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月夜抒怀

2011-10-09 09:29 作者:black beauty  | 1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抒怀

于其玉

又逢十五,今夜月色分外的好。洗掉一身铅尘,藤椅闲坐,院中观月,这已是久违的一种享受了。

令人叹怜的是,在漫长喧嚣的岁月里,竟让心情迷失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浮躁中,随波逐流,盲目追求着热烈辉煌,把荡心涤性的清凉的月光给忘怀了。今日面对着纯净清白的一轮明月,忽有一种对久别挚友的愧疚之感。脑际油然泛起若许难以言说的感怀。

月亮冰清玉洁,我国古诗人对月亮赋予许多有趣的美称:玉盘、玉兔、玉弓、玉环、玉蟾等等。因月的清亮如镜,大诗人李白首先称其为天镜,继而辛弃疾称其为飞镜,孔平中称其为冰镜,陆放翁更美其名曰冰轮。其后月的称谓频频创新,金盆、顾菟、蟾蜍、素娥、桂魄、玉钩、广寒、嫦娥等不一而足。直到一千年前,豪放派诗人苏东波一首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问世,达到了咏月诗词的巅峰,不知调动了多少文人雅士的雅兴,争相倾情传诵,由此引发了更多有关月亮的美妙的遐想。人们赏月、写月、借月抒怀,绵延千年。月,寄托着人们多么丰富的情感,抒发了多少玄奥悠远的想象。

月亮,有时像一位朦胧的小家碧玉,素雅亮丽,让人恋;然若即若离,飘飘如仙。她有时又像一位大家闺秀,端庄恬静,落落大方,雍容华贵,美妙绝伦;然若虚若幻,令人仰之遥然。古往今来,关于月亮的话题,卷佚浩繁,人们情不竭,语不枯,缭绕缱绻,常书不烦、常吟不倦。赞月、咏月的优美诗篇,不绝于古今史册。多少美丽的传说,多少生动的想象,历代绵延演绎。优美传说一如嫦娥奔月,精密科学之如以日、地、月关系运行规律为据的我国农历。美妙神话也好,科学的真知灼见也好,历代都为中国人民所传诵,陈陈相因,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并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着。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支瑰丽的奇葩。月亮,成了人们心灵的一片圣地。(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是啊,月亮的确是美好的,她仿佛具有神奇的魅力,在不同的地方和时空都令人有不同的奇妙的感受。人们的心灵以月为载体,益发往幽远美妙境界抒发开去,哪还有止境?许多精妙佳句也由此而生。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明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月在乡间,体现一种村野宁静的美。丰收的喜悦、环境的祥和,构成社戏的主题,也是千百年来人们对美好事物的一种追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月在山间,又唤起一种清幽。在这里,一切华丽辞藻都失去了意义,只有诗人这淡如水、清如月的文字最是传情而让人缱绻,“如水的客愁,如丝的乡”充斥着情感的空间。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在窗下,又使人生发相思的凄苦,萌生静静的沉思。在这里,月属于一个人的世界,任凭你思绪翩跹驰骋。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月在旷野,她讲述的是天地的真情对白,自然和社会的和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她营造的是一种思乡之苦,淡淡的乡愁牵动着游子的心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朗西。”不正是对友人衷肠的一种表达吗?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月在海上,表白的是一种壮阔。月色彻朗,海天交融,有如月在海里行,浪在天上飞;气势浩瀚,蔚为壮观,天涯与共,难免激荡起诗人的满腔豪情。

月在荷塘,皎洁的月色朦胧得有如娟纱普罩,月光如流水静静地倾泻在田田荷叶上,满世界的都是清幽,如梦似幻,给多情的文人墨客提供了理想的幽然小憩的佳境。月色下,你什么都可以想,任思绪浮想联翩;你什么都可以不想,享受脑际那一片空白,独自品味那份恬静与惬意,宁静中慢慢参悟人生的真谛。

月在中秋,恰在时令上,古时的人们把一年中月亮最亮最圆的这个时刻作为团圆的佳期,是多么独具匠心。在醉人的美景中,享受团聚和丰收的喜悦。月下相酌,对酒抒怀,与月相伴,借月念远,惓惓之忱,思亲念友。中秋月具有中华民族情感厚重的文化内涵,传承着古老的淳朴风俗,期望着家国团圆夙愿的实现,讴歌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月在此时,尤其被赋予了一种深沉肃穆的意境,好像这月也肩负着国泰民安、家国兴盛的神圣使命。

