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河源·苏家围【文化反思】

2010-06-22 00:00 作者:无名子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记不得去了几次河源,但是这一次却让我非常的沉重,过去出去不是激荡的漂流,便是热雾回绕的温泉,就是美丽的万绿湖。也从未听说过有这么一个苏家围,大约始于500年前明代苏东波第七世孙天荣公为了圆的地方,如今它却是留给后人回顾过去的破落的村落。世人总是有这样一种好,越是破落和陈旧,它就越有故事,苏家围也是如此。我,一个爱听故事的游客。但今天它的历史让我久久难以释怀和沉思。

青砖墙上的苔藓,垂落的屋檐,倾斜带着脱落的灰黑色泥浆墙,暗示了它的古老和曾经辉煌,这里依靠东江,东江水孕育着这里的每一代人,文人墨客似乎多爱竹,苏东坡如此,翠竹是这里的一大主题,路边,河边,屋前屋后大多有青竹,竹子青翠高耸,粗壮亮节。池塘,荷叶。还有几棵500年与700年不倒的古树见证了这里的沧桑,树下是村里人曾经寻觅爱意的山歌台,如今它还是村里孩子们玩乐的地方。几百年来,这里延续着客家人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文化,对一个男人有钱时称呼“三叔公”,没钱时就是“三斤狗”。对女人从“好命娘”(能生三男两女,第一嫁且敬公婆,往往被选为扶新娘上花轿,梳妆打扮)到“杀九命”(比喻克夫)。这些不仅突现了男人的尊贵和傲慢,也让女人恪守着她们的勤劳,真诚与纯洁。这个独有的文化维系了客家人的和谐与宁静。这些阳光下的尊卑文化和在一切追求平等与自由的今天比,今人是无法安守这样的传统和伦理束缚。我们很难去说孰优孰劣,如果说社会的发展是人性的关怀与本能的无限释放,那么今天的幸福指数不断下降,道德滑坡伴着冷漠的人情,闪婚,离婚,小三,二奶,一情,各种“XX门”等,这些新时代不断酿造的名词高调唱着不和谐的声音。人们在不平衡的社会现实面前自我毁灭者多是,理想总是这样经不起现实的拷打。法律和伦理其实扮演的是相同的角色,都是为了人类的和谐与幸福同出一辙,但是今天这两者在历史的较量中均显无力。这是苏家围文化的第一反思。

500年来,苏家人柔和了客家的人文,渴望着它的延续。在东江的岸边,仍旧残留着东江学堂被河水冲刷后留下几块沉重的石阶。堂内青竹摇戈着残墙,似乎安抚着百年的遗憾。不仅如此,不管何时,历史总是忘不了这个地方,很多墙上大红字依稀可见的革命豪言壮语“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奋勇前进”,“共产党万岁”“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等,让人感觉这苏家围和离历史这么的近和亲密,就像今天一样,它仍然用它古老文化吸引着金链玉镯,浓妆墨镜,高跟超短现代女。还有手端长筒相机细心的扑抓荷塘上的美丽蜻蜓蝴蝶的现代游者。然而,村前村后处处可见黑色木板上,放着各种草根藤条而所谓“土特产”,简陋的娘家酒坊,竹筒竹器。还有那古祠门口前用小竹篮放着大约10个盐鸡蛋,旁边小女孩站在一位老奶奶面前用沙哑的声音:“叔叔阿姨,买个盐鸭蛋吧”。有人低语:“你应该买几个”“我不需要,不如给钱不要蛋”,听者答。其实人家卖蛋不卖尊严。现实就是如此的无奈,虽然苏家围每次都想和历史走得很近,但是今天它还是和改革开放擦肩而过。历史就是这样,它有时高歌前进,有时悄悄蠕行,如果你总是陶醉过去,就可能很快被遗弃到现实的边缘。东山学堂遗址无不是在东江水涨落声中呻吟着……,历史如此,人生不亦同?这是苏家围的第二文化反思。

或许所有的世事时过境迁,万代千秋之后只是个传说。虽然往者已逝,而生者却要活得尊严,还要让生命雕刻上美丽的色彩。让我们为自己的生命努力加油,为未来划上绚丽的虹!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6864/

河源·苏家围【文化反思】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