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印象中国年

2018-11-23 07:37 作者: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童年

李锡群

在我的记忆里,童年的许多往事都已淡忘了,唯有过年时那热烈火爆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曾记得,我们枣强这地方进了腊月门不久,人们便开始张罗着迎接新年了。男人们忙活着杀猪宰羊,置办年货。好吃的自然要买的,而祭祖的用品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手头再紧,也少不了买上一些烧纸黄香和几挂鞭,一抱两响,女人们便忙碌着洗衣服,拆洗被褥;推碾子拉磨,贮备过年吃的米面了。

到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开始打扫庭院,清扫房屋,裱糊屋子,在墙壁上贴上鲜艳的年画,在窗棂上贴上鲜红的窗花。接下来便是蒸干粮。一屉屉的白面馍馍,带枣的黄面窝窝,小米面的发糕装满了笸箩;枣谷窝窝,萝卜团子装满了漏筛。

二十九这天是最忙碌的日子。人们一大早就起来在上房屋里挂上尘封了一年的家谱,敬请各路神仙,贴上神灵们色彩鲜艳的画像。门神爷,天帝爷,灶王爷,财神爷,保家仙。那些色彩鲜明的画像,一个个都那样安祥,慈颜悦目的,神态可掬,甚是喜人。然后在各个神位前的香案上摆上供品,点燃黄香,烟雾便缭绕弥散开来。家家户户门上都贴上了鲜红的对联,院子里树上也挂上了大红大绿的彩带。大户人家还要在自家场院的财神垛里铺上白的棉花,鲜艳的彩纸,再放上用白菜根做的棉油灯或是细小的红蜡烛,供财神享用。这天,孩子们都穿上娘亲手缝制的新衣新鞋,蹦蹦跳跳地跑到大街上玩耍。成群结队的小伙伴们聚在一起有说有笑,疯着闹着。有的踩着用枣树叉子做的高跷,有的踢着鸡毛毽子,有的鸣放鞭炮,有的拿着两节骨点燃的玉谷米杆子对碰着,一路小跑着,身后发散出一串串的火星子。时不时地有一支钻天猴发出一道亮光,带着尖细的长鸣窜到远处的天空里去了。直到幕降临了,天上出现了星星,孩子们依旧拎着纸灯笼兴致勃勃地在大街上蹦着,跳着,跑着,闹着。那一个个摇动着的灯笼把整个大街映照的红彤彤的,煞是好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大年三十这天,人们白天蓄养精神。天一擦黑,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亮起了灯盏,不必说正房屋,也不必说各个神案前,就是厢房牛棚里也都点上了棉油灯或者红白蜡烛,辉映的每一个角落都一片光明。吃过晚饭以后,全家老小团团围坐在长辈的屋里吃糖块,嗑瓜子,拉家常。儿孙满堂,笑语满堂,其乐融融。到了子夜时分,外面的响起了哔哔啵啵的爆竹声,那声音此起彼伏,连连绵绵地响成了一片。人们便开始煮饺子,自家人拜年了。小的给大的磕头,晚辈给长辈拜年,全家对着家谱上的仙人们跪拜。鸡叫时分,天还没放亮,本院里起五更的男人们便成群结队地挨家挨户地给老祖宗拜年了。每到一家,一波又一波的人都踩着主人家事先铺在当院里的秫秸杆子,齐刷刷地趴在地上冲着上房作揖磕头。就这样一直折腾到天光大亮。

正月初二是送老祖宗回家的日子。太阳刚一冒红,家家户户的烟筒里争相升起了一柱柱的炊烟。人们急忙吃完了早饭,穿着整洁的衣服,头上扎着雪白的羊肚手巾,带好烧纸爆竹,便和本家家族的老少爷们聚集在一起等候上坟了。人一到齐,便浩浩荡荡地奔赴坟茔地。到了坟茔地,先是一块给老祖坟烧纸磕头,然后各自跪在各自的先祖先父的坟前烧纸磕头。一时间,整个大坟场火光点点,爆竹声声了。

直到正月十五,在响彻云霄的锣鼓声中,一天的踩高跷,舞狮子结束了,一个满载着祥和喜庆的春节才算悄然离去。

童年的春节,尽管很清贫,可也很快乐。这延续了几百年以至上千年的古老风俗在文化大革命“破旧立新,移风易俗”的声浪中被革去了生命。自此以后,那种浓浓的过年的味道便渐渐淡去了。童年的春节距今已然很久远了,但是至今令人怀念,叫人回味无穷。

如今,每逢春节的时候,我的心里总难免有一种沉甸甸的失落感

作者:李锡群

地址:哈尔滨

邮编:

电话: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jzcskqf.html

印象中国年的评论 (共 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