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生二孩的那些事儿

2017-02-01 22:14 作者:悟圆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钱新荣

题记:(上联)壬申三九添弄瓦,(下联)丙申腊月得弄璋,(横披)弄璋之喜。丙申年腊月十一日巳时,吾糟糠堂客诞一丁,系二胎,重七斤六两,性温良,状安详,声洪亮。即告众亲,企亲们佑之!拱手,拱手,拱手!

以上是半月前我发在微信朋友圈里的一条报喜信息,告知我的亲们,家添一崽,且姐弟俩同一个属相,同一个月份。我和妻子都是七○后,我们的大女儿已经12周岁,马上小升初,原打算一家三口有滋有味的享受较为有品质的生活。谁知去年计划生育政策松绑,我们抓住生育年龄的尾巴,完成了生二孩的夙愿,也算是全面实行二孩政策以来第一拨享受到政策红利的大龄人吧,以此信息作为本文题记,除了与大家分享一下喜悦之外,更多的原因是想与七○后八○后们交流一下生二胎的心路历程。

一、堵吧、堵吧,都是眼泪

我生活的圈子是一个以工薪阶层为主的群体,有体制内的,也有体制外的,而他们恰恰代表着普通大众中意愿生育二孩的主流群体。

自从计划生育被列入国策后,贯彻计划生育的强势行政手段已深入人心,成为大多数国民不敢逾越雷池的高压线。在农村因为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发生的牵牛扒房等挑战受众心理极限的恶性行政行为层出不穷。作为体制内的人,更胆颤于“一票否决”制度,违规者首先会被一杆子撸到底,而后再把违规者所在单位打入另册,这种连坐制度,让大多数体制内的人买不起单。即便这样,也还有个别人因为生二胎而发扬“大无畏”精神,一边承受“双开”的痛苦,一边怀抱二胎在凄笑。(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体制内成功违规最常见的是 “单脸户”,即为夫妻只有男方为体制内的人,这种情况生二胎要容易的多,反正组织对女方监督薄弱,女方怀孕期间只要隐蔽得恰当就OK。而“双脸户”和单一女方为体制内的人生育二胎就要困难得多。在此不表为生二胎而专门辞职的“英雄”们,就说说我认识的几个成功 “违规”且安然无恙的 “楷模”。

我有一个同学,公务员,其妻专职家庭主妇,为生二胎,采用“离婚不离家”的模式成功规避了法律风险。看着他们其乐融融的“离婚生活”,我充满了羡慕嫉妒恨,私下向妻子建议效仿,当时还满口答应的她,不几天就变卦了,究其原因,原来她是听说了另一个熟人弄假成真,离婚后丈夫和别的女人生小孩去了的案例后,不敢冒此风险。我戏谑妻子:“你怎么这样不自信,凭我这年龄,都成了猪不啃的南瓜了,没有女人会要的!”妻子娇嗔的说:“谁说的,男人四十一枝花!”我晕,馊主意被否定了,竟还绽放出了一个沉甸甸的情守望者。

同院的邻居,夫妻双方都是七○后,高校老师,有个10岁左右的儿子,生活品质很高,写书发表文章,寒暑假境内外旅行,过着诗意一样的生活,很是让我眼羡。很久不见女主人了,一次遇见男主人,相聊得知,女主人考上北京某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了。前一阵子,又在院内见到了女主人,竟然推着婴儿车,再聊才得知,原来人家是借上博士研究生的空隙在家造小人。敢情是为了生二胎才考的博士研究生吧。我是彻底服了,高智高知的人,玩得都是别人学不来的高雅方法。

