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傲雪红梅――金陵十二钗之妙玉

2016-11-08 10:14 作者:天堂尕保  | 1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妙玉很久了,这个神秘孤傲的女子,在红楼这个大家庭里显得格格不入。她是自诩的“槛外人”,她与热闹的大观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大伙眼中的“怪人”。她是金陵十二钗里唯一跟贾府没有任何关系的人。

妙玉在红楼中出场,明出暗处总共六次。第一次出现是在第十七回,林之家的给王夫人说“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妙玉 是怎么说的呢?‘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只好说“他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他何妨。”第一次暗处,林之孝家的说她,“文墨极通,模样极好,经文也不会学了..”从仆人口中,我们不难听出妙玉的孤傲、不为世俗所容的个性。一个官宦世家的小姐,父母双亡,孤苦无依,个性还如此要强。

第二次是在四十一回里,老太太带刘姥姥一行人去栊翠庵喝茶。

文中是这样写的:

......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黛玉知他天性怪僻,不好多话,亦不好多坐,吃完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是妙玉第一次明出。她给老太太一杯“老君眉”,是旧年蠲的雨水烹的茶。给黛玉他们却是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

我觉得这里黛玉的这一问特别有意思,“这也是旧年的雨水?”黛玉难道尝不出来,未必。黛玉和妙玉都是姑苏人氏,官宦世家的小姐,我想他们都是受过姑苏茶文化影响的。黛玉从进贾府就知道,贾府上上下下对老太太的这个态度,我觉得她把妙玉的待客之道世俗化了,她本以为妙玉给老太太的该是最好的。恰恰相反,这是黛玉没有想到的。在妙玉眼里,她是真心拿他们当知己的,贾母对她而言,不过是一个拿权势压人的老太太而已。再看下面。

.... 宝玉和妙玉陪笑道:“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那贫婆子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妙玉听了,想了一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你要给他,我也不管你,只交给你,快拿了去罢。”宝玉笑道:“自然如此,你那里和他说话授受去,越发连你也脏了。只交与我就是了。”妙玉便命人拿来递与宝玉。

妙玉厌恶刘姥姥,连她吃过的杯子都不肯再往里收,不是因为刘姥姥只是一个贫婆子,在她眼里她最恨拿权势压人的,她也恨像刘姥姥这样趋炎附势的弱者、穷人。拿着一副巴结的姿态,不惜把自己扮丑来取悦权贵。妙玉不肯与这样的人为伍,那句:“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把她这种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我说妙玉有傲骨。

“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或许,她去过,她也有段黛玉、湘云的经历,被迫寄人篱下。官宦世家的千金。想来也是有这样的去处的,家族联姻,父母早忘,不可能没有去处。只是,这样的去处她不愿意去。她跟黛玉不一样,黛玉心里憋屈,拿宝玉使使小性子,苦苦鼻子。她不一样。第六十三回,宝玉和邢蚰烟聊妙玉,这是一个侧写,是妙玉第三次出场。邢蚰烟笑道“。。。。我和他做过十年的邻居,只一墙纸隔。他在蟠香寺修炼,我家原寒素,租房住,就租了他庙里的房子。我所认得字都是承他所授,我和他又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因我们投亲去了,闻得他因不合事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如今又天缘凑合,我们得遇,旧情竟未敢忘.... ”。邢蚰烟这段话,说明妙玉有过投亲经历,并且不为权势不容,这是符合妙玉性格的。权势不容,亦改不了她的个性。不知道为什么,我读到这里,常会想起第四十八回香菱跟黛玉学作诗的情景。然后联想这个有点孤傲的妙玉,认真细心的教隔壁的贫女邢蚰烟认字。她原是善良温暖的女子。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在她眼里自汉晋无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她敢这样给邢岫烟说,如此狂妄,只因她比别人更明白,一切都是浮云。在她身上到底经历了什么?她的官宦世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无从知晓。

第四十九回有个暗写。这是妙玉第四次出场。我特别喜欢,请看原文。

.....一面忙起来揭起窗屉,从玻璃窗内往外一看,原来不是日光,竟是一大雪,下将有一尺多厚,天上仍是搓绵扯絮一般。宝玉此时欢喜非常,忙唤人起来,盥漱已毕,只穿一件茄色哆罗呢狐皮袄子,罩一件海龙皮小小鹰膀褂,束了腰,披了玉针蓑,戴上金藤笠,登上沙棠屐,忙忙的往芦雪庵来。出了院门,四顾一望,并无二色,远远的是青松翠竹,自己却如装在玻璃盒内一般。于是走至山坡之下,顺着山脚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拂鼻。回头一看,恰是妙玉门前栊翠庵中有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好不有趣!宝玉便立住,细细的赏玩一回方走。

第五十回接着写梅花。

.....李纨笑道:“....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去取一枝来。”众人都道这罚的又雅又有趣。宝玉也乐为,答应着就要走....

