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山水间的断想

2021-10-14 14:13 作者:蓝天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山水间的断想

文:王国林

行走山水间,可以一饱眼福,甚而让身心欣悦。但对于大多数游览者,他们所追求的不外乎“到此一游”,然后把身影嵌入山水,任性抛置脑后;把山水定格手机,炫耀晒友圈。

其实,真正懂得游玩的人,是懂得贴近自然的。游览,只是一种形式,一种外在的需求,一种身体的抵达。而更多的是,把身心交给山水,亲近山水,融入山水。山水与人合一,以期达到旅游的最高境界。

山水间的“虚无”

名山与秀水,往往相互契合,相互渗透,才更显其神韵、气度。比如西湖,比如山峡,比如庐山。而很多名山,比如华山,比如泰山,它们就缺少水的融入,水的映衬,然而,依旧闻名天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华山,没有水的依附,也尽显其峻拔、雄壮。按理,山没了水,就没有精魂。而华山,是有精魂的。它的精魂在于虚无,因为虚无,便觉渺远。看似虚无,却又被虚无占领。比如神话,比如传说,比如想象。那些“虚无”的存在,在时间的演绎过程中,看似遥远,却又接近真实。于是,便有了吸引力,这吸引力,牵引着人们的脚步,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还有那些遐想。

任何的名山,除了它本身的自然力创造的因素外,还赖于别的真实的依附,比如摹刻、碑铭、题字、楼阁、亭宇等等。

正因为有了这些“虚无”,比如沉香劈华山救母的故事,比如中峰玉女峰的故事,比如南阳公主的故事,比如韩愈投书苍龙岭的故事,等等。这些虚无的故事,凄迷而智慧,它们给华山以神奇,让人们在欣赏其险峻挺拔的同时,去驻足遐想,去凝眸沉思,于是有了前行的动力,有了“到此一游”的冲动,有了高谈阔论的理由。

人们留了影,便都匆匆而去。因为还有那些许许多多虚无与真实,在等待着他们的脚步去丈量,等着他们目光去打捞。只是,我不知道,在他们匆匆而来,又匆匆离去的声影中,是否存留“华山论剑”的气韵,是否知晓金庸先生与华山的渊源。

我也曾站在华山的那金庸先生书写的“华山论剑”的碑刻前,把华山的远峰,布置在我的身后,于是,我似乎就有了“山高我为峰”的擎天气势,也有了“一览众山小”的开阔胸襟。我在默默地静想:是华山成就了金庸,还是金庸成就华山。或许,是后者吧。

当我站在华山北峰的顶峰,眺望着山下,那“会当凌绝顶”的开阔便荡涤着灵魂,而魂灵也因此而清澈,而明净。特别是眺望苍龙岭的时候,仿佛有韩愈只身骑在岭上的孤独而窘迫的身影,让我怜惜而又慨叹。时至今日,我也不知道如何解读韩愈投书的故事蕴藏着的真正的内涵。

在那“华山论剑”碑刻前留影的游人摩肩接踵。人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规矩”:排队等候。可是,还是有那么一些游客,把“规矩”抛掷脑后,挤进排队的人群。他们忽略了鄙夷的目光,也忽略了“言传身教”的训诫。

扔掉的“文明”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而温暖的国度,有了自由行走的脚步。我们去游历山水,看别样洞天。可是,我们中的极少数游客,在匆匆行走的路途上,随手丢弃残存的食品袋和矿泉水瓶。或许,他们会这样想,小小的食品袋抑或矿泉水瓶,对于偌大的山山水水来说微不足道。设若每个人都这样想,这样做,那文明何在?因此,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应该放慢目光,或者停下脚步,去看看那些肩挑重担打造美丽山水的人们,去看看他们汗水里夹杂着的艰辛与疲惫。

我们应该去精心呵护明媚的山水,去珍视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要以为小小的举动会无关痛痒。文明的社会要依托文明的举止,悲哀有时是我们自造的。那些生活中的陋习,如同腐肉,如果不剔除,它就会慢慢蚕食我们原本完好的躯体,甚而浸染我们魂灵。

文明不能停留在口头,而要靠行为去检视,我们的遗传的因子应该是文明。

雕刻的“丑陋”

如果把文字或者文字表现的深刻内涵刻入石头,那就是文明。这种文明,既是悠久的汉字文明,也是墨色文化的精髓,它给人以审美意趣。那是一种书法美学,既美在形式,也美在内涵。比如,那些摹刻,那些碑文,或出自名家,或来源于名人,这就给予了山水底蕴,丰富了山水的内涵。但是,如果把自己的名字或者“某某到此一游”刻入亭柱,那就会成为一种丑陋,它遮掩了文明的脚步,延缓文明的进程。最为关键的是,这种丑陋,可以遗传,可以蔓延。

