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内心这个伟大的居住者

2012-11-15 13:52 作者:听听那冷雨  | 1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在我有限的理解范畴内我认为“内心这个伟大的居住者”即良心。它约束和指导我们的行为,我们一切都听它的。当对自己幸福的良心大于对他人幸福的良心时,我们就会极力促进自己的幸福而往往忽视他人的幸福;当对他人幸福的良心大于对自己幸福的良心时,我们就会极力促进他人的幸福而往往忽视自己的幸福。对于前一种情况,当超越合宜的时候就表现为自私;对于后一种情况,当超越合宜的时候就表现为无私。

斯密说“对自己幸福的关心,要求我们具有谨慎的美德;对别人幸福的关心,要求我们具有正义和仁慈的美德。”

“内心这个伟大的居住者”其作用之一就是自我反省、自我控制。如果在一天之中,我们有什么地方背离了它给我们规定的一些准则,过于节俭或奢侈,过于勤劳或懒惰,或者损害了邻人的利益或幸福,或者对自己的幸福有些许不周到的地方,内心的这个伟大的居住者常常会在傍晚要求我们对所有这些疏忽和违反作出说明。这就是自我反省,对自己的不合宜的行为作出检讨,他的指责常常使我们在心里,为我们作出有损于自己幸福的蠢事和对这种幸福的疏忽感到羞愧,也为我们对他人幸福更大的冷漠和漠不关心感到羞愧。

举一个例子,小悦悦事件,2岁的小悦悦相继被两车碾压,七分钟内,十八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施以援手。现在,当我们回望这件事情的时候,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我们的内心这个伟大的居住者告诉我们,那十八个人的漠不关心实在是太让人心寒了,太让人感到愤恨了。而立刻在我们的想象中,在我们的脑海里就会幻想出一幅画面,那就是假如我们自己当时在小悦悦的旁边,我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展开一切可抢救的办法来抢救小悦悦,那画面好像我们身临其境,我们真的就在那里,而且我们希望确实在那里。这必定是自然而又合宜的,我们也就成为了自然而又合宜的热对象。同样对于那十八个从小悦悦旁边莫然走过的人来说,他们也对自己所犯下的蠢事感到极度的羞愧,也许在白天,工作占据着他们的脑海,使他们无法静下心来思考,但当晚上他们入睡之时,这让他们感到羞愧的事情就会一下子占据他们的脑海,那个内心伟大的居住者就要求他们对他们白天犯下的错作出说明。他们会想到自己确实做错了,自己确实成为了人们自然而又合宜的愤恨对象,而且为成为这种对象而感到极度羞愧自责。如果再给他们一次机会他们绝对会作出正确又合宜的行为。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更愿意促进我们自己的幸福,这是我们的利己心向我们提出来的要求,而对自己幸福的关心,要求我们具有谨慎的美德,这种美德约束我们以免受到伤害。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的女主人公玛蒂尔德极力追求自己的幸福,却成为了当时社会现实的牺牲品。她的现实是生于小职员之家,嫁给小书记,住宅寒碜,墙壁暗淡,家具破旧,女仆便宜,没有漂亮的服饰和珠宝。很有可能在每天晚上,那个内心伟大的居住者会告诉她她需要幸福。她对自己幸福的关心使她整天幻想着她在幽静的厅堂或宽敞的客厅,里面有着华美的香气扑鼻,精美的筵席,发亮的银餐具和挂在四壁的壁毯,盛在名贵盘碟里的佳肴,粉红色的鲈鱼或者松鸡的翅膀。这些都是她得以幸福的必要物质,但那似乎是不可能的,在她没有能力去促进别人的幸福的时候,她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幸福,只要一有机会她必定会抓住,让自己的幸福得以满足。于是在那个舞会之前,她很自然地会去向她的好友借一条项链,舞会上她狂热地兴奋地跳舞,沉迷在欢乐里,陶醉于幸福的云雾里。但她的幸福好似浮华一瞬,她把项链丢了,从此她陷入了比以前更苦的还债日子里。

如亚当斯密所说,谨慎、正义和仁慈这些美德除了带来最令人愉快的后果外,不会产生别的倾向。一个人若在其整个一生中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坚定而又始终如一地仿效谨慎、正义或合宜的仁慈这种思想方式,则其行为主要受到那个想象中的公正的旁观者、自己心中的那个伟大居住者、判定自己行为的那个伟大的法官和仲裁者的指导。(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16315/

内心这个伟大的居住者的评论 (共 1 条)

  • 徐伍莲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