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探访千年古柏

2019-11-06 14:42 作者:新月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一条小溪,一个不知疲倦的山乡使者,从大山深处汩汩流出,就像一首欢乐的歌在山间回荡。置身其间,鸡鸣声、犬吠声、溪流声,还有风声、声不绝于耳,大自然的交响乐顿时让人沉醉。王维的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应是如此吧,走进黄龙寺,真的是“非必丝于竹,山水有清音”。

此行最主要的目的是探访千年古柏, 2002年,在全区古树名木的筛选中,黄龙寺古柏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古树之一。它独倨峰顶,傲视太行的雄姿占据了区内各大宣传册的重要版面。经过一路的颠簸,峰回路转后,远远地就看到了它,它正沐浴在新一天的朝阳里,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就像一座灯塔,为回乡的游子,为前来游玩的宾朋指引着方向。我们激动地翘首张望,叽叽喳喳的品评着。

通往山上只有一条天然的小路,由水冲刷而成,经过一的草木葱茏,走起来有些艰难。但大家兴致极高,沿着坎坷的碎石窄径,躲过牵衣拽足的草木,在说说笑笑中很快到达了古柏脚下。古柏的南侧摆满了苹果、点心等贡品。据说当年曾被山火烧伤,人们为了保护它的躯干,在树干上裹上了红布。巨大的树冠如绿色的大伞,护卫着脚下的一方水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在古柏下,四面山峰林立,如画屏绚烂多姿,似游龙长空飞舞,像莲花山间盛开……山风从耳边轻轻吹过,像母亲的手,有来自故乡的泥土芳香,那么温暖,那么亲切。

历经风雨沧桑,战乱山火,古柏如坚强的老人,顽强地把根向下、向下,深深地扎下去,与大山融为一体,任凭风霜雨,愈加挺拔,愈加坚韧。它的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正是凭借这种精神,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推翻压了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正是凭借这种精神,我们的党带领各族人民向贫穷宣战,两个百年的想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我们坐在砌磊在古柏旁边的石墙上,就像小时候坐在爷爷奶奶身旁,一下子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故乡。姐妹们拍着手唱起了“我和我的祖国”“小燕子”“山路十八弯”,一会儿南腔,一会儿北调,真的是肆意挥洒、兴高采烈,彻底放飞了心灵

小山村古朴而安宁,画院的学生们在这里实习、写生,用画笔描绘大自然的美景。村庄房屋大多翻盖一新,小溪就在窄窄的街道里肆意川流,羊群踏过溪水上山去觅食,留下一阵阵“咩咩咩”的叫声与黄犬“汪汪汪”的招呼声。村民们大多外出务工,村里留下的是老人和孩子。本村的刘大姐说,他们小庄叫西沟,是黄龙寺村庄里最西边的一个,翻过山梁就是易县的属地了,庄上上40多户人家,也就有不足10户人家在住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出仕入仕是人们的两种思维方式,像竹林七贤、陶渊明等,极力向往世外桃源,寻求隐逸,那是风雨后对社会的不满、对抱负不能实现后的退避。而孔子、杜甫等在极力地推介自己,寻求治国、安邦、立命。我想,如果在红尘中漂泊久了、闯过了,累了、厌倦了,回归到大自然,那是一种心灵的驿站和归宿,而如果一生就面对世外桃源般的山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又何尝不是人生的遗憾呢?刘大姐出生在这样的小山村,为了走出大山,她苦苦地与命运抗争,第一次走出去,又不得不回归大山,结婚生子。而外面的世界、坚强的性格使她再一次走出大山,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在城里给儿子买了房子成了家,她也在城里扎了根。为改变命运她经历了曲折的历程,这两年她又回乡翻盖了新居,而这所崭新的房子,只是偶尔落脚和招待朋友的驿站,我想她是不会再回来定居了。

刘大姐是大山的女儿,也是古柏的女儿,大山赋予她挺拔坚强的脊梁,古柏赋予她顽强不屈的精神,正是这样一个一个刘大姐,创造着一个一个生命的奇迹,书写着人生的壮歌;正是有了他们,小康之路并不遥远,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会少。

故乡是每个人的根,无论走多远都是心中永远依恋的结,就像孩子对母亲的情感。古柏屹立千年,它的子孙无论有多远、飞多高,这里永远是他精神的家园,就像故乡、故土、乡音、乡情,梦里、醒里都是他伟岸不屈的身影!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qgfbkqf.html

探访千年古柏的评论 (共 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