我生二胎的想法,在酒桌上与一帮战友唠叨后,想帮助我的战友都是看在眼内记在心里。在得知我还有一亲兄弟,且兄弟无固定职业的情况后,我一战友专门给我打来电话,说有一个绝佳的“顶包”办法,保证能让我成功规避问责风险。大致计划是,在季让妻子怀孕,季月份渐大,穿棉衣容易掩饰,月份再大时,赶快请上两三个月事假或病假,月份差不多了就刨宫产。怀孕期间的所有围保,以及出生证明、户口本等都用我兄弟和兄弟媳妇的名义去办,这样小孩子的姓氏都不用更改,我们只需为弟弟代缴违规计划生育所需的社会抚养金即可。名义上是兄弟的孩子,实际上是自己的孩子。听着让人心动的计谋,却被妻子当场否定:“得了吧,我们单位一年就半个月的公休假,女同志谁敢请假超过一月,一定会被单位一把手委派计生办主任亲自上家门看望慰问!”可谓“下有计策上有对策”,可恶的计生办主任!

2013年“单独夫妻可生二孩”政策施行后,我认真研读了相关政策条文,觉得机会又来了,不就是回老家为自己补办一个“独生子女证明”吗,尤其像我这种出生地与工作地跨省的人,没有谁会寻根溯源的查证,也就不会存在问责风险,回老家计生部门找找熟人,开个证明兴许还是可以办到的。我兴致勃勃的向妻子说明了想法,妻子说:“貌似可以,只要手续齐全就行!”为此,我专程回到老家找熟人,当我说出想法后,得到的答复是:“现在计生管理系统实行大数据管理,与公安户籍信息联网,非独生子女的不能开具独生子女证明。”又一条路径被堵死。

这一条条计划生育约束政策,好像是专门针对我们这种体制内的人量身定做的紧箍咒。如果说计划生育政策施行以来最大的约束群体是七○后八○后的话,那么约束最到位的无疑是体制内的七○后八○后。政策基本堵死了我们这类人生育二孩的所有通道。无奈之下,只能随大流,多养不如精养,自嘲“养一个也挺好,人家好多丁克家庭不也过得其乐融融!”

二、来了、来了,终于来了

和大多数农村七○后一样,我出生时恰逢计划生育初期的宣传阶段,父母受“人多劳力多”的传统思想使然,生育了我们兄妹3人,在“粥锅里多添一瓢水”的贱养状态下生存了下来,童年充满了泥土气息。我对同龄伙伴中的独生子女在一个阶段内表现出的优越性到目前仍然记忆犹新,他们独享父母的宠爱,有吃不完的零食,有穿不完的新衣服,有看不完的课外书等,令我相当的眼馋。很多次遐想,如果我也是独生子女那该有多好。

而今不惑之年,实行了35年后的独生子女政策诟病频发:独生子女的娇惯、自私、冷漠现象充斥社会;提前到来的老龄化社会让政府猝不及防,人口红利消失,经济走势下行,养老压力沉重。我有一女同学,当年班花,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金童玉女型的,且当年双方家庭皆为实力派的,婚后得一子,十分美满,聚会场合她说此生只要一个孩子,然而几年后再见,却又见怀抱一女儿,再聊得知,原来几年前夫妻双方各有一个老人同时病重住院,那种无法分身的赡养负担促使她改变了只生一个的观念。独生子女家庭抗击意外风险能力弱,失独家庭凄惨的晚年生活令人心寒。有一老首长,一生事业干得风风火火,临近退休之际,尚未结婚的独生子因患癌症撒手人寰,老首长的精神支柱一下彻底垮了下来。

不能说是杞人忧天,很长一段内,我和大家一样,总以为再过几十年后将会消失的“姑姑、舅舅、表哥、表姐……”称呼的社会将会显得多么的无情和冷漠。人口政策走向何处,让全国人民无不捏着一把汗。

正是受父辈的传统思想和现实社会碰撞的种种影响,我萌生了要二孩的想法。心中一直期盼着,如果有可能,我一定要个二孩。不过这种期盼先前是漫无目的的,从1980年全面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开始,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独生子女逐渐成为社会人口结构中的主体。尤其是体制内的人,计划生育几乎是一项铁的纪律。我在部队服役期间,每年年初的党委扩大会议的最后一项议程,就是所有人员签署遵守计划生育的军令状,没有一人敢去踏雷,计划外生育那绝对是一种妄想。

