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路,才刚开始

2010-05-21 18:07 作者:风之涯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今天早上六点多起床,和一个同学到学生活动中心领取了一些相关证件和资料,便搭上公交到达城东车站,再转九点的车到四会。到了四会再坐车到地豆镇,随便填一下肚子,就去找旅店了。那是一间还算可以的旅店,感觉像走进了一间古代驿站边上的客栈。休息了一会儿,一点多时就和同学分道扬镳了。他去狮领,我去邓寨。搭了九公里的摩托车终于到达目的地了。奇怪的是,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路应该会变长才对,但感觉路好像变短了。下了车,扫了一下周围的环境,觉得自己像一个老练的调查专家。佩带上证件,拿着访问调查卷,开始画着寻访的路线。对这个陌生的乡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第一印象是真的很落后,却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从公路边走进去,首先扑入眼帘的是那些破旧的房屋和窄小弯曲的小巷。把眼光移到了面前的那间屋子,呈现在眼前的墙壁不是灰旧的,而是斑驳的黄土墙,像坎坷崎岖的路面铺在墙壁上。透过那上世纪几十年代的门,看到一位老奶奶坐在板凳上。看着她的脸,脸上的岁月像极了屋外的墙壁,一样无法说出话,那不再是一种沧桑能够诉说的岁月扎痕。

和这个村子说的第一句话是向一个老伯伯问路。走到老伯伯的面前自然地喷出一句普通话,看他一脸茫然,立刻意识到更艰巨的地方,最后闷出了一句“咸水”白话,这是老伯似乎能听明白一点。那时真想逃,但还是想顶住,终于勉强了解个大概,心里有一种如释重担的感觉。沿着小巷走了走,不久后还是退了出来,那些布满灰尘的闩门和坍塌的房屋让我不知从何开始。手机上显示的时间已经不允许我过多徘徊了。走到一条比较宽敞的小路,鼓起勇气,走进第一家的门口。那是一个老奶奶,弄了老半天她都不知道我是干嘛的,想起来这真是一件很无奈的事。还好他的孙子在外面,看他像个学生,和他说起了普通话,年轻人就是爽快,一句话:“我们不被访问。”那时还要微笑地走出门外……第二家遇到几个妇人,她们在编织一些什么,她们的语气还是挺平和的,只是我的出现让她们觉得有些奇怪,国语和粤语的的配合使用更是让她们有点摸不着头脑,弄了好久她们也是不知道我是来做什么的,也弄的自己怪尴尬的。晕啊。真后悔自己平时没有好好学习粤语。语言沟通立刻成为一个无形的阻力。走到屋子的附近,摸着书包里那一叠访问卷,哭笑不得。

看了一下手机上的时间,数字的跳动让自己不敢多停留一下,继续征途,好像征途突然没有了大漠孤烟的壮烈,隐约多了一丝儿女般的惆怅。路在脚下,很多人如是说,脚在路下,好像没有多少人去关心过,因为人们习惯的认为,路在脚下是理所当然的,或许当人们第一次把脚步踏在萧瑟的大漠的土地上时,路在脚下会不会变成白云苍狗呢?或许说的有点严重了。

后来来到一家算是比较体面的门口前面,之所以体面,是因为门是用铁门,关的死死的,还有那只在门里面被铁链套着,吠吠有声灰色的狗,看它的尾巴不会摇,心想应该不是一条好狗或许是一条鬣狗。本来以为犬吠了就有人出来看看,后来还是敲门声比较老实点。不久走出了一个四五十岁的妇人,和她问候后,简单地说明来意,最后还是被拒绝了。好像突然觉得不去理睬一些东西成为了人们的一种习惯。

不知道又走了几条路,转了几个弯,来到一家低矮的门前,有个老奶奶双手抱着一支拐杖倚在门边,从她身边走过,她似乎没有发觉我的到来,回过头看看,一丝丝温和的阳光在那张布满皱纹的脸流荡,突然想起了那张已不在的熟悉的脸。走进屋里,说不出里面有什么摆设,在门口,一张四方桌,几张木凳,最显眼的要算那辆摩托车,放在这个屋里似乎有点奢侈,只要端详一会,会越来越觉得这辆摩托车还是显得有点寒酸了,面目全非这四个字来来形容应该是比较合适的,再仔细一看,隐约看到岁月在它身上犀利过的痕迹,不禁对它肃然起敬。“请问有人在吗?”这句话还没收尾便走出了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个子不高,瘦瘦的,皮肤黝黑黑的泛着古铜色。他没有问我来的目的,引我坐在那张四方桌的板凳上,那个请坐的手势,心里顿生暖暖,感动好像在心里荡着水花,这些话并非夸大,第一次感到在这个村子里找到了存在感。说明了来意后,他很乐意地和我聊了起来,谈得蛮融洽的,在聊天的过程中好像在听一个生动的故事。他有一个儿子,一家四口,全靠他一个人来养家糊口。当拿出KISS卡时,按照卡上的规定我要访问的是他的妻子,由于他的妻子不能正常说话,访问便不能继续了。突然有点失落,但心里却感到挺踏实的。

