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琴湖之美

2012-11-19 11:48 作者:青裳孤客  | 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第一次见到琴湖,我就惊叹于她的美了!

11月10日上午,我回母校河南科技大学参加第十一届大学生记者团成立暨记者团十年团庆仪式。到开元校区大门口,恰好遇到了韩卫红老师,于是一同赶往会场。

在母校雅致的校舍间穿行时,猛然觉得视野一下子开阔了,一湖圣洁的玉水跃入眼帘。日润湿的柔风,从玲珑的小山中扇起,在湖面上回旋,宛如是古诗词里凌波仙子轻盈的舞姿,舞动了这一池凝碧的翡翠,折射出绚丽的时代光彩,给人以崇高而曼妙的审美情致。在干冷肃杀的冬季,令人惊喜不已,浮想联翩。也正因为有了这一池灵动的碧水,冬日的校园立刻就平添了几许灵性,滋润出婉约的书卷灵秀气与浓郁的文化气息。在这样的氛围中,即便是岸边褪去铅华的花木,也显得格外地清丽和真诚。呵,我朝思暮想的母校,此刻,不正像是一位端庄大气、可敬可母亲,正在接受她的远道而来的子女们的朝觐和祝福么?

于是便问这湖的名字。中途巧遇的、文质彬彬的胡前胜老师介绍道:“此湖形如钢琴,故名琴湖也!”我一听惊喜不已,虽然毕业七年多来首次来开元校区,但琴湖的名字可是早就听说了!我对胡老师说:“记得去年2月28日校报文艺副刊上,刊登的就有写琴湖的文章,名字好像叫做《月琴湖》,文字优美,刻画细腻,意境浪漫,记得是咱们学校保卫处的周战书老师写的。”胡老师惊喜地说:“你的记性可真好啊!”韩老师笑道:“刘杰对校报可是相当的关注!”我说:“咱们的每期校报,我都在网上看过,校报的质量真是越来越高了。”韩老师说:“这要归功于校领导以及广大师生的支持,当然,也是与历届大学生记者团的努力分不开的。”

(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热烈融洽的氛围中,第十一届大学生记者团成立大会拉开了帷幕。会议开得很成功,第十届记者团团长王亦菲同学的报告,平易自然,朴质凝练,每一个字都有着沉甸甸的分量,让我们为记者团取得的诸多成绩而欣喜不已;新团长王路宽同学的就任演说,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富有新意,又让大家对记者团进一步的发展壮大充满了信心与希望;第二届记者团团长谭可的演讲言简意赅,充分表达了我们这些老记者的激动、欣喜以及对母校的感恩之情。

刚走出会场,韩明儒老师一眼就认出我来了。因有多年在灵宝工作生活的共同经历,使我们于师生之外,更增添了一种老乡般的情愫。先生热情地询问了我的近况,并向我了解了张志玉、刘育贤等几位老友的创作情况,听后感到很欣慰。在韩卫红老师和文雅隽秀的段笑蓉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十余人在秀美的琴湖畔散步、交流,那些难忘的瞬间,被骆保恒老师细心精湛的摄技一一定格,令大家倍感珍惜。

正在心旷神怡之际,一位洒脱率真、英气俊逸的青年作家匆匆赶来,不错,这就是第三届大学生记者团成员、河南省作协会员黑王辉学弟!在全国多地报刊都有大作发表。共同的文学爱好,使我们立刻就有一见如故之感。

下午我们一同参加了在琴湖畔举行的新老记者交流会,更加深切地感到,河南科技大学大学生记者团,真是一片培育英才的热土!毕业后在香港《大公报》工作的楚长城学长,现在已是全国很有名气的记者;谭可学长已成长为湖南省澧县闸口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武装部长,目前被组织上派往中共湖南省委党校,读在职研究生;王报华学弟已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高大树、李琳琳、程怀勇、康艳等老朋友也都在深圳、上海、青岛、新乡等地,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创业。还有很多记者团成员,毕业后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由于第二天一大早还要去单位加班,交流会结束后,我就不得不返回了。路过琴湖的时候,苍茫的暮色早已笼罩了湖面。在柔和的灯光中,同学们于湖边或悠然散步,或惬意交谈,或携着书本前往自习室,一切都显得那么静谧和谐,没想到无月的琴湖,也是这样的静美!

坐在返回的列车上,我的心绪一直难以平静。虽是来去匆匆,却真切地领悟到了琴湖的大美。这种大美,不仅在于风景的秀美,更在于母校的开放包容,师长们的热情和蔼,同学们的坦诚阳光。我想,母校是我安身立命、为人做事的根本,而琴湖则是母校的明珠。那么由此看来,每一位科大人,无论是领导、教师还是学生,无论是毕业的还是在读的,不都是母校的明珠吗?不都是另一个人文意义上的琴湖吗?今日我们为母校而自豪,明日母校必会因我们而骄傲!

呵,母校的琴湖,愿您永远圣洁美丽,更加光彩照人!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18549/

琴湖之美的评论 (共 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