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炎炎夏日麦收忙(散文)【3-3:下】米粒满仓(山东烟台尹宪辉)

2016-09-20 13:56 作者:米粒满仓-天下粮仓  | 2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炎炎日麦收忙(散文

【3-3:下】

[标题或:麦收时节/麦收时节故事多/

——为农村历史存照;为农民今昔立传;为现代农业点赞。

——题 记

米粒满仓(山东 烟台 尹宪辉)(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十二、 脱 粒 机

1970年代起,村里买来一台小麦脱粒机。一用才知比人工提高效率无数倍。社员那个惊奇欢喜劲别提了。现在,您可能觉得脱粒机没啥、甚至在逐步淘汰进程中。远远不如联合收割机厉害!可在当时,在千百年来一直人力手工脱粒基础上,突然闯来这么一个神奇能干的铁家伙,尤其在乡下人眼里,那真是了不得的事情!完全称得上划时代巨变!

机器打场是最能体现集体力量、合作精神的作业。要几十人全力配合、紧密协作才忙得过来:从远处搬麦捆、拆麦捆绕子、送上传送带并摊散开,各需多人分管。入口处左右各站一人上料,双手匆忙扒拉保证适量均匀地输入麦子。进量少浪费机器、入多了又可能把机器“噎死”。机器前面这些人比较危险,入料口有时会飞出沙砾麦粒等异物伤人脸眼。上料人且得小心,别让麦秸把手臂带进机器,否则后果致命。侧面一人,专管用簸萁接麦粒端至不远处麦堆。其实,机尾挑麦秧的人特累特脏:机器急骤地往后吐麦草,须一时不停快速移走。机器的高速风流把麦秸麦糠麦芒泥尘,全吹到他头脸身上,整个人被赃物糊住成了泥人;满脸只有两只眼睛、两个鼻孔还是原样可见;满场所有人,汗水流淌与泥尘合成染料,都画成大花脸。活再脏,乡下人也不兴戴口罩。麦秧一会便堆成小山,不久就要增加人手,爬到他身后的麦秧岭上继续往远处挑、往高处移。打场时间久了,需几人逐级传递形成接力,在麦秧山坡上渐次把麦秸挑到更远更高处。

集体打场,是乡村最宏伟壮观的劳动交响音画:柴油机和脱粒机持续轰鸣震耳欲聋,现场说话根本听不见,只能打手势看口形。打一场麦子得持续半天。因为高效率快节奏、连续作战紧张激烈,故特别劳累。只见场上烟尘滚滚泥灰弥漫、草糠飘飞沸腾红火,大家像强盗抢劫似地满场奔命、跑动忙活。机器大口吞咽麦棵,后尾喷云吐雾、麦秧翻卷,麦粒在旁边哗哗流出;它很快吃掉眼前一道麦岭、又在身后吐出一座草山……

也有个别学生偷懒,特别是班打场时,黑灯瞎火的、趁去小便的机会,偷偷跑到麦秧垛后面,钻进麦秧睡觉去了。打场人多,少一个半个看不大出来。有时被队长抓到,从麦秧垛里揪出来,严厉训斥一顿,有时甚至搧一耳光。

乡场上时有不谐和音。全村四个小队,常会发生争抢机器。麦收时间相对集中,难免赶到一块。各队之间协调不成,便你争我讲吵吵嚷嚷,逐渐升级你抢我夺甚至拳脚相加。经常是麦子运到场上不能脱粒,须排队等候。特别有时要变天下,各队皆急于打场,都想把机器先抢到手。多次,等待熬到半夜才开始脱粒,强忍着白天累死累活的疲劳、捞不着睡觉。记得有一回,与二队商定下半夜一点我队用机器,可是发生意外拖延,一直昏昏沉沉干等到天亮才轮到我们队。大家只能坐在场上打盹,白白少睡半宿觉。白天打完场还不能休息,继续上山割麦。后来,村里又买了几台脱粒机,乡场才从战争年代或冷战阶段步入和平时期。

在乡场的边角处,总有两间土坯屋,平时锁着门。专门用于存放一些队里的打场工具,像木锨、扫帚、簸箕、撮子、刮板、耙等。还有一铺土炕,留待看场人夜里睡觉休息用。

碌碡用完,过了麦季,就扔在乡场一角,或场边的旱沟里。来年麦季,再从沟里掀出来用。

十三、娱 乐 园 【或:麦 秧 垛

打场不光苦累,也有乐子;乡场也是站(玩儿)场、乐园。

麦秧垛里,埋着几多野趣?藏了多少故事啊?童少时代的麦秧垛,给了农家孩子们无穷的欢乐和愉悦。

打场时,正常情况下没法休歇。偶尔会有休息间隙,比如停电;柴油机坏了;脱粒机不动了;电动机烧了;皮带断了;电线破了、短路。这时,我们彻底地孩子气复活、立即野性大发。终于可以喘口气、玩一会儿了。当时心里那个高兴劲啊,简直没法形容,甚至有点幸灾乐祸之感——全缘于劳累过度、实在受不了。