李纨不喜妙玉,因为她自己是那种极遵守封建礼教的女子,而妙玉不是,她不会去遵守当时社会的规则。这里写了两个赏梅 ,第一是宝玉在落雪的早晨,在栊翠庵外赏梅。寒香扑鼻,映着血色,分外显得精神;第二种是众人罚宝玉乞红梅,这个赏花是在室内完成的,把一枝梅花插在花瓶里观赏;我觉得这两种赏梅在高度上是有区别的。就如妙玉在大家眼里的形象。在宝玉眼中她是寒风中傲立的那朵红梅,他把她放在她的世界里去赏;而众人是把她放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来看,是带有偏见的。或许,也只有宝玉懂她。她的冰雪红梅的世界,众人是走不进去。

有人说黛玉是冰清玉洁的芙蓉花,宝钗是雍容华贵的牡丹,湘云便是那妖娆的芍药花,我想妙玉就是冰雪世界里那株傲雪红梅。即便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在无色的世界,依然有红梅绽放。所以,我一直觉得妙玉的结局不应该后四十回写的那样的。她不是那样的女子。

第七十六回 湘云、黛玉在凹晶馆联诗,和妙玉相遇,而后三人去栊翠庵喝茶。这是妙玉第五次出场。谁说这不是大观园里最悲凉的一个夜。三个人同样是父母双亡,同样寄人篱下,无依无靠。在这样一个夜晚,一起联诗,互相取暖。这才是本真,人性的本真,她们同样是孤寂的。

第八十七回这是妙玉第六次出场,在前九十回中。写妙玉和惜春赶围棋,宝玉来看棋,后妙玉宝玉离了蓼风轩。

.... 弯弯曲曲,走近潇湘馆,忽听得叮咚之声。妙玉道:“那里的琴声?”宝玉道:“想必是林妹妹那里抚琴呢。”妙玉道:“原来他也会这个吗?怎么素日不听见提起?”宝玉悉把黛玉的事说了一遍,因说:“咱们去看他。”妙玉道:“从古只有听琴,再没有看琴的。”宝玉笑道:“我原说我是个俗人。”说着,二人走至潇湘馆外,在山子石上坐着静听,甚觉音调清切。......

妙玉听琴,听的痴迷,听的真切。她真的是那个懂黛玉的人,他们之间大有伯牙子期之谊在的。我个人一直认为,妙玉在黛玉离世之后,会对宝玉有很大帮助的。他们三本是同类的人,都说黛玉是俗世里的黛玉,妙玉是出世的黛玉。只是妙玉远比黛玉看得明白,比黛玉坚强,比黛玉能放得下。黛玉抚琴弦断于此,我一直觉得妙玉因是那弦外之音。她亦是宝玉的知己、导师。

个人因为喜爱昆曲版牡丹亭,所以也常看昆曲的《琴挑》《秋江》等,也对《玉簪记》有一点了解。所以大脑不自觉的会把陈妙常和妙玉联系起来,就如我习惯把李清照和史湘云联系在一起一样。“妙常”“妙玉”,我常习惯性的认为,宝玉最后会和妙玉在一起,这种关系,或者是夫妻、或者只是知己朋友。但他们应该是能温暖彼此的那个人。

纵观大观园的女子。哪一个敢跟她比?我记得元春有个丫鬟叫抱琴,司棋是迎春的丫鬟,诗书是探春的丫鬟,入画是惜春的丫鬟。小说中详细描写过惜春画画,迎春下棋,探春写字,但未写元春抚琴,所以不难推测元春是会抚琴的。但妙玉什么都会。论诗文她可以给黛玉他们当老师;琴棋书画她样样精通;她懂的茶文化,懂得经文佛学;喜欢读庄子的文章。

尤三姐拔剑自刎,都称刚毅,鸳鸯誓死不嫁贾赦,最后也落得个自缢而亡,金钏之亡;他们都在同那个封建社会做斗争,只是妙玉,她比任何人都明白,所以她那份难能可贵的精神才持久才长远。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76448/

傲雪红梅――金陵十二钗之妙玉的评论 (共 16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