大约是受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的影响,独生子女政策在走过33个年头的2013年出现了松动,开始放开单独夫妇可以生育二孩,此时我已35周岁,虽然我不符合生育二孩的条件,但是我似乎看到了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曙光。国家对人口政策松动是谨慎的,原以为单独放开后会出现一个小的生育高峰,然而事与愿违,长期的独生子女政策已经深入人心,加之社会生活压力增大,小高峰并没有来临。

2015年年底全面实行二孩政策的闸门才被彻底打开,我终于盼来了生二孩的天。

三、娇惯、娇惯,瞬间长大

网上流传着各色各样的因生二胎引发的家庭矛盾风险的文章,有老大从此闷闷不乐的,有老大抵制不去上学的,有老大逼迫妈妈去做人流的,更有甚者老大干脆去跳楼的。要说我们没有考虑到女儿对新添家庭成员的态度和感受那是假的。妻子在备孕阶段,多次巧妙的询问女儿,“妈妈再为你生个妹妹或弟弟好吗?”女儿的态度是模糊的,没说好,也没有说不好,最后来了一句大实话“那是你们大人的事儿,怎么老问小孩儿!”但是,自从女儿看到妈妈一天天隆起的肚皮,不时的在我们面前有的放矢的说起她的同班同学,谁家又添了一个弟弟或妹妹,从她那满脸洋溢着的喜悦的表情,可以看出她对妈妈生二胎也是抱着深深的期待。

女儿和她同龄的独生子女一样,享尽了父母的宠爱。生活中显现出娇惯、任性和自理能力差的毛病。我的很多童年的逆境磨砺成长心得,多次欲分享给女儿,都被妻子“得了吧,教育子女要与时俱进”的态度给敷衍和否定。也被女儿多次反驳:“不要把你的苦难童年复制给我!”

我曾尝试着培养女儿的自理能力,鼓励她独自骑车或乘公交车上学,她在兴致高昂时尝试过几次,我尾随其后观察,觉得她基本可以放单飞了。但是,她坚持不了两三次,就又开始撒娇,非得让我们早晚接送不可。尤其是在她妈妈怀孕后期,从来不体谅妈妈身体臃肿不便的难处,依然不依不饶的要求妈妈按时接送,为此,我很忧虑,难道这就是传说中垮掉的一代?有时我真想尝试一下,把我的童年接受的棍棒教育方式,让她体验一下,兴许能把女儿娇生惯养的毛病剔掉。

妻子临产那天,恰逢女儿期末考试,一大早我匆匆把女儿送到了学校,临别时女儿悄悄地问我:“爸,妈妈住的医院坐公交车怎么走?”我草草的说了一下地址和公交线路后又怀疑的说:“怎么,还想独自冒险行动啊?路远转车复杂,你今天还是安心考试吧,放学后我来接你。”

当天上午妻子剖宫产,身体虚弱不能动弹,我呆在医院尽心尽力伺候她。下午五点左右,我走出病房准备去接女儿,走廊远远的看见一个貌似女儿的小姑娘正在逐一寻找病床。我怀疑的走近一看,真是女儿,正准备埋怨她为何这么冒失时,却见女儿笑盈盈的说:“爸爸,我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不会坐错车的!”

此后,女儿上学再也不提要大人接送的事儿,有几次我故作激励的问她:“今天还是爸爸送你上学吧”,女儿却说:“你还是好好照顾妈妈和弟弟吧!”