一弯新月初上,“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是对美景难留,佳期难遇的幽怨,是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嗟叹;亦可谓一种期望,等待满月时弥补那圆全的光明,照亮前方的征程。

月满中天,则是一种豪情。满月初上东天,如盘如镜,以她幽静的心情给大地罩上一层迷离的色彩,让一切浮躁喧阗沉寂冷静下来。她虽没有太阳升起时的热烈辉煌,但她却有一种温柔的情感弥漫天际与大地。她给早行的人们洒下一层淡雅的微光,正是她酿造的这片如乳的夜空,眷顾着这片多情的土地,给旅人孤寂的心灵以深沉的慰藉。黎明时分,月色西坠,她便悄悄退去,将这片领地毫无保留地让位给熊熊升起的太阳。

人说残月是一种悲伤,引发人们的许多愁绪。如果说,你真的融进了那残缺朦胧的月色,看到了她的内心,她准能撩起你更多的思绪,给予你另一番感怀。现代的人已经淡忘了美好的月色,那月却从不抱怨,圆满也好,残缺也好,她都尽职尽责,不图回报,一直缱绻着她的朋友。在你将睡时,偷偷走进紧闭的门窗,像母亲那温柔的手轻轻抚摸着你,把你带进甜甜梦乡的,不正是那一钩残月吗?

从古至今,美好的月色,见证过多少花前月下靓男倩女的山盟海誓,目睹过多少爱恨情仇的纠葛,体味过多少不愿体味的生离死别的结局。在她的朦胧中,演绎过多少喜怒哀乐的活剧,聆听过多少花好月圆的礼赞。月的经历,悲喜参半,绵延千秋,你不认为正是这清冷的月,在冷清地如实地书写着人生吗?

月是一个活的精灵,她穿梭人间,牵挂着众多人生的情怀,她忘不掉人间,人又怎能忘记了她呢?相互梦绕魂牵,缠缠绵绵。何谓结局?谁能说清。

月是一种象征,月是一种寄托。月是一种朦胧缠绵,月又是一副明亮的心镜。

人们喜悦时赏月,歌唱美好;失意时借月消愁,排遣忧悒;离别时望月感怀,相互馈送难以割舍的情思。

月色演绎着千古的话题,她像《史记》,记载着丰厚的历史内涵,又有永远写不完的主题在接续,她像《四大名著》,生根在人们的心里。从乡间到城市,从顽童到智叟,从平民百姓到达官显贵,谁离得开月亮?谁人对月没有悠悠的情怀?试想借月抒怀的名篇佳作恐怕比讴歌太阳的诗篇要多得多吧。从华宫深闺到村寨茅舍,何人又不钟情于幽光清淡的月啊?月虽清高不俗,但她绝非文人雅士的专利,闲人借月抒怀,平民靠月夜劳作,月光下赶路,月光下浇园。“月亮地儿”,这个响亮的词儿,给劳作的农人,营造了一个多么熟悉、多么亲切、多么美妙的境界啊。所有人都离不开火热的太阳,同样,所有人也离不开那淡雅清幽的月光。月亮像你稔熟的亲眷,你虽然并不经心留意,她在我们生活中却是不可或缺的。很难想象,没有了月,这世界和人生会是何种模样。遗憾的是现今,人们忙忙碌碌,劳苦奔波,整日淹没有名利里,赏月的心情淡了,关注月的人少了,我们通过咏月、写月,唤起人们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走出灯红酒绿的浊尘,从淡忘中重拾起那份望月的清趣,让燥热的心冷静下来,少追逐一点名利,多感受一点人文情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愿一轮明月在夜色里,给我们带来更多美好的心情,给我们大脑以沉静思考的空间,让那清幽的月光帮助我们在嚣世的烦恼里解脱。让从未被污染的月亮帮我们留住美好的回忆,生发幸福的希冀。在地球已被世俗污染了的今天,愿美好的月光,伴随我们一路同行,点亮智慧的心灯,祛除庸俗的沉疴,照亮我们前方的路。让这清冷的月给我们以冷静的头脑和洞明的智慧,不致被喧嚣的热烈融化在尘俗中。让我们敞开胸怀,大胆地去拥抱那轮清白洁净的明月吧!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219608/

月夜抒怀的评论 (共 1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