴郡。汉朝未年,益州刺史刘璋将巴郡之涪陵县改建为涪陵郡,归属益州,取涪陵县为中心地带,以秀山地区出朱砂命名为丹兴县,与武陵郡(今湖南保靖县地)交界,故石堤也随之归属巴郡丹兴县(尚需进一步考证)。

汉高祖年间(公元前202年前后),石堤名义上属于酉阳,实际上是蛮地。

东汉光武帝中兴,视蛮夷为隐患,数次派兵进攻武陵五溪,逼迫土家族特别是苗族西迁南移,

三国初期,吴国黄盖作武陵太守时,史书将五溪蛮载为巴,醴、由、蜒4种民族。

三国蜀汉时(221—263),刘备沿袭汉高祖,再设酉阳县,然驻地辖区已经不同。此时,酉阳及秀山地区属荆州武陵郡。汉高祖的酉阳旧城在迁陵(唐代叫三亭县)以东,而刘备所置之酉阳县,乃原丹兴县,在迁陵以西。此时,石堤名义上仍属酉阳县,实际上还是蛮地(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南北朝时巴人统治下的五溪有所变更,为武陵五溪蛮,此时五溪虽仍为酉、辰、巫、武、沅,但酉溪(含今石堤)已居中心地带。

巴人、巴国、五溪蛮,均与武陵山有关。

武陵山,在《元统志》上原名髑髅山(唐天宝元年改为武陵山)。古书上说,武陵山自贵州苗岭分支,行乌沅二江间,海拔达6000多米,至常德西境平山上,通称武陵山脉。平山一名武山,一名太和山,武陵山自贵州北出后,经川湘间入湖北,分为二支,南支绵延来凤、咸丰、鹤峰诸县境(贺龙与秀山与石堤有缘,盖有此历史渊源),北支绵延利川、建始诸县境。一名施山山脉,郁积盘亘,山高谷深,至为险阻。利川县之文其岳山,尤为高峻,夏日不融。今人考测,武陵山在重庆(东南)、湖南(湘西)、湖北、贵州四省市边界,东北至西南走向(使流经武陵山脉中段的梅江河亦呈西南至东北走向),又称武山,主峰梵净山,在贵州县印江县东南大约30千米处,海拔2494米。

晋朝时,酉阳的一部分(酉水北岸)增设黔阳县(今湖南龙山县),石堤在酉水南岸,未划入,仍属迁陵县(尚需进一步考证)。

其后,经东晋永嘉之乱以后,直到隋朝初期,武陵民族实现自我统治达256年之久,但名义上仍属中央政权,这一时期,石堤属民族自治区域。

由于石堤依山傍水,土家、苗族先民自古以来,就过着艰辛的渔猎生活,他们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通过漫长的开拓历程,从渔猎生活过渡到了农耕生活,但仍保持着渔猎生活的某些特征,特别是一代代渔民,他们把水上生活一直保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初建时期。而此前,早在明朝清时期,石堤就有了繁荣的商业。

石堤人民开发了这片土地,他们热这片土地,同时,他们虽被历代统治者视为蛮夷,但仍有着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历史上曾有奉旨征辽、东进抗倭的壮举,特别是土兵多次参战,均战功卓著。

土家族、苗族人民对历代统治者特别是对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压迫、民族歧视有着长期的反抗传统,大大小小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从西晋至南北朝时期曾争取到250多年的自治时期;元朝初年爆发的九溪十八洞起义那可歌可泣的悲壮事迹,更是历史上的光辉一页。这些都说明,石堤人民的革命斗争传统是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是不可磨灭的。

土家族、苗族特别是苗族从上古到民国都处于被压迫,被摧残的地位,只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之光辉,才照耀着两个民族,使他们获得了翻身解放和自由、幸福

石堤地当酉水流域的核心位置,是渝鄂湘黔自古以来的军事要塞、商业重镇、文化古镇,所以,它在九溪十八洞起义时,是起义指挥中心;在渝鄂湘黔边区,是商业贸易中心。

石堤自古以来,以土家族、苗族居民为主,但因为此处是商贸中心,所以吸引了大量汉族人远道而来,在此定居。

历史上发生战乱的时期,汉族难民就会进入石堤,如宋朝时期,他们大量涌入秀山、石堤,为秀山、石堤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清雍正帝改土归流以后,“客不入洞,蛮不出境”的封闭局面被彻底打破,汉族人民更多地涌入秀山、石堤,使秀山、石堤农业、商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此后,石堤就成了渝鄂湘黔边区与外地沟通、连结的纽带;它作为商贸中心发挥了独特的历史作用。这个时期,是石堤商业和水运的极盛时期。

民国时期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石堤作为抗战大后方的一个水路重镇,作为抗战首都重庆东南的水路交通枢纽,商业仍居重要地位,但已不如清朝时期。到民国末期,商业之花已经凋零,石堤街一片萧条景象。

1949年11月7日,秀山县解放。从此,石堤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的新天地清新明朗。在共产党领导下,石堤人民艰苦创业,修桥修公路,修三角滩电站,架设电网,开发电解金属锰;到改革开放时期又大种烤烟、大种柑桔,还办起了水泥厂,并正在建设石堤水电站,筹备开发铅锌矿,真是土家苗寨今胜昔,山山水水换新颜。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228848/

 武陵山的评论 (共 6 条)

  • 剑客
  • 疯狂侠客88
  • 方诚
  • 张继
  • 三角
  • 依儿
    依儿 审核通过并说 文章前面的乱码……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