还好,有的景区,管理者为了契合某些人的愿望,他们在适当的地方,固定着一条条铁链,游览者可以买一把锁,把名字抑或意愿,雕刻在锁上,满足“想不朽”心理,当然,也为景区更好的发展提供辅助行为。

山水间的“特殊部队”

我在许多景区游览的时候,往往会停下脚步,看那些行走在山水间的特殊“部队”。

他们的年龄大多在五十上下,他们手中的“武器”不是刀枪,不是剑戟,而是一根棍子,一把火钳,一个编织袋。行走在大路的边缘地带的他们,艰难地攀援着,匍匐着,用鹰一般的目光收寻,收寻那些或显露,或隐匿的塑料袋、塑料瓶。

他们面容平静,因为他们早已见惯了那些衣着华丽、光鲜的人们的行为。而那些自认为“文明”的人,依然熟视无睹,我行我素。还美其名曰:“那是他们的职业所在”。我不知道这是什么逻辑?只知道我们生在一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度,我们是华文明的后裔。

有时候,我在暗暗的想:“文明人”与“拾圾者”行为的对抗,不知道要“对弈”多少年?抑或这种“劣根性”还要有多少年的存活率?

“残缺”的雕像

为了给景区的环境,增添文化的气息,许许多多的景区管理者,在路旁安置雕像。这些雕像,如一张张名片,往往被赋予特定的含义,让人们在散步、休憩的时候,与游者对话,让游人遐想。

在一景区的路旁,我曾看见一尊雕像,一个青年男子的雕像,他坐在椅子上,膝上放一电脑键盘,一双手指似乎在敲动键盘,一幅聚精会神“工作”模样。可是,当我第二次看见这个雕像的时候,那个曾经的键盘不翼而飞。只剩下那双悬空的双手,和那个似乎神情专注的目光。那双悬空的双手,不知道还要“悬空”多少年。

像这样的“残缺”雕像,随处可见。有时候,我只能用维纳斯的残臂来定义他为“残缺美”。

为山“洗澡”

在黄山,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通常是两个人一组,游走在山水间,守护着山山水水,为山们“洗澡”。他们就是“放绳工”。

如果你没有亲见他们的工作,还真的以为是一群“登山”好者。其实,他们工作内容,就是清理那些游客丢弃的垃圾:塑料瓶、烟盒子、塑料袋、食品袋等等。

他们的年龄大都在五十上下,每天清晨出发,傍晚回家,天天如是。他们出发时,身背特制绳子,和一些专业工具。这些“放绳工”,大都两人一组,在游客经过的地方的悬崖绝壁间,树林茂密处,攀援着,收寻着。或上或下,或走或停;或躬身,或斜躯;艰难而从容,没有埋怨,没有怒容。累了,就坐在路边休憩;困了,就倚在树旁养神。

当然,他们也为游客去捡不慎丢掉的手机、相机。但是,他们不收报酬,更不会索取。那时刻,游客感动,他们则漾起幸福快乐。游人问道:“那些瓜子壳之类东西,时间长了,自然会腐烂的,捡它干啥呢?”,他们会说:“那些东西堆多了,影响景区容貌不说,它会影响山水的肌体,影响山水的明净。”好个“山水的明净”呀?而我们游客,在享受山水的明净的时候,是否想到“放绳工”的辛劳呢。他们在为山水“洗澡”的同时,伴随着的还有生命的危险,还有家人的担忧和牵挂。你会不会想到:你一个小小的举动,是将他们的生命置于不顾?于心何忍啊,我们的游客!你放纵自己的手脚,其实是放纵你的自己的灵魂,那灵魂将皈依何处?

后记:游览山水,其实就是让灵魂受到洗礼,荡涤。管住自己的手脚,还山水一个明净的空间吧。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kaedkqf.html

山水间的断想的评论 (共 2 条)

  • 今生依梦
  • 漫舞洛城
    漫舞洛城 推荐阅读并说 一门心思选好文,百花丛中觅新人!让文学来温暖整个世界,你的关爱和支持就是我们中国散文网发展壮大和愈加旺盛的坚硬基石和有力支撑!!!在鲜花铺就红毯的圆梦路上,有你有我的不离不弃和温馨相伴,人生注定更精彩,再次谢谢你我最亲爱的朋友!!!顺祝工作心情都愉快!!!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