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幸福老人幸福路

2018-06-13 17:40 作者:闫振田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幸福老人的幸福路

闫振田

2010年,在安徽省老龄办举办的安徽省第二届“十大福星”评选活动中,原阜阳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离休干部司洪贤被授予“十大福星”荣誉称号。

今年93岁的司洪贤老人,最近写了一本自传《我的一生》,叙述了他这一辈子走过的道路。读完这本朴实无华的书,从中读出了很多感悟。他这一辈子经历过战乱,经历过历次政治运动,特别是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也经历过严重的疾病,但他都闯过来了。到了晚年,他身体健康,儿女顺,事业有成,桃李满天下,可以说,一个老人所希望得到的幸福他都得到了。他的成功之道是什么?他走过怎样一条人生路?

读书改变了他的命运

司洪贤老人出生在一个贫穷落后的乡村利辛县南大李集镇司营村。他父母一生生育了9个孩子,7个儿子,2个女儿,前6个儿子都因贫穷无钱医治疾病而夭折了。他父亲兄弟四个,四门就他这一个男孩。因为家境贫寒,经常受到大户人家的欺负。为了改变这种被欺负的处境,他的父母尽管家贫如洗,还是决定让他读书。在他9岁那年送他进了院寺小学,上到6年级,考取插花私立中学。为了供他上学,母亲和他的姑表兄带上8斗小麦到插花集推卖面,可是由于当时物价不稳,不仅没赚到钱,反而将8斗小麦的本钱也亏完了。正在这时,插花东街一个叫李金成的好心人让他住在咸菜店里,自己做饭吃。由于他带的粮食少,每天只能喝两顿稀饭,当时正是长个的年龄,他饿得头晕眼花,皮包骨头,富人家的孩子鄙视地叫他“鬼坯子”,但他仍然刻苦地读书,每次考试,他的成绩都名列前茅。就是这样忍饥挨饿,仍难以为继。就在他快要断炊的时候,他的语文老师顾集轩看他学习刻苦,有心帮助他,就借给他50斤小麦,让他渡过了难关。后来他又考上了颍州师范。(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1949年2月,司洪贤老人的家乡解放了。像他这样有文化的年轻人如凤毛麟角,得到重用。开始他参加办小学,接着又参加午征,午征结束后,他又回学校,先后开办了院寺小学、叶园小学、马寨小学,他白天教孩子,晚上教学,帮助大人识字学文化,忙得不亦乐乎。1952年3月他被评为坚持灾区教育事业的特等模范教师,走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他开办的这些学校,发展了当地的小学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其中有的成为医生,有的当了教师,有的成为画家,院寺小学毕业的胡成功后来当了凤阳县委书记、滁州专区副专员、滁州市政协副主席。

在以后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中,司洪贤从未间断读书。因为他认为,读书是唯一能够让人持久快乐、终身受益的事情。读书使他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从一个教育工作者转变为地方志编撰专家。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选择善良

1964年,司洪贤任大田集公社副主任时,上级派他到界首搞社教(四清),他来到界首城郊公社饶楼大队。第一批四清结束后,又到砖集公社搞“四清”,按照当时的形势,谁查出的问题越多,整的人越多,谁的成绩就越大。而司洪贤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调查,没有冤枉一个好人,没有一名干部受到错误处理。

 他在程集中学任副校长时,视生如子,经常和同学们谈心,了解他们家庭困难,能帮助解决的就竭尽全力帮助解决,当时正值文革期间,大学招生实行推荐,他从不看学生的“家庭背景”,而是把最优秀的学生推荐到大学里去。1974年暑假,高等学校到程集中学招生时,程集中学高中第一届毕业生王子华被推荐上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准备录取他。恰在这时发生意外,县教育局一位负责人不同意,理由是他听说王子华私营无线电修理部,属于“走资本主义道路”,不符合推荐上大学的条件。司洪贤得知这一情况,心急如焚,立即到县教育局反映情况。反对让王子华上大学的人又提出让中国科技大招生人员到程集中学调查。这时,司洪贤因害眼病准备到合肥看眼病,他把去合肥市的汽车票都买好了,他听说中国科技大要来人调查王子华,立即退掉了汽车票,忍着眼痛赶回学校。下午,中国科技大来招生的李老师到了程集中学,参加座谈会的师生一致反应,王子华品学兼优,表现很好,他开办无线电修理部是学校根据当地农民的迫切需要安排他干的,根本不是什么私营的问题。结果中国科技大学和县教育局负责人当场拍板,王子华录取到中国科技大。毕业后分配到中科院高能研究所工作,已成为国家重要科研人员。

