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游曲阜“孔林”

2011-07-09 07:43 作者:碧水蓝天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的泗水河之畔,相传是孔子临死之前自己选的墓址,可谓是风水宝地啊。带着对圣人的敬仰之情,我们踏上了这片孕育着儒家文化的土地,一览其遗迹。

车驶至孔林的外大门。下车后,映入眼中的是耸立在路北的那座高大的牌坊似的建筑,这就是孔林的外大门。整座大门是用汉白玉砌就的,门上题有“万古长青”的匾额,大门两侧各有一个小门,整个造型给人一种古朴庄严的感觉。走进大门就踏上了通向孔林的神道,孔林的神道长有1000余米,中间是石板铺砌的宽敞的马路,两侧植有苍松翠柏,多数是宋元年间的,距今也有千余年了。松柏的两边是现代文明的印记——宽阔的柏油路,路两边又是鳞次栉比的仿古建筑,和其他地方的旅游景点一样,仿古建筑内是现代的商贩在叫卖着现代的商品,让我觉得这与周围的布局氛围混在一起,显得太不搭调了。

神道的尽头是一个木结构的牌坊式的大门,门匾上题着“至圣林”三个鎏金大字,这是至圣林的外大门。大门往里依然是石板铺砌的两侧植有松柏的马路,不同的是门内的松柏年龄明显要古老,树干更显得粗大,有的挺拔直立,有的屈曲盘旋,还有不少树干是中空的,甚至还有一分为二、一分为四的,虽已历经沧桑,但依然苍翠茂盛,有着勃勃的生机。两边又有高高的砖砌的围墙,虽刷着红漆,但仍然掩盖不了沧桑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这段路长约一里,又叫“一里路”,寓意为“以礼服人”。据说左侧植有七十二棵松柏,寓指孔子有七十二位贤弟子,右侧植有七十三棵,是纪念孔子活了七十三岁。“;一里路”的尽头就是书着篆字的“至圣林”的二门,是石砌的,带有古城堡风格。导游介绍说这二门之外是齐国的地盘,之内就是鲁国了。所以说我们是在进行跨国际旅游啊。呵呵,此言是真是假,自然无人探究。

进入二门,满目是苍松翠柏,茵茵碧草,芳草萋萋,恍若进入了植物园,倒不像是圣人林地。往左拐,就是洙水桥,下面就是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为断孔家风水而挖的洙水河。洙水桥北面的大门就是通往孔子墓甬道的“挡墓门”。门前有三对石雕,分立路两边。第一对是文豹,相传孔子间读书,就是文豹用腋下之火为他照亮的。第二对叫甪端,是一对日行千里的神兽,曾陪着孔子周游列国。第三对是人像,叫翁仲,是一个人,分文武,相传为秦代的名将,在此守墓。人兽皆有情啊,风风雨中在此守候了两千多年了。

过了“挡墓门”,走过甬道,孔子墓就在眼前了。甬道右边,有一块书有“子贡手指楷”的石碑,碑后有一座小亭,亭内有一株枯树,相传这就是孔子去世后,子贡为纪念先师,亲手栽植的楷树,所以虽已枯死但却不腐烂。树亦通灵,神奇啊!实物就在眼前,不由你不信!沿着甬道再往前走,就看到左侧有一座高起的坟丘,这是孔子的孙子孔佶的坟墓,继续往前,甬路尽头,是两座并排的高大坟丘,左首是孔子墓,右边的是孔子的儿子孔鲤墓。这两座墓与前面的孔佶墓正好形成了一个“品”字形,以孔子墓为中心,在风水学上这叫“携子抱孙”,极利于子孙后代家业兴旺、广出人才的。孔子墓的左边是三间古屋,北侧立有一块石碑,刻有“子贡庐墓处”的字样。相传孔子去世以后,众弟子守墓三年以后纷纷离去,唯有子贡在此守了六年。我想子贡可谓是尊师的典范了,其情可嘉,其行可表。于是,我驻足而立,表示敬意。

往回走的时候,导游带我们从右侧出来,一路上,看到苍松翠柏间墓碑林立,碑身有高有低,基本上分两类。导游解释说:孔家祖训,有功名的子孙死后,立的是龙头碑,碑身高,没功名的立的是无头碑,碑身就矮。这一举措就促使孔子后人自强不息,为功名而读书,为功名而努力,所以孔子后人足迹遍布海内外,有为者、闻名者较多。我们边走边慨叹,不愧是先贤圣人啊,教育子孙也有良方!(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走出“至圣林”二门,回望苍松翠柏,见它们彼此掩映,矗立在这片文化圣地之上,静静地守护着圣贤的英灵,看着一代又一代人走过他们的身边,带着崇敬,带着缅怀,带着感慨,或许还带着遗憾。只不过,现在,走过它们身边的,是我们,是我……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32524/

游曲阜“孔林”的评论 (共 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