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小河鱼                   

2011-05-19 09:03 作者:一枪血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文∕陈立柱

泉鸣松声语远,清流落红鱼儿游。

五月节过后,山里人不再进山采摘山野菜了,种子已发出了芽,长出了苗,插秧,铲地的时节已经到来。

流过桃花水的小河,开始清静下来,缓缓地在流淌。这时节,只要你蹲下身子,仔细观察——清澈的河水里,水草儿绿、小虾儿动、小鱼儿游。

水面,丽日波光粼粼,月银光一片。

小河能绕过多少个弯,小鱼就能游过多少道水;水有多深,鱼儿就能潜入多深;水面涨的再高,鱼儿也能浮现到水面;有水的地方不一定都有鱼儿,但是,有鱼儿游动的地方,一定要有水,却不足为奇。(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小河边多有小鱼群,显得有些慌乱,看似有组织,却无纪律,之所以呈现这一现象,是因为:首先,鱼儿有在浅水湾排卵的习性,这是因为大鱼群很少关顾水边,避免鱼卵被大鱼寻觅,这样才有利于更多的卵儿有机会成鱼儿;再者,水岸流动性较小,阳光照射的水温不易流失,水温相对暖和,这样的环境才更适合小鱼儿的生存。

岸边水草青,河里小鱼游,这是弯弯小河、秋两季特有的田园景致。

再细致一些的观察:小河里还有虾儿,它们也成群,却不群游,扎堆静养,躲藏在水草里,过着固守、田园似的生活

不论是林蛙,还是蟾蜍,它们都不会在水域的激流处排卵。所以,在小河流淌的水域,是很难看见蝌蚪在成群的游动。只有在乡村的“死水泡”里,细心的人儿才可以看见蝌蚪、蹦蹦虫、孑孓活跃的游动、跳动,上下的串动,在这样的水域里,却很少见到鱼儿在畅游。

鱼儿浮游,它们有时会游出自己的领地,过着游牧似的生活。这是因为,鱼儿有“七上八下”的生活习性,即在涨水季节,鱼儿会“顶水而上”,这一现象最为明显的是在农历的七月;在枯水的季节,鱼儿会“顺流而下”,这一现象在农历八月体现的最为明显。

水肥鱼儿多,水阔鱼种多,水深大鱼多。

鱼儿“顶水而上”,是鱼儿为了寻觅更多的食物,这是鱼儿一种生存本能。小河涨水了,可见下游的鱼群纷纷而上。

鱼儿“顺流而下”,也是鱼儿为了逃避风险的一种生存本能。遇有水量明显减缓时,敏感的鱼儿会立即调转方向,寻找深水处安身,生怕被搁浅,断了回游的路。

鱼儿成群迂回的觅食,大鱼在前,小鱼随其后,其编队,时而像“箭”形,时而如“橄榄球”形。遇有危险,鱼群会瞬间的慌乱,随即,大鱼会带领鱼群迅速的逃离。

一个鱼群,犹如一个家族,它们既不与同类的鱼群混合,也不掺杂异类的鱼种,鲤鱼、白鱼、鲫鱼……细鳞鱼,它们更讲究团队精神,像南飞的大雁;泥鳅鱼也成群,但显得有些杂乱无章;鲶鱼、黑鱼的群队,看似散漫,却散而不乱;穿丁子鱼只爱独自抓底游,且游游停停,像似人类在漫不经的散步。

也有不合群的一些鱼儿,为了避开突发的风险,它们急切切,就近,或躲藏在石头下的缝隙间,或藏匿在水草里,犹如杂牌军的安营扎寨,一样的骚动,不同的是,鱼比人要安静的多了。

鱼儿的视力都很好,人能做到浑水摸鱼,这犹如瞎猫碰到死老鼠一般。否则,凭借人类的空手,连活鱼儿地尾巴都难以触摸得到。

自古鱼、虾就是仇家,势不两立。同在一个水域,鱼是鱼来,虾是虾,它们只仇视,不合谋;只有永远的厮杀,没有求和的意图。而且,弱势群体永远是虾,成群的“虾枪”,也抵不过一条大鱼的狼牙利齿。

人类培育出了稻谷,又发明了稻田地。

鱼儿通过小河沟,再经过人造水渠,进入稻田地。

对于鱼儿而言,这种方格子似的稻田地,像迷宫一样,难寻的总是出口。所以,游进稻田地水域的鱼、虾,大多数只能是有来无回。

晒米的季节还没有到,在撤水的稻田地里,总能见到积水处有绝望挣扎的鱼儿。

这时,对于求生不能、求死不罢的鱼儿,吃饱的鸟儿也没有了胃口,鸟儿也管不了鱼儿的许多事情,只好一张开翅膀,飞走了事。

即使泥鳅鱼有本事,钻进泥土里,也只能是维持一时的生命,亦可以暂时地避免鸟儿的嘴。但是,它们活不过风干的秋季。

即使活在积水深处的鱼儿,也等不来桃花水,因为,它们抗拒不了冰冻时节。

值得庆幸,有大鱼还在河的深水处游动,来,小鱼依然可以成群,周而复始,不竭。

小河依然在潺潺流淌,却难再寻见鱼儿游来游去的情形。

水清则无鱼,水浊也无鱼,这是为什么呢?

2011年5月15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119325/

小河鱼                   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