        司洪贤老人有五十多年的党龄,不论走到哪里,他都不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有一位小学校长,1958年被定为中统特务,判刑3年,在服刑期间,老婆离婚改嫁,儿子病死,刑满释放后住一间草房,孤苦伶仃。在落实政策时,因原证人已死,无法弄清,无法平反,为了帮助这位小学校长,司洪贤主动把当年定案时大搞逼供的情况向县落实政策办公室做了反映,使这位小学校长得以平反,收回工作,做退休处理。

        1987年秋,司洪贤老人在县地方志办公室工作,评职称时,单位只有一个副高指标,论资历,论成就,评他最够格,可他从工作出发,把这一指标让给了一位年轻同志。他到县职称办为这位同志办了手续,并为这位同志准备了评职称的材料,第一次报省评委,未获批准。他仍不放弃,经过进一步争取,终于办成了,并兑现了工资。职改办的同志感慨的说:“有的单位为争职称闹得不可开交,司主任不但把指标让给别人,还帮他办好手续,晋升工资,要是共产党都能像他这样,社会主义早就建成了!”

面对坎坷他选择勇往直前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与众不同的成功者,面对坎坷都是勇往直前。司洪贤老人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也曾遇到过荆棘和不顺,但他没有抱怨和懈怠,而是该怎么干就怎么干,勇往直前。

1962年,司洪贤在老庙公社工作时,因其为人正派,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工作又认真仔细,县委一位负责同志打算把他调到县法院工作,并征得了他的同意。可是就在这时县委个别人道听途说,说他是国民党员(其实他在颍州师范读书时参加过三青团),没让他到法院工作,又回到学校当教师。他对人说:“不去法院工作也好,咱俩都是教师,除了教育好别人的孩子,还可以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怎么不好呢?”结果,他到了学校,不仅出色地完成任务了教学任务,还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大学毕业生、画家,个个成材。

1968年11月29日,县革委会发出通知,说司洪贤是三青团员,不宜担任革委会重要职务,研究决定将其清洗出大田公社革委会,撤销副主任职务。第二天公社召开几百人参加的会议,专门揭发他的问题,并准备在在大会上批斗他。可是经过一天的“讨论揭发”,没揭出一点问题。代表们反而想到司洪贤干的一件件好事:他主持大田公社工作期间,周围的一些公社造反派打砸抢抄抓,生产受到了影响,群众生活困难,甚至造成社员的死亡,而大田公社风平浪静,没发生任何大的问题;他积极组织民兵营长维护社会治安,保证了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他全力以赴抢救军人家属,让病危的军人家属转危为安……结果,原来安排的批斗会没法开了,反而让群众认识到,像司洪贤这样的干部才是群众需要的好干部。

不久,他被调到程集中学,当时学校教师分为两派,矛盾很尖锐,学校不能开学,上级虽然没给他明确职务,但他仍以共产党员的身份,挑起了重担,他积极做好两派老师的思想工作,促进双方的团结。不分白天黑地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教室的窗户被造反派砸坏了,他和教师们一起把窗户修好。男生寝室没有床铺,他到谢老庄买来麦穰打地铺,他还与老师分头到附近村庄找来了4个班的初中学生上课。没有校工打铃,他和教师轮流值班打铃……就这样,程集中学迅速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毕业生,在这些毕业生中,有的成了国家干部,有的当了军官,有的到人民大会堂工作,有的成为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人员……

痛失老伴他选择坚强

 

        司洪贤和老伴储效兰结婚50多年来,从没有发生过一次口角,夫唱妇随,相濡以沫,儿女孝顺,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庭。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06年8月,储效兰被病魔夺去了生命。50多年的恩爱夫妻突然走了,他一时承受不住这个打击。找不到穿的衣服他哭,看到孩子来给他做饭

