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嬗变的家园

2011-01-10 03:23 作者:清修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四十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毛头小子的时候便来到了这里。

翻越燕山跨过长城,就是这里的地界。这里有中国近代史上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它的始发站是京城,这里有新中国修筑的第一座水库,它保卫着京津免遭水患的袭扰,这里虽属京畿之地,但近在咫尺的京城人很少有人叫得出他的名字。从这里出发,时速不到六十公里的火车要站站停车上下人,扭扭摆摆的开上三个多小时才能到京城。车到关沟段火车变形,车头变车尾,喘息、加水、晾瓦,牛速般的爬行好一段才开始加速。京城里的人们更乐于把这里称作塞外,把这里的人戏称为‘山药蛋。’虽说我的老家在京城,但多年来一直随着父母在京城边儿的铁路小站上打转儿,恍惚几次进京了,恍惚几次又出京了,弄的乡音未改,最终还是成了塞外人。

这里的县城实在是太小了。追溯其因,这是清康熙年间才开始建的一座土城。最大的街叫顺城街,其次是中堡、东堡、西堡街,四个方位上,依次是东南西北四座倒塌或残存的城门。火巷口,三官庙,辘轳把巷,炉灰渣巷,好多稀奇古怪的名字,闲暇站到城墙顶上环顾四周,一座小城尽收眼底。小城虽小,沾了离北京近的光,属跨供县,也就是说能近水楼台先得月,凭票还能买得上北京的一些稀缺商品。县城里有商业供销两大系统,这两个今天分明天合的商业机构,支撑着小城的经济命脉。最热闹的要属集日了。商店里挤满了人,饭馆里站满了等吃饭的人,澡堂里饺子般浴满了人,剃头房里黑压压排满了人,计划经济活灵活现在小城的角角落落。三里五村赶集上店的人们,把农副产品摆满了道路两旁,吆喝声此起彼伏,人们视而不见或者说见惯不怪的看着老母猪带着小猪崽儿满大街跑,看着小狗到处汪汪,大公鸡老母鸡肆意的在人缝里穿行方便。

人们那时候上班挣着三十多块钱,孩子们磨得大人心烦,才能兴高采烈的吃到三分钱一根的冰棍儿,有钱人家儿的孩子才吃得起五分钱一根的牛奶冰棍儿。一毛钱一堆儿的包圆菜,几毛钱一堆儿的小白条鱼,时令的水果,现宰的猪肉,拥挤的人流,把个大街塞得满满当当。县城里最伟大的建筑当属临近火车站的人民旅馆了,这是一座五十年代建筑的两层木质楼房,最大的百货商场也就是一溜的大平房,只是结构跨度大些。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破旧的好几进的四合院,一出水的小平房,也就是铁路家属区的砖房看上去整齐些。县城四边紧邻街村老百姓的住房,大都是砖柱坯芯的土房子,纸扎的顶棚,纸糊的窗户,窄曲的土路,污水横流的街道上堆满了粪堆。

路是土的,人是土的,偶尔在拥挤的人群里看得见身穿制服的铁路工人和地方警察,县城就那么一小咕嘟,顺城街的充其量也就是五六百米长,西岗子,东沙河,已经是县城区划的边界,再往外就是绿油油的庄稼菜地了。街村的百姓们适时地种着四季菜蔬,不管你住的多偏僻,勤谨的掏粪人总会找到茅房的方位,不管,他们会早早的把茅房掏的干干净净,当地百姓的茅房是自己掏的,粪是自己攒的,在县城的最北部,还有晒大粪的空场,阴天的时候到处都是臭哄哄的。县城的中部有一眼四季流淌的老龙潭,水渠管网密布四周的菜地,菜花开,蜂蝶来,蜻蜓舞,柳莺唱,龙潭水浇灌的菜蔬别有风味,就连跑通勤的北京人每次都买回好多尝鲜,真正的绿色无公害食品。

