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那座消失的坟茔

2017-04-05 09:54 作者:玉生烟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这场,下得真大、真是时候。

从家里出发时还只是天阴,一上车就开始下起蒙蒙细雨,等到了老家下了车,雨已经跟瓢泼差不多了。

从马路到那块麦地大约有一公里,沿着坑坑洼洼、长满没膝野草、野花的田间小路,趟过及腰的麦地,我一步一滑、步履艰难。

折叠伞不合时宜的坏了,浑身湿透,皮鞋里全是水。打火机也出状况,上车前抽烟还冲冲的火,现在却只能跳出微弱的火苗。撑着破损的伞,试了数十次总算勉强点燃火纸。我忍着烟熏,弯着腰用自己的身体遮掩在火纸上方来挡雨,不然火纸立即就会被雨水浇灭。

难道老天爷也专门来检验我的心!

难道是在天之灵的奶奶特意惩罚我这个两年没回来给她上坟、烧纸的不孝子孙!(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因了其他原因,最近两年一直没有回老家,也没有在逢年过节时给奶奶烧纸、上坟。

爷爷的坟父亲也说不清在哪里了,爷爷走时,父亲才九岁,奶奶去世时,我大概十岁左右,父亲今年八十二岁。

记忆里,奶奶裹着小脚,走路颤颤巍巍,除此外没有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只是在离奶奶一里之外的麦地里还埋葬着我的大伯,一位特殊的大伯。说特殊,因为大伯其实是母亲的前夫,而并非父亲的亲兄、堂兄。

那时候,母亲和他生活在一起,无儿无女。父亲和奶奶相依为命,但父亲在36岁那年收养了我。

都是一个村里的人,母亲的针线活儿万里挑一的好,而奶奶年岁已高,父亲自然不会女红,所以经常让母亲给我做些针线活儿。

大伯和母亲那时候就对我很好,因为自己没有小孩,拿我当半个儿子看待,大伯有心脏病,走的那年我五岁多一点儿。

也许是我记事早,也许是因大人们常常唠叨,记忆里自己经常骑在大伯脖子上或躺在怀里用小手打他的脸,拔他的胡须,玩他的眼镜,撕他的书。

大伯是村里是唯一一个称为先生的人,一年四季粗布长褂、戴眼镜、旱烟袋、喝茶、看书,还有一套康熙字典。

据说大伯去世的前一天还在任我打脸、任我玩胡须,但我清楚记得的是正跟父亲在田地里玩,听人说大伯走了,就哇的一声撒丫子向他家跑去,进屋后,一头钻进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接下来母亲就回娘家住了,那时候母亲已经47岁。

后来经好心人撮合,主要是因为我的缘故,母亲才与父亲走到一起。

自从我和父亲与母亲组成新的家庭后,逢年过节父亲或者母亲总要带着我去给大伯上坟烧纸,从不间断。

后来我在外读书、工作结婚、将父母接来城里同住,每年过年、清明雷打不动回老家上坟、烧纸。每每出发前,父亲总不忘特意叮嘱一句,别忘了给你大伯也烧一份!

父亲不说,我也不会忘呀,大伯的模样这么多年过去了依旧在心里影影绰绰,大伯逗弄我的情景,小时候是大人们常说,长大后是我隔三差五总一个人在心里咀嚼,又怎能忘怀!

两年前回来时,大伯坟前那颗碗口粗的榆树还在,只是被种地人修理的只剩孤苦伶仃三两个枝丫,因为人家嫌弃它树大、枝壮、叶稠遮光影响庄稼生长。

然而仅仅两年的光景,大雨中我拼命找寻,茁壮的小麦像被刀子削过一样长的整整齐齐,哪里还有坟茔的踪影。

磕磕绊绊在麦地里搜索,终于感觉有一处麦苗微微比周围的要高出来一些,不细看很难发现,走到跟前用手拨开麦苗一看,果然是大伯的坟茔所在。

应该就是这里了!我心戚戚!

清明节的来历,自不必多说,但对清明节的寓意理解,各人应有所不同。我想,这清明节,一方面传承中国的孝道,活着的,对走了的进行祭拜,大人带着孩子言传身教的意味甚浓。

另一方面,一般来讲,没有人上坟自然绝大多数是因为没有后人,没有后人自然就没有人上坟。

我想,所谓香火延续的说法,是不是也跟这个有关?从一座坟茔逢年过节有没有香火冒烟,一般便可得知他有没有后人。

大伯,对不起!有两年没有来看您了!我在心里默默地说。

雨竟然渐渐的下小了,我掏出百元钞票打火纸,据说不经真钱打过的火纸,在阴间不能当钱用。

我掏出打火机,打火机竟然也一拨火苗就冲的老高!

大伯,难道真有在天之灵!难道刚才都是您在提醒我是否忘了您吗?或者像我小时候喜欢用稚嫩的小手打你的脸庞、拔你的胡须一样,现在您用这样的方式在开我的玩笑?

按照家乡的老规矩,我一边跪下叩头,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大伯,起来拿钱,侄儿来看您了!

站起来放眼四顾,麦地里的其它坟茔全部高高耸起,不是插着柳条,就是挂着花花绿绿纸扎的花朵,大多是二者皆有,唯独大伯的坟茔一无所有,甚至连这隆起的一捧土都快没了。

雨停了,我用手擦了擦脸,脸上有好多水,淌进嘴里,咸咸的。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907544/

那座消失的坟茔的评论 (共 6 条)

  • 鲁振中
  • 坐看云起
  • 襄阳游子
  • 秋白
  • 和谐永远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