走出屋子,看着红了一半的天,黄昏已然悄悄落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继续寻呼叩门,叩门这两个字好像失去了诗歌里面的韵味,变成一个白当当的动作。记得后来是一位老奶奶指引我到一条小巷的一个门口,和一个阿姨打了声招呼,我主动地问候一下阿姨,她很自然地回应了我。和她说明我的来意后她把我引进了屋子里。感觉有点顺利,这次访问的对象刚好是她,终于感到有点安慰了。访问到十几分钟时,那位阿姨突然说要去做饭了,站起身来,径直走到了到了灶前。看着她炒菜的背影,突然想家了。想把她请回来做完最后的访问,或许她失去耐性了,感到自己也没有什么理由叫她继续,想到如果是自己的母亲在灶前做饭,我想她会立刻放下手上的活儿听我要说什么,好像这只能想想而已,可能也有点奢侈了吧。坐在椅子上慢慢感到有点不自在了,想走却又不想走。突然从厅里的一个小门走出了一个女孩,和她打了声招呼,她也自然的回应了一下,后来慢慢地聊开了。今年她刚上初三,初三过后很大可能是踏上社会这条路了,尽管成绩还不错,这也是农村一个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在落后的农村里。当时还给她讲了几道题,介绍一些比较有用的书给她,讲了一些希望对她有帮助的东西。从她的眼神里很真切地感受到一种对求知的渴望,心中不免生出赞赏和可惜。有人走出社会放下了书,有人走社会继续拿着书,有人笑着拿书的人,有人默默地捧着书走路。社会是一本书,很多人都是比较容易接受这个说法的,社会就像一本残缺而不断更新的书,不知道有多少个人能顺利一些去读。后来是这位女生叫她妈妈回来继续做问卷的,她帮忙做翻译,她的妈妈几次想走,她用恳求的语气留住她妈妈做完最后的“访问”,当时心里很是感动。本来预期二十分钟的问卷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但心里却是踏实的而充溢着感激与感动。

记得说有机会送给她一本书,表示谢意,或许这是一份到达不了的心意。希望她能继续走上求学这条路,继续深造,为自己的理想和人生而奋斗。

走出屋子,天已是黑麻麻了。后来访问了几家后打算回镇上。在最后一家那里得知最后一班回镇上的车早就走了,也明白了为什么刚来时路会变短的原因,因为路不是九里路而是四里路。那时整个村子已经是黑黑一片了,只有几家的门口有灰黄色灯在努力照亮黑。或许这是一种宁静,却静得有点鬼魅,真有给人一种“胆小怕黑”的感觉。和自己印象中的家乡好不一样,当然小时候的家乡也是静谧的,但却是热闹的,小孩成群结队,嘻嘻哈哈,大人,特别是老人坐在自己从家里带出来的板凳,扇着扇子,在一起拉拉家常,把自己的过去说的津津有味。在这里,或许应该说在这个年代,好像那些农村晚上存在的热闹被人不小心忘记了那样。

肚子好像开始反应了,一天进食无几,那时八点多了!看来也只能走路回地豆镇了,当然把握不了回去的路,也是在凭感觉走路,路面黑乎乎的一片。路的右边是一大片稻田,左边是一条水渠,周围静悄悄的有点狰狞,只有虫子的叫声。刚开始走的方向肯定是正确的,打着手机照路,走了一段,路开始分岔,心里暗想糟糕,如果走错方向,可能就不是露宿野外那么简单了。打了个电话给同学,可能是心开始有点慌了,他怎么知道路怎么走呢?但那时更需要的是想找个人说说话吧,哪怕只是说些无关要紧的话。当时突然弹出一个念头,如果有一个朋友一起走那该多好,就不存在孤独和恐惧感了,也可以当作一次不错的夜旅。相信一路上的聊天将会是更深入内心而深刻的,只是当时只有我一个人。《黑夜没有背叛》这是来到大学写的一篇文章,今晚更能真切地感受着,想着当时写这篇文章的心情,突然变得没那么心慌了。但心里还是有点忐忑不安,感觉自己随时都会走错路那样,当时加快了脚步,有时几乎是半跑的,多么希望可以快点看到前面幽暗幽暗的灯光。突然眼前射来了一道亮光,忽而又不见了,忽而又极速地扑过来,机械马达的声音越来越接近了。车头灯,像一道神圣的光辉撩开眼前的恐惧,当摩托车过后,声音越来越小,自己又像被遗落了那样,黑暗又从四方狂涌而至。

但大概知道怎么走回去的路了。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3765/

路,才刚开始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