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官员下基层调研要走出去、沉下去、钻进去

2012-04-07 14:06 作者:万炳全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大江网4月3日转载了一则题为《山东省长:官员调研勿暴露身份可自称记者》的消息,文章称:4月1日,山东全省政府系统调研工作会议上,省长姜大明在发言中指出,官员去基层调研要做到“走出去、沉下去、钻进去”,“在下去调研时,不要暴露官员的身份,可以说自己是报社记者,这样才能了解很多真实的东西。”姜大明表示,他刚来到山东的时候,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到田间地头进行调研,跟一些普通群众直接交流,有的群众说的话可能不好听,但毕竟都是群众真实的声音。姜大明还说,不要把深入基层调研,简单地等同于去开座谈会,因为座谈会上经常是编了一套领导听的话。少数座谈会上有几个会放炮的人的发言,还有些真东西。姜大明说:“不要过分依赖座谈会上现成的材料,座谈会上的话能有一半是真的,就不错了。”

姜大明这番话折射了我国地方官员下基层调研的一个通病:下基层走形式,去调研听报告,看风景验酒席,回到办公室写个表扬稿,草草就了事。

当前,有些官员,官越做越大,离人民群众却越来越远。一些官员下基层,接待的档次不够就不去,条件太艰苦的地方也不去;即便下了基层,也喜欢车队接送,层层接待、前呼后拥,吃吃喝喝一抹嘴巴走人,什么情况也没有问,什么问题也没有解决。这一切不仅加重了地方的接待压力,更破坏了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走马观花、一团和气,这是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还有一些官员,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不同意见,久而久之,也就疏远了群众,忘记了根本。

现在的官员下基层,都有一个特别的标志,即:警车开道、交警上路、公安左右,老百姓只要看到这个场面,就知道又是官员来了。还有一些下海经商的乡镇干部亲口跟笔者道过官员视察、调研內情,他们说,最怕的就是上级领导来视察,来调研,一个省里的大领导来,一两桌陪同的小领导,弄得他们日没休息。几桌人吃一顿饭喝一顿酒,开一个会听几个报告,走两三个事先安排好的企业和一两户事先安排好的人家,听听高兴的事儿,就了事,一点正真事都没做,群众想说的没机会说也不敢说。这些下海经商的乡镇干部不是自己没能奈,是因为他们的性格不适合这种工作环境。

众所周知,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才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在和平建设年代,我们党依然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然而,当今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经济在取得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出现了一些侵害老百姓利益的事件,干群关系比较紧张,再这样发展下去,对我们党的伟大事业影响很大。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了我们必须克服脱离群众的危险。作为新时期的干部,我们务必做到视群众为亲人,真心为群众办事,而不应居高临下,俯视群众,对群众冷漠,甚至与群众争利,这样下去是十分危险的。

笔者认为,本文开头姜大明的一番话,其真正的出发点,也就是要求地方官员下基层调研时,要走群众路线,要走出去、沉下去、钻进去;深入基层察民情、解民心、排民优、办实事,不要大摆官架子。(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事实也是这样,作为一名官员,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在为官期间,如果每天只思索着侍奉、过场、应付、金钱,那么,这位官员退休后将一文不值,甚至会成为“孤寡老人”,得不到有群众的爱戴与亲和。

官员下基层调研,“身到”更须“心到”。体察民情、倾听民意,是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共产党的官员是人民群众的代言人,是人民服务的公仆,不是旧社会的“官老爷”,下基层调研也不是当“钦差大臣”,而是要到群众中听意见、找问题、求方法。所以,下基层应该少一些娇贵之气,多一些务实之心。应该说,官员统筹地方全局工作,日常决策事务繁多,能抽出时间来下基层已属不易。但领导干部的决策,又往往关系到千百万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领导干部多到基层调研一下,走一走,听一听,对于改进工作方法、维护群众利益大有裨益。

对于官员而言,基层既是责任田,也是必修课,能不能带着问题下去,带着方法上来,考验着官员们是不是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官员下基层调研,“身到”了还须“心到”;只有心到了群众身边,才能抛开形式主义的杂念,一门心思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万炳全)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416132/

官员下基层调研要走出去、沉下去、钻进去的评论 (共 5 条)

  • 墨白
  • 诗飏
  • 一叶孤舟
  • 羽痕丢丢
  • 疯狂侠客88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