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与黛玉共度梦

2011-08-18 21:45 作者:一帘风月弦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落花,早已黯淡于枯黄的泥土。零落成泥,在里裹挟着淡淡的一痕馨韵。在里,一位女子在摇曳的烛影前轻泣,洒落的泪珠在一行行诗迹间寂寥的徘徊。好像夜雨在沧桑的凋零间,写下一首哀愁,幽婉的诗。

在《红楼梦》引子中,凄美缠绕着婉转的韵律,仿佛在竹丛间生起一阵阵轻烟,缓缓走出金陵十二钗中的黛玉,在恰如忧伤的背景里,勾勒出一场悲金悼玉,木石残缘的红楼一幕

从翻开《红楼梦》的那一刻起,我痴痴地随每个故事伤感或开怀。她,姑苏林黛玉,是以个多么让人怜的女子。我喜欢她的泪水,寄写着细腻的情感执着爱情和那强烈而不容亵渎的自尊。她那么富有才情和善良,对每个秋的轮回和人生的聚合离别十分敏感。于是,她就有了厚厚的诗稿,把自己感情寄放在里面,垒成一道生命的支柱。

因此,我喜欢上了一个现实却又缥缈的“黛玉”陈晓旭,她的一举一动莫不像我在心中构想的黛玉。时而温婉,时而刻薄,时而欢喜,时而哀愁,时而安静,时而调皮。一样的多愁善感,一样的美得动人。只不过陈晓旭让黛玉更清晰,殷实得存在每个红迷得心中。

看完《红楼梦》的书和电视剧后,我发誓有一天我要重走八七年《红楼梦》剧组走过的地方。

太平湖,是“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的拍摄地之一。这里的波光,游舫和黄山组成一幅梦中的仙境,好像是为了出演这场戏剧,梳妆打扮好在此等了千年的少女一样。而如今湖舫俱在,人已两亡。假如有一天我来到这里。会不会想到黛玉曾在此别离而泣。然后在这片氤氲着生离死别的湖域,不顾别人的议论与偏见,痛哭一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下一站是苏州香海,一个美丽温润的名字,正如名字一样美丽的地方。这里因梅花而出名,当年被选作葬花的园地。在那个春初的早晨,夜雨刚过,留下了满径飘散的落花。“花谢花落飞满天,红断香消有谁怜……”《葬花吟》在这里究竟又伤感了谁的泪,砌成了小小的花冢。不知道现在花冢是否还在,若在的话,怕也要渐渐的消逝了。当我独自站在这里的时候,或许会隐约听到葬花的悲吟。然后,花落人散,孤身孑然一齐涌来,再一次翻越眼眶这道矮堤。

慢慢的,我悄悄走进大观园,那让人无比神往的潇湘馆。黛玉在这里度过了多少个日升月落。因此,这里应该蕴含了许许多多现实与虚幻相结合的美好。尽管眼泪占据多数,可那近处呼应的斑竹,不知道默默记录了多少真实的感情。同时,这里还弥漫着一种浓郁的诗的味道,泼洒出一湾曼妙的意境。当我的心灵沐浴在这里,一切都还原为那一个婉若一支哀歌的美丽的女子。

……

八七版《红楼梦》仿佛做了一个真实的梦,让一个遥远而渺茫的故事在神州大地有了一个小小的归宿。它们在接纳戏剧的时候,也为每一个挚爱《红楼梦》的人提供一个驻足凝想的空间。我随着黛玉的余韵走过这条虔诚的沉甸之路,好像置身于一个角色,切身感受这场最坚贞和哀伤的爱情。

在这条渐渐被人们遗忘的“梦”中之路上,我尝试着在诗稿与戏剧之间,认真去读懂一个怎样虚构的江南女子和一个真实的鞍山黛玉。然后拾起一份细腻而并不矫揉造作的情感,去感受身边细微的自然变化,赋情于斯。用珍视的眼光,真实的感情去看待,呵护身边的人或事,去抒发自己的感情,去创作一本属于自己的诗稿。

昭通市民族中学高中66班

熊杰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54799/

我与黛玉共度梦的评论 (共 6 条)

  • 剑客
  • 幽兰君子
  • 寒烟冷月
  • 红叶秀枝
  • 张涵
  • 依儿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