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再见了青春岁月系列(下乡回忆录之一)春节里的故事

2013-02-13 10:33 作者:老井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节里的故事(下乡回忆录.1)

我的《下乡回忆录》都是我记忆中的一些鸡零狗碎的事情,以一件事、一个故事为一个章节,没有按时间顺序。过年了,就先从过年说起吧。

我一九七零年三月下乡到湖南酃县(今炎陵县)插队落户。那是井岗山下的一个老区。一九七一年全大队知青相应倡议,与贫下中农一起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在乡下过了第一个不在父母身边的春节。

那时大家都很穷,年还是要过的。进入腊月,村里都忙着做过年的准备。要做腊肉和酿酒的人家,腊八就忙开了。杀年猪、腌肉、熏制;推碾子、筛米、酿酒,忙的不亦乐乎。趁着出太阳,家家户户都在打“荡皮”和刮“薯片”。“荡皮”就是南方人吃的米粉,做好晾一下,剪成片或切成丝,挽成束再晒干。“荡皮”丝煮着吃,家里人还不轻易吃,大多是用来待客的。“荡皮”片用油炸或用砂炒,蓬松蓬松的,很好吃,是过年的主要零食之一。“薯片”就是把红薯蒸熟捣烂,刮在模具里成片晒干,或油炸或炒,小孩也生吃或用火煨着吃。这是成本最低的食品,没一家不做的。还有就是打年糕、做糍粑。糯米饭蒸熟了,放到石臼里,两人舂,一人翻动,舂到不见完整饭粒了,就可以做了。腊月二十八开始炸、炒年货,象炒花生、瓜子,还有炸“馓子”。“馓子”是用糯米做的油炸食品,圈成象奥运五环状炸成金黄,“味道极了!”我们知青啥都不会,都被请到各家去打帮手,混上顿好吃的。依我看,乡下的农家食品比买的都强!

有人找我写对联,我写了副试试,还行,比队上会计强多了,词也新点。从此,我多了份过年写春联、喜联的差事,一写就是几年。不过也不是让你白忙呼,人家总是要给我捎一大包吃食。几天下来,知青小组的吃食堆成了小山。哈哈,我的小组成员可是伴了我的口福。

大队成立了以知青为主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知青们每晚都要去大队部排练。一是为了参加公社的汇演,二是正月要到各生产队去巡回慰问演出。节目无非是学唱“样板戏”、“忠字舞”、语录歌,还有学大寨等。在一起打打闹闹,唱唱跳跳,好开心哟!不少的知青情缘就是从这开始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为了过个革命化的春节,大年初一吃过早饭,生产队长把挂在队屋门前破铁犁片敲响了,男女老少都去挑塘泥(塘泥是好农家肥)。没一天出工有这么整齐的,因为一天挣两天的工分,谁不去不是亏了?再说公社、大队还要来检查,不去队长脸上没光不说,还要挨批呀!

天太冷,队长也心疼大家,在塘边烧起一堆大火,轮着去暖暖身子。因为不是家家能买得起靴的,还有穿草鞋、打赤脚的。知青都有长统雨靴,站在塘里装,不时还掏出一条泥鳅来。大队干部陪着公社领导来检查了,队长一声令下,大家劲更足了。等检查的不见人影了,队长一吹哨子,“收工咯!”大家撒鸭子往家跑,一来冷得受不了了,二来回家吃顿好饭。我是大有收获,一斤多泥鳅成了盘中餐。

我总觉得,那时虽然很艰苦,但也还充实,年过得也很有人情味。好多年了,都不能忘怀。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58660/

再见了青春岁月系列(下乡回忆录之一)春节里的故事的评论 (共 6 条)

  • 纤纤柳絮
  • 浅笔抒写
  • 孟杨
  • 晓梦芳菲
  • 大海渡船
    大海渡船 审核通过并说 鼓励
  • 冬天里的暖阳

    冬天里的暖阳我总觉得,那时虽然很艰苦,但也还充实,年过得也很有人情味。好多年了,都不能忘怀。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