我是一个生活粗糙的人,伺候起月子来总显的笨手笨脚,即便是抱婴儿这样的小事儿也会惹得他啼哭不止,因此没少挨妻子批评。往往此时,女儿都会凑过来救援,她总会按照妈妈要求做得像模像样,说来也怪,小家伙只要被姐姐抱着,马上就会止住啼哭,这时女儿总会向我递来得意的微笑。

只要女儿在家,逢到泡奶粉、换尿不湿等事儿,她的动作比我还要快,看得出她对新添的弟弟充满了关爱。

我也暗暗窃语,女儿怎么一之间就长大了呢。

四、男孩、女孩,上天恩赐

自从得知全面二孩政策后,妻子立即开始着手准备,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以前坐公交车上班改成骑自行车上班,平常能骑车的不坐公交,能走路的不骑车。其实,很多次我是被她的毅力感动着。妻子也要求我加强锻炼,我说你就放心吧,我绝对不负众望。

要生二胎,前提是妻子得具备生育的条件。这也是我和妻子最担心的一件事儿。毕竟妻子年届不惑了,间隔十几年没有生育过。在医院检查之后,得知妻子各方面指标正常,具备生育的条件,揪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要说我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那是自欺欺人。这种思想最早表现在妻子孕育女孩时,当时通过一家小诊所B超得知孕育的是女儿时,我的确立即把失望写在了脸上,为此妻子没少和我拌嘴,即便在妻子生下女儿后,天伦之乐的喜悦冲淡了我狭隘的思想,妻子仍然多次数落我当初的反应。

追求十全十美,期待儿女双全,这是人之常情,尤其是生二胎,性别选择性的生育现象屡见不鲜。我当时也存在这种想法。心想有了一个女儿,再生一个儿子就圆满了。妻子虽没有说出来,但我也看得出她的心思和我是一致的。妻子为此询问了一位儿女双全的老乡,在他的介绍下到某大医院找某名医开具生男药方。大夫不知是尽心还是为了多卖药,顺便也给我开了多副中药。我是一个无病不吃药的人,尝了一口,苦似黄莲,之后干脆彻底抵制不喝了。后又和老乡交流,得知他服用的药方竟然和我们的一样,但他却是为了二胎生女儿啊。我们想要男孩,岂不弄巧成拙?和服药相比,我更注意饮食,按照医嘱,确实做到了半年不饮白酒、不抽烟,这一点连妻子也夸我有恒心。

网上流传着以控制女方受孕时间来决定胎儿性别的《清宫生男生女秘方》,这是历史沉淀下来的宫廷秘笈,我当然信以为真。妻子备孕首月,按照清宫秘方,正是生男的月份。当月同房过后,去医院一检查,没怀上,医生说不是妻子的问题。

此时,身边也有好几个欲生二胎朋友,因为种种原因,一直迟迟没有如愿,一哥们自嘲:“以前我硬的时候,政策比我硬。现在政策软了,我比政策还软。”都为能否再度受孕捏着一把汗。此时的我心里也相当的纠结,难道……难道……心里顿时萌生了小九九。

而之后连续两月,又是清宫秘方里的生女期,怎么办,妻子各方面都正常,管他的,只要能怀上,不论是男孩女孩,这都是上天对我的恩赐。也就是在清宫秘方里的生女期的这个月,妻子怀上了,之后我一直认为二胎一定是个女孩。几次到医院做围保检查,医生很遵医德,没有透露性别。我也懒得问,免得再和当初孕育女儿一样,日后为妻子留下“轻女”的口实。其实,即便是女孩,我也是欣喜愉悦的。

以至于到妻子二胎分娩后,在产房门口从护士手里接过带JJ的儿子时,我竟然有一种意外的惊喜。随即这种惊喜又马上释然,和当初第一次抱着女儿一样,奇妙的血脉亲缘,令我只有亲情,没有性别。这是上天的恩赐,非个外界力量所能干扰。

六、心态,心态,还是心态

生男生女,保持平和的心态最重要。记得妻子生一胎时,当我从产房接住护士送出的女儿后,仔细端详了女儿的额头、眼睛、鼻子和耳朵,确切的说长得太像我了。这种奇妙的生命亲缘,一下融化了我偏执的心,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的孩子,哪管儿子还是女儿。如果说,亲人中间有人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那一定是没有亲身体会到这种生命亲缘感受的外人,孩子的亲生父母一定不会!

