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雪行

2012-12-28 13:20 作者:静夜  | 9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晨,妻嘱咐小儿多穿,煎蛋声,絮叨声,还有临行的关门声,此起彼伏地在耳边清晰着,日睡三竿头的想还是破灭了。室内比往日略显晦暗,直觉告诉我可能变天了,拉开帘果不其然,细碎的雪花从天而降,虽说不上铺天盖地,可加上昨日的雪,却也算得上丰厚殷实。妻常说我和正常人不一样,听得久了连自己觉得都是,怪就怪吧,简单的吃食之后,包裹严实上路踏雪。走路是件司空见惯的事,但在特殊天气里却不一定。几年前偶然在里醉走了一回,在初始的慌乱里,在旁人不惑的目光中,在一种不知不觉的体验里,渐行渐定,渐静渐暖。顺颊而下的雨水,凉了肌肤也感知了生命的真实,所以直至今日每逢特殊天气,我都会或多或少地走走。

已过了上班的时间,加上渐大渐强的风雪,街上少有行人。沿街而行,在落雪里咯吱,那些平素里无暇的景物既安静又陌生,其实一直就在那里安静着,从来也没有改变过,只不过是人的心境不同看到的就有所不同。一会的功夫就到了南关大桥,现在应该叫长大桥了,我是一个怀旧而固执的人,所以我始终叫他南关桥。最早见到他是在1985年,那一年我十四岁,当时应该还是一个简陋的五孔桥,伊通河道两旁还是土堤,当时附近都是平房,土堤上铺满了垃圾和秽物,日复一日竟然成了层次分明的冰瀑。记得是三个同学一起从车站步行过去的,虽然当时的“大辫子乌龟”车票应该在1角5分左右,可是除了怀揣的此行最大理想“去其中一个同学的外婆家(租书的)看小说”之外再无怀揣之物了,更别说本就是身外之物的钱了。那个年代,对于我们那个年龄而言,几毛钱都是富人。印象中同学的外婆家应该就是现在的头道街上,如今早已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了,所幸的是那个同学始终保持着联系。

以往这个季节,伊通河道早就冰封了,今天河道里却热浪涌动,特别是河道中轴线或偏左或偏右自南向北漂浮着大小不一的“冰盖”,上游一定是在放水,这大天的也着实叫人纳闷。站在桥上,看着顺流的“冰盖”,我终于弄清了一个问题,老钓鱼的常跟我说每条河都有主河道,钓鱼的时候你只要找准主河道就能摸着鱼道,我想伊通河的主河道就因该是“冰盖”浮流途径之下吧,看着河道与河岸的距离,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放长线才能钓大鱼”。

过了桥就是早些年的二道河子了,街面的行人已明显比桥西少得多了。原来沿街都是南北向,东西排的平房,如今都换了摩天大厦,只是能不能大庇天下寒士却不敢言。雪,也越下越大,还好是西北风,人借风势倒也落得个省力。东盛街头作为二道区的商业圈中心,一直是比较热闹的,混迹在人群里,突然觉得自己真的有些落伍,特别是当一个身姿曼妙的女子走在你的前边,黄衣红裤白靴,手撑一把彩伞的时候。时代真的不同了,单从棉衣的色彩和轻盈里就看得出,而我棉衣倒是轻盈了,只是色彩还滞留于早于我出生的六十年代,我想是因为是喜欢素色的缘故吧,素色总能叫我感觉一种干净和安静。调整了一下压得很低的黑色老头帽,超越女子的瞬间,尽管目不斜视,但擦肩的一刻我还是想起了契科夫笔下的人物。想着这几年来,每逢秋近,总是要跟妻唠叨买一身西装,却始终也没能践行,不知道这是不是七零年代人的共态,向往美好和改变却始终在根深蒂固里顽固自封着。尽管如此我还是喜欢做七零人,这个年代的人善良勤俭,在传统里承上启下。

过了乐群街也就是早些年的东环路,街边的景物愈发的叫人怀旧。雪,已经分不清片数,也看不见优雅了,几近于倾泻。道路变得越来越宽敞,偶尔的几处临街的高建也略显得突兀,其实不是路宽了也不是楼高了,只是车变少了,路边的建筑稀疏了。雾气很重,徒步而行也只能看见三十米开外的物什,这若在晴天,我已经能够看得见我高耸入云的新居了。因为少有人走,这里的落雪愈发显得安静,工地旁简易房改装的超市门前,一个破木架子上散堆着一些干货,地下牀着一些干柴散煤,轻飘在飞雪里的烟,温暖着寒屋,也带来似曾相识的旧有味道,那时的裤子是补丁的,那时的日子过不完的,那时的幸福也只有回过头才知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新居在这一片算得上高楼,而我居住的楼层是巨人的肩膀,这也是此行我的另一个目的,看看他的近况,上次来还是初秋。虽然是空城,毕竟还是一份努力,终还是叫人记挂。推开所有的窗,将手机调至音乐,班得瑞的初雪来的正是时候。在下边的时候,觉得雪很厚很密甚至压得有些喘不过气,而站在半空中雪却变得稀疏了,偶有躲过寒风肆虐误撞进来的雪花,我把它擎在掌心,一点点的凉,一点点的融。一个人站在落地窗前,看不见影子,也就想不起要去捕捉些什么。霎时间,只有心飘得很远,一会是久远,一会是辽远。这就是我为之为奴的空间,但我不卑微,虽然还很简陋,作为人生某个阶段的回顾,我觉得还是殷实的。

回走的时候,风从西北迎面扑来,就像砂砾击打脸上。对面就是返回的公交车站,在继续还是妥协,在向左还是向右的关头,我似乎隐隐听见了狼啸,一种无形的力量使我低头向前,没有开弓也不必回头只需潜行,一切像伟大的导师列宁同志在1918里的台词一样“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一场雪,一场行,一个缩影,一个始终在忙碌,一直未曾懈怠的过客。

随笔

2012年12月27日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39310/

雪行的评论 (共 9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