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爱晚”晨觐

2012-11-07 13:52 作者:南山子矜  | 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晚”晨觐

鞠勤

踩踏着初秋枫叶的厚重与浪漫,在匆忙间我应秋天的邀请完成了与爱晚亭的相约。爱晚亭,位于岳麓书院后青枫峡的小山上,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与醉翁亭、湖心亭、陶然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

导游介绍,初秋清晨的爱晚美景是最值得让人驻足观看的。清晨六点钟,我们便乘车向爱晚亭驶去。从打开空调的屋子里到了车子内,感觉像进入蒸笼一般,车外雾霭蒙蒙,热浪滚滚,车的观后镜框的下方凝成的水滴直往下掉。行走了一阵子,有了空调,车内温度渐渐适宜。到了爱晚亭,周围的气温是那样的舒适。清风徐来,几丝细相伴,仿佛美人眉间的愁。目之所及,是接二连三前来健身的人们。细细望去,亭子中坐着几个正在读书的人。此刻,只听朋友赞道:这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啊!是啊,先哲遗留的圣迹成为人们抚摸历史脉络的斑驳印迹,在一呼一吸之间仿佛可以寻根溯源,感受“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带给今人的那种生命张力。

爱晚亭,为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唐代诗人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改名爱晚亭。亭为重檐八柱,琉璃碧瓦,斗拱飞翘,远处观之呈凌空欲飞状。内为丹漆园柱,外檐四石柱为花岗岩,亭中彩绘藻井,东西两面亭棂悬以红底鎏金“爱晚亭”额,是由当时的湖南大学校长李达专函请毛泽东主席所书手迹而制。爱晚亭更是革命胜地。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在第一师范求学,常与罗学瓒、张昆弟等人一起到岳麓书院,与蔡和森聚会爱晚亭下,纵谈时局,探求真理。亭内立碑,上刻毛泽东主席手书《沁园•长沙》诗句,笔走龙蛇,雄浑自如,更使古亭流光溢彩。该亭三面环山,东向开阔,有阔处纵横十余丈,紫翠菁葱,流泉不断。亭前有池塘,桃柳成行。四周皆枫林,亭前石柱刻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

就在刚才乘车前往爱晚亭的路上,听导游介绍说,亭名“爱晚”是诗人袁枚改的。据说:袁枚访罗典(时任岳麓书院山长)时,罗轻其为人,不予接见。袁枚认为亭名“红叶”太俗,不若取“停车坐爱枫林晚”之意,暗兼爱惜晚辈之意。当时有弟子抄录呈送罗典,后遂改作“爱晚”。(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上述故事颇富传奇,流传甚广。但实际上,这是“毕冠袁戴”,真正改名者应该是毕沅,而不是袁枚。

罗典的《次石琢堂学使留题书院诗韵二首即以送别》诗后有一条自注:“山中红叶甚盛,山麓有亭,毕秋帆制军名曰‘爱晚’纪以诗。”据现有资料,知袁牧访问岳麓山是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红叶亭的修建是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晚于袁枚访问时间八年,显而易见,“爱晚”亭名不可能是袁枚所改。那么,为什么肯定说是毕沅改的呢?除了上述罗典诗的一条注以外,还因为,毕沅那时正任湖广总督,常到岳麓山爱晚亭一带游览。特别是,毕与罗有多年的交谊。他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游岳麓山所写的两首长律中,对罗倍加称颂,并有“旧鱼重逢要夙愿”、“精神强胜廿年前”之句。因此,揆诸情理,亭改“爱晚”者也应该是毕沅,而不是袁枚。

靓见了富有文化韵味的爱晚亭,因为要随旅行团,对座落在湖南大学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去不了实是一种遗憾,想起在网络上了解到的岳麓书院那贯通一致,气势恢宏的古建筑,如大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还有闻名于世的大量的碑匾文物,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书“岳麓书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书院学规碑”,以及延宾馆、文昌阁、崇圣祠、明伦堂及供祀孔子、周濂溪、二程、朱熹、张栻、王船山、罗典等的六大专祠,清代书院中的园林和书院八景等等。作为文人,对这样一座迄今为止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书院建筑群不能祭拜,实是人生一大憾事,只能在网络里继续卧游了。

这里孕育出了近代哲学家、思想家王夫之;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率领湘军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外交大使郭嵩焘;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熊希龄;著名教育家杨昌济;爱国人士湖南省主席程潜等;真是“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所有这一切的一切,都萦绕在脑际,挥之不去。

在导游的一再催促下我依依不舍得登上了离别的汽车,脑海中还萦绕着爱晚亭的摸样,耳畔依稀还响起古之今人指点江山的壮志豪情,一幅幅,一幕幕,历历在目,愿我余生还有机会再登爱晚亭,再寻先辈足迹!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512507/

“爱晚”晨觐的评论 (共 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