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乌镇写略

2018-02-19 13:30 作者:茫茫人海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李海松

披上从乌镇女红房里买来的江南布衣,趿上从这里淘来的江南软底布鞋,我随着如织的游客开始再次游历乌镇了。

不必说中国文坛巨匠茅盾的故居,不必说那里的小桥流水,更不必说那里久远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单说那青瓦白墙,飞檐走壁的,错落有致的老宅,那逼仄的,只露一线天的胡同,那厚厚的木板们,石条铺就的胡同小路,那缓缓流淌的运河之水,那五颜六色的乌篷船,船头上吟唱江南小调的女人,摇动船桨的船夫,那悠远洪亮的吆喝声……哇,原来水乡就是这个样子。

每次来到这里,谈不上震撼,更谈不上吃惊,仿佛做了一次穿越,如回到唐宋元明清时代,那个时候的乌镇,精明的江浙人就在这里经商,休闲,沟通南北,几经沉浮,几经磨难,乌镇——依然以美丽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名播中外,人们向往之,敬佩之,憧憬之,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沿着窄窄的胡同,抬头望着每个老宅木板门上的门楣,那绝对是匠心独运,或雕龙,或刻符,或画竹,或写梅,或点缀江南的艺术小品……

再仔细观察每一厚厚的木门板,都带有编号,都是能拆能卸下来的,导游说,在乌镇,自古以来家家都做生意,白天把门板拆下来就可以摆摊,晚上,按编号装到门槽里,关严,就是大门,此时,一股敬慕之情油然而生,深深地被古代乌镇匠人的创造而折服。(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站在石头拱砌的是桥上,极目远眺,河流,房子,街道,树木映入眼帘,导游介绍说,乌镇"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

此时,我遐想万千:我们的先祖凭着聪明才智,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那些保存至今的古街,古镇,古城,石窟壁画,万里长城……其一砖一瓦,一木一石都凝聚着灿烂的文化和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生生不息。

尤其喜欢乌镇风格 独特的石桥。每次到这里,每次漫步桥上,就像更换一道完全不同的风景。一座座弯弯的石拱桥,静静地卧躺在水面上,桥下是盈盈碧水,掩映在树木之中,五彩的小乌篷船轻轻地从桥洞中缓缓而过。此时坐在船头,听船工"哗哗"的摇浆声,我左顾右盼,沿河沉郁的木阁楼,黑瓦屋顶,无不在散发着一种浓浓厚的文化气息。

乌镇的美景何其多也?有关写乌镇的诗词歌赋数以万计,上有文坛巨匠茅盾老先生,下有不知名的文人雅士,我本无才,但绝不喜欢拾人牙慧,即使我穷尽所有的词汇,也不敢在巨匠面前班门弄斧,只好略略写来,算是喜乌镇的一点心里安慰,以解我对乌镇的爱慕之情,不管怎么样,无论去过多少次,每次造访,我对乌镇都有不同的理解,对这里的文化以及蕴藏的江南深厚底蕴感到由衷的折服!乌镇,谈不上我的魂牵绕,但永远是我读不懂,究不透的一部厚重的历史稿本。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60282/

乌镇写略的评论 (共 13 条)

  • 浩淼原野
  • 听雨轩儿
  • 鲁振中
  • 老党
  • 江南风
  • 淡了红颜
  • 绝响
  • 从余东风
  • 襄阳游子
  • 亓方文
    亓方文 审核通过并说 “每一厚厚的木门板,都带有编号,都是能拆能卸下来的”,稍微早时候的老门市门窗尽皆如此啊
  • 心静如水
    心静如水 推荐阅读并说 赞
  • 胡侃瞎周

    胡侃瞎周推荐阅读

    赞(0)回复
  • 丫丫

    丫丫好文笔!!学习,赞!!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