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知己

2011-09-07 18:58 作者:紫檀馨香  | 1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我们打记事那天起,生命中总会出现一些人被我们称为“闺蜜”“死党”“哥们”,有些人是与我们同吃同住日久生情,有些人是彼此对脾气,知心。而有一些人则是年头的积累,被我们称为故人,旧人,“故人”在我理解一定是有故事的人,有经历,有曾经,是历史的见证人,他知道你的事情,哪怕是在幼儿园尿过裤子,他也都知道。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道了还有一个词叫“知己”字面理解应该就是最了解自己的人,“高山流水”“琴瑟之好”好多都是用来形容知音的词语。在网络更是铺天盖地,大多都是在说男女关系,可以超越肉体,超越情欲,是心灵灵魂上的彼此交融,慢慢的我开始想象,也开始怀疑,知己到底是什么样的?无标准,无形态,再看看身边的人,哪个又可以被称为知己。

于是发现了,在生活中,被自己称为闺密,甚至与自己同吃同住,同床共枕的人也不是很了解你,被这些人曲解则更是一件痛心的事情。慢慢的,开始渴望,开始寻求,寻求一种懂得,何为懂得?我觉得懂得一个人不光要知道他的习惯,喜好,还要知道他的情绪,心思,要设身处地的想。太累了,浮生里的人忙碌的像蚂蚁一样,被生活的琐碎搅得一团乱麻,心神不安,谁还能去想你的心思,谁还愿意去听你的唠叨,不要做你的秋大了。于是每个人都在感慨“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孤独”一词又衍生了,孤独总是被人们歪解冠以贬意,成了寂寞空虚的代名词,象征着一种心理疾病,不积极,不阳光。其实,没有人喜欢孤独,只是,没有人喜欢听你的唠叨罢了,我认为,人的情感总是要有归宿的,要么寄于人,要么寄于物,无处可寄就会四处游离,它是不安分的,总跃跃欲试,什么时候你把它安顿好了,整个人也就安稳了。于是,有人喜欢文,有人喜欢画,有人喜欢乐,所以,我认为孤独可以衍生艺术,就像一些人总喜欢说我多愁善感,人不多愁善感怎么写文章那?不去用心感悟,想必,生活也如同白水一般。慢慢的我会被一些人认为是清高,不和群,特立独行,我也总是懒于争辩。

好多人都和我一样,喜欢写文,我觉得写文是最直接,最好的一种感情归属,喜,怒,哀,乐,五味生活,全都蛰伏于文字中,人也变得安静,祥和。昨天一个人百无聊赖的在网上闲游,一友友的头像闪动,说有一篇新作,邀请我去欣赏。能得到邀请,自然感到荣幸,我也很能理解他那份心情。我觉得,能去认真的品读一个人的作品那是一种尊重,也需要一种勇气。打开空间有一篇新作是诗歌,说实话,我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很差,也不敢妄自点评。我很惭愧粗粗的看了一遍却没看懂,我又仔细读了不下五遍,最后在空间留下了文字,他并未回复,我不知道他是过于忙碌,还是源于我没能透彻领会作者本意,让他有些失望。

其实写文,一方面是寄于感情,另一方面也是为人欣赏,何尝不是一种寻找,寻找一个可以读懂自己的人,寻求心灵上的互通。哪怕是一个人,也是一种心理慰藉。每篇文章写出来都是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身在其中心却茫然,总希望用别人的目光来对自己做出评判。我喜欢发贴,一次,在一家论坛发贴后,管理员并未审核,自己的文章被孤零的晾在那里,最后也是空间一友友跑去评论荐贴,他在下面评到,“文章语句注意再凝练些,能读懂文章的人点到即可,对于读不懂文章的人,你写一大篇子也不会有人喜欢看。”恍然间,我似乎明白了许多道理,能去欣赏品读一个人的文章需要一定的耐心与真诚。从那以后我没再去那个论坛发过帖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昨天写了一篇文《看病记》,写完之后一友友在空间留言:纯属精神作用。意思就是说,身体没多大毛病,都是自己吓唬自己。看过留言,我有些失望,因为他并未读懂文章本意,文字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它并不是单纯的情节概述,它是用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我把文章发到一家网站,编辑耐心品读,评论道:文章语出自然,很好的把握了人们对健康的紧张,和对疾病的恐惧心理,鲜活的呈现现实看病情形,是一种讽刺,也是一种揭示,心理描写得淋漓尽致。对于编辑们的点评我有些暗喜,也很感激

蓦然间,心却一阵惆怅,知己,何谓知己,永恒,又何谓永恒,茫茫人海,隔屏网络,我们在找寻什么?哪怕一时,哪怕一刻,至少在那篇文章,至少在那一刹那,我们是不是已经找到,能否把那片刻的相知定为知己,能否把那瞬间的共鸣定格为生命的永恒?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70678/

知己的评论 (共 1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