他也哭,晚上睡不着觉时他也哭。

 

        就在他万分悲痛的时候,三个儿子不论工作怎么忙,都要跑来看他,给他做饭,买好吃的,陪他睡,宽慰他;女儿,儿媳也跑过来给他洗衣做饭;他几十年前的学生闻讯后,也赶来看望他,安慰他。儿女的孝顺和亲友、学生的关心,使他振作起来。为了帮助儿女们从痛苦的阴影中走出来,他做出了一个决定,让每个孩子都写一篇文章,歌颂母爱,表达怎样报答母亲的深恩。他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孩子们的响应,儿子、媳妇、孙子、孙女,都把他们心中无尽的感恩怀念写了出来。有人说,最难相处的是婆媳关系,可是三个儿媳众口一词:“不是母女胜过母女”。二儿媳彭兰在文章中深情地写到:“天到了,是婆婆招我们去的最多的时候,婆婆的拿手好菜是烙韭菜盒子,用头刀嫩韭菜加鸡蛋做馅,用鏊子烙成,特好吃。可从今以后再也没有人做给我们吃了,再也没有这样的母爱了…….”司洪贤老人把自己和儿孙及亲朋好友撰写的35篇文章与老伴共同生活50多年的39幅老照片集结成册,印制成《怀念》一书,了却了心愿。

出了这第一本书后,他一发而不可收拾。他把读书与写作结合起来,他一本接一本地写,《中国近百年大事纪》、《中国部分革命英烈人物》、《千年风云看阜阳》、《追忆那难忘岁月》、《我的养生之道》……他自选资料、自己编写、自己校对、自费印刷、自己发送、自得其乐。一本本地写书,每写好一篇文章或是出版一本著作,他都能高兴好几天。写作让他感到生命充满阳光,写作让他获得持久的快乐。他的写作激情一直燃烧不止。有一次,他花了580元买了一套范文澜编著的《中国通史》,全书共10本。他想这么厚的书年轻干部哪有时间看。不如把大事摘录下来,整理成简明大事记,帮助他们用较短的时间掌握这些历史知识。于是他边读边摘,用了两年的时间摘完,又参考了蒋伯翦的《中外大事年表》和沈奇炜的《中国古代大事年表》及马洪林,郭绪印的《中国近代大事年表》。又花了两年时间编写成24万字的《中国通史大事纪实》一书。书印出来后,很快被亲朋好友索要一空。

    司洪贤老人在中学当校长时教政治,讲党史,后来编志书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党史资料,他觉得这些资料丢了可惜,不如整理成册,传给当今和后人。他的想法得到了孩子们的支持,给他买来了《毛泽东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红墙纪事》(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人民共和国演义》(作家出版社出版),作为参考。他又用了两年多的时间,编写出20万字的《中国大事记》,书稿送到中央文献出版社审查后认为可以出书。书印出来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反响。他先后编写“五自书”44部,约400多万字。2003年7月《颍州晚报》作了报道《司洪贤老人“七.一”献礼》,《安徽老年报》也作了报道。司老先生在他的一首自律诗中写道:“年过古稀不敢息,黄昏将近自奋笔。革命精神传后代,继承前辈创业绩。”

原阜阳地委书记、安徽省政协副主席,为司老《千年风云看阜阳》一书作序中曾这样赞叹:“离休三十年,晚年中的司翁心无旁骛,而对从事大半生得编史修志永葆一份痴情,对未知的世界和未来永存一份好奇和兴奋。离休三十年来,一年365天,几乎每天上午9时至11时,下午16时至19时这两个时间段里,都是雷打不动搞‘五自’,在日复一日的阅读写作考证历史的躬耕里,在日积月累的手脑并用的辛勤劳作中,成就了古人所赞九如长寿:如山、如陵、如阜、如岗、如川之云至,如月之恒、如松柏之荫、如南山之快乐翁!”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anwen/vhlqskqf.html

幸福老人幸福路的评论 (共 6 条)

  • 听雨轩儿
  • 紫色的云
  • 王东强
  • 淡了红颜
  • 襄阳游子
  • 心静如水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