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章不写一字空

2017-05-08 07:01 作者:闫振田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文章不写一字空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生前在自己书斋中悬有一联:“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是说做学问、写文章,要耐得住寂寞,肯下苦工夫,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我一直把范文澜先生的这幅对联做为自己的座右铭。在新闻采访和写作中,深入实践,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听风就是,把一些未经核实的东西写进文章里。

记得有一次,阜阳市某风景风传出一条“新闻”:他们在稻田里捉住一条“五爪金龙”,吸引市民纷纷跑去看,一位朋友也把这件事当作新闻线索告诉了我,他还绘声绘色地讲了他看到的这条“五爪金龙”的形象和叫声。根据他介绍的详细情况,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写一条新闻。但我觉得不去看看,心里不踏实。于是我乘车来到这个风景区,亲眼目睹了这条“五爪金龙”,全身长着黑色的鳞,生有五爪,行动迟缓,我又详细地询问了捕捉的过程,了解了实际情况后,我作出判断:淮北平原上,决不会出现这种动物,而是从山区购来的野生动物:它的爪子利如铁钩,是用来攀爬树枝和峭壁的,它一身的鳞甲是用来防护其它动物伤害的,它行动缓慢,如生长在稻田里,早就被当地的农民发现或捉住了。

这条“新闻”我没有写,后来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

还有一次,又有一位朋友打电话告诉我,三里湾一位市民在阴沟里捉住一条娃娃鱼,邀我去采访。我根据朋友提供的线索,找到了捕捉娃娃鱼的市民,果然看到了娃娃鱼,有一斤多重。阜阳市民很少人见过娃娃鱼,都跑来看稀罕,把这位市民的门槛都踢破了。这条娃娃鱼确实是从阴沟里逮住的。但根据我掌握的娃娃鱼的生长习性,它绝不可能生长在阴沟里,而只能生长在山涧的溪水里,我在部队工作时,曾在皖南泾县的山区见过娃娃鱼,还听过娃娃鱼的叫声。所以判断,可能是别人从山区买来,想作为宠物饲养,不慎丢失的,于是我放弃了报道的打算。后来,这条娃娃鱼果然被失主要回去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1991年8月31日傍晚,人从阜阳纺织厂下班回来,兴冲冲地对我说:“告诉你一个好新闻,文峰塔冒烟了。好多人在那看呢。”我一听,感到很稀奇,文峰塔我多次去过,还去拍过照片。文峰塔有7层,30多米高,塔身为砖石结构,塔刹(俗称铁胡芦)和铁凤凰均为生铁铸就,没有可以燃烧的东西,怎么会冒烟呢?于是我骑上自行车就赶到现场,果然看到一大群人在围观,塔刹的顶端和铁凤凰的尾部有黑色的烟雾正在一股一股地往外冒,呈丝带状,东西方向摆动,时断时续,持续约一个小时。

“文峰塔冒烟”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阜阳市的大街小巷,而且越传越“神”,有的说,冒出的烟雾像两条龙,摇头摆尾,还有的说,晚上看到白奶奶大仙坐在塔上。每天傍晚,当文峰塔开始“冒烟”时,围观的人将附近的马路堵塞。前来烧香磕头的,燃放鞭炮的,此起彼伏,彻不停。

一连几天,我都来看,但在没有查清事实真象之前,我都没有报道,我怕以讹传讹,直到9月7日,两名消防队员和一名电视台记者带着积气瓶、捕虫网、录像机等,爬上文峰塔塔顶,进行实地观察。7点钟左右,塔刹又“冒烟”了,原来“烟雾”是从塔刹的洞口飞出的无数个小昆虫组成的。

他们采集的昆虫标本经生物学工作者在显微镜下观察鉴定,系双翅目长角亚目瘿蚊科昆虫,其体长不足1毫米,黄褐色,日间躲在洞穴内或阴暗处,常在清晨或傍晚飞出,群体活动,不能远飞。由于当年雨水较多而大量繁殖,飞出时呈烟雾状。

弄清了事实真象,我立即写了报道《既非火,又非烟,文峰塔缘何会冒‘烟’》?发给了上海《新民晚报》,9月24日,《新民晚报》在“社会一角”栏目里刊出。(安徽省阜阳市阜阳日报闫振田)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14418/

文章不写一字空的评论 (共 6 条)

  • 浪子狐
  • 心静如水
  • 鲁振中
  • 紫色的云
  • 草木白雪(李淑芳)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