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又到清明

2017-05-17 21:30 作者:百@姓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佛语说:物由心转,境由心生。今年的清明节,我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家乡祭祖踏青,自是有了一番新的体味。

自从来到北方生活,家乡在我的印象中,最突出的记忆是青山绿水,郁郁葱葱。

尤其在这个草长莺飞的季节,家乡的树木呈现出隐隐的黄绿,用青翠欲滴来形容真是恰当不过。

村子的前面有一口水塘,那是我们儿时洗澡、妈妈姐姐们洗衣的地方,水塘里面还养了鱼,到了天,满塘的荷叶荷花,真是美不胜收。荷叶除了采回来蒸粑,还常常被我们用来挡遮阳。我还记得,父亲为了给我补身体,还用猪肝在这口塘里钓到过一只很大的甲鱼。

站在村口,前面就是圩口、农田,隐隐约约还能望到圩坝外边的武昌湖水。这个季节的农田里,没有庄稼,只是在农田周围的高埂上,零散地种了一些蔬菜、油菜等作物,荒芜的田地里一片带着鹅黄色的青绿中,点缀着还没有完全谢掉的油菜花的金黄。

我和亲友们一边行走在村庄周边的道路上,分别到散落在村庄周围的先人们的祖坟前祭扫,一边聊着各自的近况,一边欣赏着这虽然有些破败,却十分亲切,而且充满生机的景色,大家的心情很是愉悦。(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哪怕是工作或者生活中有一些小小的不如意,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快就会释然。比如,我在清明节的前几天,被一只狗伤了,当时只顾夺命而逃,事后却找不到狗主人,没有人赔钱,还得忍受注射狂犬疫苗产生的如发烧感冒般的副作用。没想到,站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心情不错。连副作用症状也几乎没有了,

当然,有这样的好心境,要感谢我的堂兄,我喊他二哥。二哥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者,也没发什么财,但却是十分的古道热肠,朋友多,喝酒爽,对我这个在外工作的弟弟十分看得起。节的时候,大家感觉没聚够,当时他就约定了,清明节的时候,他给他去世的奶奶坟前安个碑,届时大家一起再聚一下。

如果没有二哥这样的安排,估计就不会有这个清明节亲友们暖融融的聚首了。看着叔伯婶娘、兄弟姐妹、侄孙晚辈们个个洋溢着花一样的笑脸,我很敬佩二哥在春节时就找的这个“安碑”的由头,是如此的恰当,却也是众望所归。

对于我来说,内心里越来越珍惜这种亲友们济济一堂的感觉。男人们一起抬碑、和水泥、拉砖头,驮鞭炮,女人们一起在厨房里忙活,十几位女眷们分工明确,职责到人,一派欢喜忙碌的景象。

我到厨房里面转了一圈,发现掌大厨的是二哥的妹妹,也是我的堂姐。这位堂姐的菜烧得不错,既有乡下的传统味道,又避免了一味的咸与辣的重口味,吃饭的时候,菜刚上桌,酒还没有斟好,我就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以至于在本桌负责斟酒的堂姐夫向我赔小心,说吃饭时间搞晚了,让我这个城里人挨饿了!其实,我只是馋了!

堂姐夫是我心目中最了不起的男人。堂姐年轻的时候,到外面去打工,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一时花了心思,喜欢上了外面俊美的小伙子,要死要活的要与堂姐夫离婚

在我的印象中,堂姐夫这个憨厚老实的男人,从没有抱怨过,我看到的永远是他的乐观、豁达和热情,特别是对堂姐这边的娘家人,包括我在内,永远都是这样,喝起酒来,十分地卖力,却从来没有喝醉过,就算喝高了一点,除了憨笑,就是睡觉。

我甚至觉得,堂姐夫就是一尊活佛,他的家庭在他的包容和庇护下,个个都生活得很好。当年要离婚的堂姐如今心早稳下来了,四十多岁的乡下女人,皮肤白皙,身材姣好,过得还挺年轻的。不仅婚姻保住了,而且他们的一双儿女非常争气,都考取了好的大学。

孩子就是希望。在一座坟前,我看到一位俊秀的小伙,穿着一身得体的夹克衫和牛仔裤,挑着簸箕,在给旁边的一座坟上填新土。这是我邻居的小辈,如今他已经长大了,他在给自己的父亲修坟。他们的父亲五十多岁因病去世了。留下了寡母孤儿。

岁月真是最有效的药物,当年邻居一家的伤痛已经结了痂,孩子给父亲的坟填土的时候,笑着和我们打招呼。我一看孩子的笑容,活脱脱就是他爸笑的那个样子。

他早逝的爸爸,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人,过年过节的时候特别喜欢到我家来,因为这个时候,我当教师的爸爸和当教授的叔叔回来了,这位邻居叔叔特别喜欢找他们杀一盘象棋。

我望着新挑的平平整整的新坟,心里对逝去的邻居叔叔说,您的孩子长大了,也添了孙子了,孩子很懂事,您可以含笑九泉了。

父亲走了,孩子大了,自然是告慰。可是,我们这个房头,因为十五年前在三十六岁时早逝的大堂哥,我们的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痛。每每来到他的坟前,我就不敢看我伯伯那张像老树皮一样的脸,我无法揣度老人在儿子坟前,心里是怎样的一种痛,而我的感觉是,只要想到这些,我的身体就直打颤。

今年,我发现在堂哥的坟前,伯伯带着孙儿,给大堂哥烧了很多用纸扎的东西,而且单独放了一挂很长的鞭炮。伯伯笑着对我说,二儿媳见了大哥,说大哥在那边缺衣服穿,伯伯说:“别的只是个形式,说明二儿媳的心中还惦记着老大!”老人家为此感到欣慰。我听了,也很感动,好在大伯大妈现在身体还硬朗,这也令人欣慰。

二哥在家里摆了五桌酒水,中午吃起饭来,除了亲友,全村每家都请来了至少一位客人,七理八顺,大家都能连上亲戚关系。我给他算算,烟、酒、菜加起来,估计得花三千元。少数至亲的亲戚也只是买了一些鞭炮、礼花,请客的这笔钱他得全掏。

不过三千元钱在现在看来也的确不多。记得春节回家时,突然发现村头村尾都停满了小汽车。十三年前,我当镇书记,村里没有一辆小车,派出所的桑塔那警车送我回家的时候,曾经吓哭了好几个小孩子,现在全村三十户有一大半的人家有了车子,我感到时代确实变了。

我初中时共睡一个床的同学也回来了,开了一辆白色的大众轿车,跟城市里的上班族差不多。虽然他是农村户口,但实际也在城里工作,这位在一所民办学校工作了21年的老同学,生活也过得充满了希望。孩子上了高中,估计上一本很有希望。他说,本来打算在城里买个房子,想想算了,等过几年孩子大了再说吧。老同学踏踏实实的发展得好,我心里自然又是高兴。

当天下午,整个活动结束后我就赶回城里,从全国各地回来的同学,尽管知道这个春天近在咫尺,也只能遗憾的通过电话或者信息问候一声,没有时间相聚。

不过,我们都知道,因为清明,亲人,好友,我们的心贴得更近。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6488/

又到清明的评论 (共 7 条)

  • 草木白雪(李淑芳)
  • 江南风
  • 暗雪
  • 雨袂独舞
  • 清澈的蓝
  • 襄阳游子
  • 浪子狐
    浪子狐 推荐阅读并说 欣赏佳作,祝您创作愉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