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幸福的朝拜者

2011-07-26 11:45 作者:开山  | 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驴行峨眉山(其三)

在峨眉山市吃过晚饭,然后匆匆地赶往报国寺,天色已经渐渐暗下去了。

宿报国寺旁一条小径尽头的华英山庄,一夜阶点滴,不到天明,雨就彻底剥蚀了我再上峨眉山的想。

也好,如果雨愿意一直下,我赖在这只闻叫虫鸣、只见苍松翠竹的峨眉山脚下,心安理得地睡几天就回去。

第二天早上,所有的睡意都完全退去,我还恣意地躺在床上,任凭清脆的鸟叫声声声入耳。

等我睡疲倦了,起身推开窗子,一阵清爽的山风扑面而来,直入心扉。窗前山坡上的树叶竹枝被雨水洗得鲜亮,在微微的晨风轻轻摇晃,眼前仿佛荡漾着粼粼的波光。(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雨早经停了,旅舍里的游客早就出发了。于是,我们也匆匆地背起了行囊。

步行几分钟就路过报国寺。寺院仿佛一个嗜睡的孩童,还静静地躺在晨雾蒙蒙的山麓上。大概是十多年前第一次到峨眉山时,导游赶鸭子般地催促我们往来于一个又一个寺院,伤透了我的心。很长一段时间,最让我恐惧又挥之不去的噩梦就是被人拽着出没于寺院。从此,我对梵香袅袅的寺院就像僧人对灯红酒绿的尘世,敬而远之,只剩厌倦。我只准备在报国寺外苍翠的古木间张望一阵子就走。

正要离开,几十个年过半百的农妇背着鼓鼓囊囊的土布背包,迎面走来。她们大多身材略显单薄,相貌惊人地相似,一张张古铜色的脸上密布着浅浅深深的皱纹,看上去就像名画里的老祖母,岁月弄皱了她们的面庞,皱纹掩藏了她们的内心。她们表情异常平静,以致于我看不出一丝欢笑或哀愁。

几十个瘦弱的农妇背着色彩斑驳的背包,汇集在一起,是一道见所未见的壮丽风景,让人匪夷所思的风景。我不由得上前去和她们攀谈起来:

“大姐,你们都是从哪儿来的?”

“我是从夹江来的。”

一位大姐爽快地回答道,说完,她又指了指旁边的人,说道:

“她是从蒲江来的,还有从内江、眉山……”

“你们看到没,现在农村人的日子好过了,各地政府带着老百姓出来旅游了!”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转过身对老婆和儿子说道。

告别了这群质朴的农妇,我们一直忙着赶路。山路渐行渐陡,在名副其实的“连望坡”上,每爬十来级梯子,我也不得不倚靠在栏杆上喘气歇息。

远远地,一位银发老奶奶战战兢兢在我们前面缓慢爬行。走近一看,老奶奶至少有七八十岁了。她身材羸弱,几乎皮包骨头。透过苍白的皮肤,能够非常清楚地看到一根根暴凸的青筋。

七八十岁的老奶奶操远道步行上峨眉山?我没有想过。

同行的女士向我讲起了她小时候邻家老奶奶上峨眉山朝拜的事:老奶奶每一年都会在秋之交农闲之际上峨眉山;每一次朝拜都要花上五六天,一定要拜遍山上所有的佛寺;老奶奶至到九十岁偏瘫在床才没有继续。

女士还告诉我们,一路上遇上的农妇,绝大多数都是来朝拜的。

记忆里迅速弹出一幅画面:早上遇上的那一队妇女一进寺院,就小心翼翼地从衣兜里摸出一沓小票,从中抽出一点递给住持,然后就正对着佛像非常虔诚地叩头跪拜。

我开始重新审视一路上不断遇上的农妇,她们爬山途中总是默默地低头,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脚下的石板,仿佛她们的幸福就在脚下;从不像我们一路上总是不停地张望,好像我们的向往总在远方。

原来,我们在林立的钢筋水泥墙中多动症般地张望,却时常空虚难奈。此时,我们企图找寻一份美丽的风景、一份刻骨铭心的感动,来装饰我们的日子。而她们即使远隔千山万水,在烈日和暴风雨下挥汗如雨,但总是和慈祥的佛像神形相依。她们的日子简单成了两天,昨天在准备,今天她们就来了,来看望自己朝思暮想的情人。

这一路上,我们顶多走得很快活,而她们却走得很幸福。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36243/

幸福的朝拜者的评论 (共 1 条)

  • 紫鸢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