人们习惯了与身边的菜地为伍,人们闻惯了周边五谷泛出的清香,人们看惯了猪呀鸡呀狗呀满大街溜达,人们不知会的把自己融入了城中村村中城的环境,这一辈子似乎就这样要走下去。上班的人们每月到粮店购买那规定供应的百分之三十的细粮,似乎大米白面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似乎酒肉好烟也只有过年的时候短暂享用。孩子们的脖子上挂着钥匙,每天那么随意的自己上下学,不用大人接送,孩子们的书包还是那么小。农村的孩子窝头咸菜,上班的人们起大早也得给孩子们做饭,吃草点似乎还是很遥远的事情,是有钱人的享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县城北部的大干线——京张公路开始铺油了,那搓板般的路面开始被柏油路替代,县城开始往外扩张了。最初的扩张是从商业网点开始的,一条以前不起眼的龙潭路率先铺上了油路,两边的庄稼地乱坟岗被铲平,老百姓为能在施工的场地干上几天小工而兴高采烈,更能为今后在这个单位谋求个亦工亦农的差事而欢欣鼓舞。再后来,城里的县直单位开始为自己的干部职工盖家属宿舍,几十乃至几百元的一亩的廉价土地上,盖起了平展的排子房。人们不想再挑水吃了,于是水塔建起来了,自来水入户了,菜地在逐渐的缩小,龙潭水慢慢的干枯了。可能是人们怀旧的缘故,在龙潭不远的地方新建了一个象征性的老龙潭,只是它不流水了,永远的断流了。

时光在流逝。

人们的目光开始瞄上了楼房,说来奇怪,最初在本地开发楼盘的全是说着语的外地人,他们买上地,用土地抵押贷款,然后预收房费搞按揭,把个人们弄得心急火燎。第一批淘金致富的人,生活条件宽裕的人瞬间上了楼,待到本地人明白过来想开发的时候,不得不从人家的手里买地皮,这原来自己的地皮转了一圈再回到自己手里的时候,那让人瞧着眼馋的肥水已经流进了外人田。

小城疯了。大批老旧的民房几天的工夫就灰飞烟灭,人们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静静地等着旧城改造,静静地等着住进新楼房,也有唉声叹气者,那是住了几辈子老房的老人,他们在盘算着住进新楼的代价,在算计着能否住得起高高在上的新楼。看上去非常不起眼的老房,几天的功夫就扶摇上了连自己都不敢想的天价,好多人心里想,这是让人住的吗,这辈子还住得起吗?

相呼应的是,县城周边的村庄开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县城里买不起新楼的人,马不停蹄的赶到了新农村购房,虽说小产权房买卖有一定的限制,但大家还是心照不宣的买卖。今天还是近两千元一平米,明天就涨了,今天一万元一个指标,明天就三四万了。环城路的路边挤满了新盖的新村,山根老村老屋破败成了残垣断壁,只有那些满脸沧桑的老者还在守护着。新农村的小楼有些不对称的立在山脚下,天晓得配套的取暖还有燃气在何方,庄稼还绿着的时候,扎眼的白线就从地里横穿而过,今年还是村边的果园耕地,明年就变成了新农村的小楼,那绿油油的玉米地,那满眼铺霞的果树园,那为数不多的几畦菜地成了想象里的海市蜃楼,地上新种的房子倒是实实在在的楼。

人们也在思考,人们也在叹息,但先住上新楼再说的诱惑太大了,老的宅基地能复垦吗,老的村庄能复耕吗,又有谁人敢拆毁地上的建筑呢。高楼耸立马路延伸,花草树木流水潺潺,虽说我们有了不断进步的社会保障体系,明眼人看得出来,起码眼目前还达不到应有的保障条件,这是生活的切实改善进步还是一种Q式的精神胜利呢?老县城啊老县城,但愿你变得越来越美丽的同时,更加持重,更加的面对现实,因为我是这里的一分子,我想念过去更珍惜未来。

新的一年开始了,这里已经纳入了环京城的建设。眼下别的还没感觉出来,就是房价翻着跟头的向上涨,即使住在楼房里,放眼望去全是水泥森林,那菜地变得很遥远了,果园漫到山根去了,在塔吊林立尘土飞扬的空隙间,还能看到灰蒙蒙的远山……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94203/

嬗变的家园的评论 (共 4 条)

  • 乐之云墨
  • 黛妆素笺
  • 傷年已陌
  • 水墨年花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