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秸秆的人生

2012-12-07 10:47 作者:葛海林  | 2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秸秆的人生

葛海林

秸秆生就不是干大事的料,也就是为粮食做个陪衬,待粮食熟透了,农民们把粮食一收割,自己就坦荡地立在地头田间,等待着被命运的手宰割。

可是秸秆却并不为此沮丧。他相信万物都是生而有用的,只不过是没有被派上用场。

好在乡村里,这样的用场总是会有的。

在秸秆大家族里,他们的种类林林总总,但他们除了外表不同质地相异,内心却又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自己的用途从不夸大,不自矜,不跋扈,默默地过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玉米秸生来高大,但很脆弱,他甚至连日暴风都抵挡不住,所以一阵风过后难免就倒伏在地,很是遭受乡村人的白眼。乡村人为了不影响玉米的采光和长势,就忍了酷暑,钻在玉米地里扶倒伏的玉米秸秆。但是玉米秸秆却愣是不容易扶起来,因为那些贪婪的豆角藤蔓总是会缠绕在他的身上去争抢阳光雨露,所以也许农民们只好费很大的劲才能把被暴风雨刮倒的玉米秸秆扶起来,为此秸秆没有少受农民们的白眼。不过这些玉米秸秆还是蛮争气的,只要农民们将他们的身体扶起来,太阳光晒伤一个上午,他们就变得和原来一样亭亭玉立楚楚动人了。当然只要雨水照顾,到深秋这些玉米秸秆身上就会结出丰硕的玉米棒子,黄灿灿的果实像金子一样在太阳下闪射着迷人的光芒。可是本来丰收的年景,玉米秸秆却没有听到农民们多少赞美的词汇,这时候的农民们则把丰收的原因归结为是老天爷的风调雨顺和自个儿的辛勤耕作,至于玉米秸秆的功劳,不是被抹杀,是压根儿没有记住。

但是玉米秸秆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失落,他们大度地看着农民们喜滋滋地收获粮食,等农民们把沉甸甸的玉米收回粮囤,他们终于也和农民们一样喘了口粗气。因为在他的身体上孕育果实时天经地义的事情,完成了这个千古赋予的历史责任,他们当然才可以一身轻地开始琢磨自己的归宿。好在尽管他们在农民们眼里是次于粮食的配角,但是并不是说他们就是无关紧要的东西。等农民们在秋收后有了闲暇,他们就被锋利的镰刀结束了孤苦的日子。有的被拉回了院落在铡草刀的摆弄下被铡成碎段成为牲口们的美食;有的被留在地里等来年天插在地边作为篱笆防止贪食的庄稼啃食青苗的屏障;有的则被切成碎段或者烧成灰烬埋进土里作为土地的养分。尽管如此他们却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平庸,积极地面对着人生中每一段落的平淡岁月

谷子和黍子的秸秆虽则比玉米的秸秆更加柔弱,但是却在秋收中出尽风头,农民们要不割倒的玉米秸秆拉回院落,这些谷子和黍子的秸秆就成了上好的要子,因为他们柔弱不易折断的品性正好被农民们利用,作为捆绑大田作物的绳索,他们当然也很乐意帮农民们的忙,所以兴冲冲地做了农民们秋收拉运秸秆的好帮手。还有一个最大的用场,那就是一旦乡村里大夏天有老人仙逝。这些谷子秸秆就被铺进棺木里,再垫些煤灰,防止尸体腐烂腐蚀了棺木,对于这些他们觉得很神圣的使命,他们总是很默契地配合,从来没有二话,从来没有怨言。

黑豆的秸秆虽则较为坚硬,但是生来短小,把黑豆秸秆连同粮食收割回场院,碌碡一压,场一扬,粮食收进粮囤后,这些秸秆当然就碍眼了,加上他们本来就扎手,就被倒在垃圾堆付之一炬了。但是他们却没有埋怨,庄稼丰收了,农民们如愿以偿,一辈子的心愿了结了,他们还有什么挂念的呢!

作者简介

葛海林,笔名飙柯、海雨,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平定县作协主席,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编剧专业。小说、散文、诗歌散见于《黄河》《中国作家》《作品》等文学报刊百余万字。曾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专著《地火》;2009年1月15日山西作协《黄河》杂志社专门在阳泉召开了长篇小说《地火》研讨会。多篇作品曾在国内文学报刊发表和连载,并获得各种奖项。

通联地址:山西阳泉平定县东大街189号东升煤业集团五楼

邮编:0

电话:0353——

邮箱:@。com

haiyu96@2008。sina。com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28565/

秸秆的人生的评论 (共 2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