妻子二胎做剖宫产手术那天上午,手术顺序排在第二,我在家属等候区里认识了手术顺序排在一前一后的两位男家属,一交流都是七○后,且都是生二胎。当第一台手术结束后,护士从产房抱出女婴交给那哥们儿时,他高兴的手舞足蹈,原来他因添了女儿实现了儿女双全而兴奋。而另一哥们儿则要沉闷的多,问其原因,原来他们早在小诊所做过B超,早已得知怀的是男孩。我开导的说:“两个儿子多好!”他叹气的说:“时代变了,养儿不如养女啊!”看来,生儿生女真是各有所求啊!

有句话说“生女儿难受一阵子高兴一辈子,生儿子高兴一阵子难受一辈子”,这句话很具现实主义。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受养儿防老的传统思维和通过科技手段实现性别选择性生育,造就了现在3000万的光棍大军,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今新娘成为买方市场,加之形成的丈母娘主导婚姻市场的社会风气,再过几年,不知“一动不动”和“万紫千红一片绿”又会被丈母娘赋予什么新的内涵。无疑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养女儿真像自建“招商银行”一样。同门楼住了两位老太婆,一位生了三个儿子,一位生了三个女儿。生三个儿子的老太婆,生活简朴,除夕那天三个儿子像串亲戚一样回来看望了一下她后就匆匆离去了,问其原因,说是三个儿子都各自去陪丈母娘过年去了,老太婆不停的埋怨:“花喜鹊,尾巴长,娶了老婆忘了娘!”而生三个闺女的另一老太婆,平常穿金戴银,年前早早地被女儿们带到南方过春节去了。

性别歧视,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与其这样选择性的自酿后半生的酸涩,还不如保持平和的心态笑对人生。

七、破局、破局,降低成本

最近,网络媒体爆出全面二孩政策遇冷,网上也给出了相关数据,其实,不看这些数据,从身边的能生又不敢生的鲜活例子也可以感受出来。

一涨再涨的房价,消费不起的教育,居高不下的医疗,成为压垮七○后八○后二胎生育欲望的“三座大山”,很多育龄青年直呼:“生二孩,消费不起!”虽然政府一直在试图通过政策调控来纠偏,立竿见影的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遍起是高楼、到处开医院、四处建学校,然而问题并没有从根子上解决,貌似高端、光鲜的改革成果辐射对象仅仅局限于部分暴发户和小资群体,而占社会大多数的普通群众却望房兴叹、病不敢医、读书无用!这“三座大山”如同紧箍咒一般将普通民众的利益圈在三大领域,不管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民,贫富两个阶层的裂隙越来越大。

七○后八○后,正值生育的晚期阶段,身体条件不等人,下定生育二胎的决心成为相当困难的一件事儿,其原因无非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养育成本;二是抚养精力。就拿郑州这样一个二线省会城市来说,现在网上晒出的小孩养育成本,温饱型的每年也得3万元,养育两个孩子就是6万元,一般的工薪家庭,夫妻两人工资加在一起也只能紧紧巴巴维护生计,前提还得是你不供房贷不养车,而且你的收入还得稳定;倘若无固定收入,承受养育风险的能力就要差更多。当然,如若践行“一孩照书养,二孩当猪养”的观念,也是可以适量压缩养孩成本的。再说养育精力,七○后八○后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且父母的年龄都过了帮助其带孩子的黄金时期,即便帮着带孩子,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如若养育二孩,只有全凭夫妻二人或者雇请保姆。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和养育精力之间的矛盾,成为大部分七○后八○后们望 “儿”却步的主要原因。

通过鼓励生育二胎的政策破解人口老龄化的困局,政府、社会、家庭还有很多事要做,很长的路要走。政府通过改善住房、医疗、教育等民生环境,为适龄青年撑足敢生育的底气;社会要进一步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的社会氛围,为适龄青年营造要生育的风气;家庭要团结和谐、创业增收,为适龄青年树立能生育的勇气。多方形成合力,困局才能迎刃而解。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93819/

生二孩的那些事儿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