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九顷塘赏荷

2011-06-25 16:01 作者:老君  | 8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宁海赏荷的最好去处,在岔路的九顷塘。

塘在岔路西南田畈上,为自然塘。塘里生长着野生荷花。这荷花起于何时,或者为何人所栽,已无从考证。崇祯《宁海县志》记载,该塘“养殖淡水鱼,产荷藕,塘面115亩。”可见历史之久远。几百年来,自生自灭,蔓延如今。眼下是盛,荷长得正旺,点红叠翠,郁郁葱葱,洒脱地展示着夏天的风采。这情景不禁使人想起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虽然没有接天,但也蔚为壮观。而今天的日头,那“映日”两字却是不打折扣的,今天的荷花也可称得上是“别样红”了。

荷占去了大半个塘,却在一边空出了一鉴水面,引来几只蜻蜓在上面点子,两位水牛泡在水里游塘。这水面好象是荷特意为它们留下的。整个荷塘犹如一幅写意画,而这布局,恰好也应了“密不透风,疏可跑马”这样一句国画术语。

塘里的建筑都是用毛竹制成的,既有创意,又有乡土气息。顺着竹廊,不但可以进到塘中央去,进到荷丛中去,从不同角度观赏荷花的风姿;而漫步竹廊上,菡萏耀日,荷风送爽,不时有游鱼从水面掠过,两旁的荷花伸手可抚,人与荷零距离接触,那种感觉也颇写意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竹廊在塘中九曲连环,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竹亭或竹阁。这些竹亭竹阁都做得精巧雅致,又各具特色。使你每到一处都想坐下来逗留一番,不是因为累,而是为了享受。

这一设计的最精彩的一笔,当推矗立在湖心的一组竹楼。由好几进组成,居然有两层,这在别处是很少见的。上层住人,下层营业。有厨房、大厅、包厢、穿廊,很是宽敞。到处是桌椅、碗碟、厨具、菜饮之类,空气中弥漫着腥味,有伙夫正在忙碌,说是准备宵的。入夜,有很多城里人老远赶来这里赏荷消暑。可见夜晚这里人多兴旺的景象。

现在因为热,游人并不多。有几个同好的靓女,或三三两两在廊上走,或聚在亭下叽叽喳喳说话,给荷塘平添了几分生趣。

亭下正好赏荷。荷叶长得密密麻麻,层层叠叠。有的团团铺在水面,有的高高撑起。仰展如伞,俯垂似裙。叶上滚动着的露珠,在阳光下闪闪地耀眼。塘底的泥,想是由于挖藕所致,有的地方高高地凸在水面上,而上面的荷却长得更加苍翠(荷还可以长在陆地上,这于我是一个见识)。这就使原本平展着的绿有了层次感,如碧海里起了波浪。

荷花开得很不少。一朵朵含润露粉,粲若处女的肌肤。或坦然大方,尽露风骨;或半遮半掩,含羞藏娇。各具姿态,各领风骚。娇艳的红荷中,有几朵白荷点缀其间,显得尤为娇贵。

荷花一生都很美:出水时有一种娇嫩的美;露瓣时有一种俊俏的美;盛开时有一种潇洒的美;即使凋落,也具风韵。

这时,自然想起了许多前人赞美荷花的词句来: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凌波仙子,出浴的美人……

人们赞美荷花最早可追溯到《诗经》。《诗·阵风》里就有这样的句子:“彼泽之陂,有蒲有荷”。魏八斗才子曹植在《荷花赋》中说:“览百卉之英茂,无斯花之独灵。”宋人钱惟演称荷花“遮面引来徐娘羞,纤腰惹得楚女妒”。清乾隆帝这样赞美秋荷:“霞衣犹耐九秋寒,翠盖敲风绿未残。应是香红久寂寞,故留冷艳待人看。”宋朝理学家周敦颐《莲说》中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则是对荷花品格的写照,而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更是千古绝唱。

这一方面,画家的表现丝毫也不比骚客们逊色。

荷全身可入画,四时可入画:叶从露尖到凋谢。花从出水到成蓬。就是水底下的藕也有入画的。而画的风格从荷梗上便可看得出来:婉约清丽,像美人的腰;遒劲老辣,成铮铮铁骨;苍凉荒古,如瘦如枯……就是上面最不起眼的小刺儿,有时也被画得极具神韵,成了很好的点缀。

有的画家好像更钟情于画残荷败叶,似乎非此不足以表达一种颓废的美。“残荷听”成了世间一道绝景。

画荷,要配上一些景物也别有韵味:露珠、蝌蚪、青蛙、游鱼……而蜻蜓立荷尖,那是上了诗的。这样想着时,正巧有一只蜻蜓飞来落在了荷包尖儿上。我不禁脱口而出:“小荷才露尖尖角,”宇儿接了下句:“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书上的描写,他终于见识了。

赏荷,最好的时光当在夜晚。但这样的人多声杂是不行的,这会惊跑了花仙子。我以为赏荷需具备六字才好:“清、静、情、韵、纯、真”。月色朦胧,柳影婆娑,秋虫低吟,菡风送香。惟时,偕一情侣,双影相随,志趣相投,不需用言语来表达,只需用心去体会,兴之所至,情之所在,那是人生一大雅事(两个臭男,又浊又俗,无荷可赏)。而这样的风流韵事,在我只是幻想而已。

人生难得尽愿。我这样大白天携儿相游,六字之中已占了“纯、真”两字,也该知足。要说便说,要想便想,来去自如,驻留由我,自由自在,复夫何求?

写于2003年夏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28053/

九顷塘赏荷的评论 (共 8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