可好了。尽管已经累得半死不活,但因心理作用,这时疲劳一扫而光,感觉不到累了,只剩一颗贪玩的红色童心!干活再苦再累,可要是叫你玩也就不累了,马上来了精神。劳动需要体力,玩耍需要什么体力或附加条件?两者有本质区别。处理故障全是大人的事,我们不懂。我们只懂得玩儿!伙伴们如恶狼扑向猎物般朝麦秧山冲去,开始攀高爬坡。在麦秧垛向上爬很是费劲,麦秧特别滑溜。爬上去,一头倒进麦秧,死人似地歇着纹丝不动。

有时,故意用麦秧满身盖起来,盖被似地“卧床”休息,躺在上面简直比后来才有的席思还舒服。有时歇够了,就在里边打仗嬉闹、捉迷藏;在麦秧里翻滚、跳跃、翻跟头、相互追逐。全然忘了劳累。松软的麦秧像海绵、也像蹦床!走在上面飘飘然如腾云驾雾;也有点像太空漫步,颤颤悠悠、飘飘欲仙,每走一步都很困难、用不上力。

等玩够了,满身满头还是残留的麦草、与原有的泥巴尘污混为一谈。有时故障时间稍长些,干脆就睡过去了,毕竟是身心俱疲。

等大人喊干活啦!踉踉跄跄迷迷糊糊从梦里走出来,用手摸摸,浑身已经冰凉,村外的夏夜其实也是凉气逼人,尤其下半夜。因为打场只穿个三大眼儿背心和裤衩。

十四、 扬 麦 场

脱粒之后,开始扬场。

五六十年代至大约1970年以前,扬场全是手工进行。工具是木锨、扫帚。扬场纯是个技术活。因此,我们队总是那几位老手,三五个老年人专门分管扬场。扬场需借风助力,故要根据风向风力,选定扬场时间和作业方位。风太小时起不到分离作用;风力过大则良莠不分、沙粮不辨、会把一切都刮跑了,也没法扬场。这时技术高也无能为力。

一人用木锨铲起麦粒,迎风向上向前扬出去,用风来分离沙石、尘土、麦粒、麦糠、麦草杂物,它们大致按此顺序先后排列就位,比重大的在前风头脱颖而出;依次落地后,便各就各位一目了然了。另一二人在麦堆旁持扫帚扫麦糠。扬一锨,扫一扫;依此循环。扬场动作是关键,不是直接把麦子“囫囵个”扔到半空,而是用巧劲把麦粒散扬成扇形,在空中散展成一条(层)薄薄的美丽弧线,让风来吹拂挑捡。地面逐渐隆起的圆形麦堆,前后两侧是小量泥沙和糠草。扫糠者不停地从麦堆上顺势向外围掠走带皮的麦粒,它们位于麦粒与草糠之间的结合部,需向外圈掠。扬场人要戴着草帽,一是防晒,二是不让沙、尘、糠、麦掉进头发、衣领里面。扬场后,总会剩下带皮的麦粒,需要用碌碡碾轧。压得差不多后,再次扬场分离。最后一轮,常需要家庭妇女出场,用簸箕手工筛选出已所剩不多的带糠麦粒。

后来,队里买来金属制手摇式扬场机,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其优点是,实用性强。可以说,适于各种粮食的扬场分离作业。

1975年前后,出现了机动扬场机,由柴油机或电动机驱动。机器到底是比人有劲,那真是把麦子扬得比天高,麦粒接连不断蠕动、汹涌着甩出美丽的弧线,高悬于半空、煞是壮观,似巨龙昂首腾跃、呈凌空翱翔欲飞之势。其好处是不需要借助自然风,有风无风照扬不误。

十五、 分 麦 秧

那么多麦秧,分流到哪里去呢?愁人。

打完场,接着就要分麦秧。因为乡场上根本无处存放。今天打完场,就要为下次打场腾出空间。麦秧既是烧柴,又是农民和泥抹墙、拓墼、盘炕、攒粪的附加填料或拉筋“钢筋”。

由专人用藤木叉分麦秧,挑成一堆堆、一户一摊,满场像一片小山。各堆大致一样多。有时也因目测草堆大小不匀,而引发争执甚至吵架。各户认领时,先到的有权先挑自认为量多的。晚去的人家有时觉得麦秧太少而闹意见,甚至拒绝领取。便产生一些矛盾、纠纷。

各家各户用小推车推回家,麦草摞得高耸庞大,推车人像被埋在草垛里,根本看不见前方道路,他与路人互相看不见。幸亏熟悉路径,凭经验感觉、盲人过河般估摸着往前走,有时就翻车或推到沟里去了。旁人看上去,不见车不见人,只见一个小草垛在抖索晃悠着移动。

有时也卖一些给当地造纸厂,村里为了挣几个小钱,用于队里日常杂费开支。纸厂专运麦秧的拖拉机长拖盘上,麦秧堆得像半截列车一样又宽又长又高,看上去非常雄伟壮观。

各种车辆搬运麦捆、麦草,总要散落一些。因此乡场、山里、街边、路面、地沟,村里村外到处都是麦秸、麦草、麦糠。街风掠过,麦秧麦糠四处翻卷、满地乱跑。风刮得犄角旮旯麦草集聚成堆。有些丧失劳动力的老人和学龄前儿童,就扛着竹耙带上网包,在大街小巷、道旁沟边搂麦草。

另外,队里还要留些麦管攒土粪或其他用途。麦收完毕之后,就垛在乡场上,有时圆筒状、有时四方或矩形立方体。堆码该草垛技术要求很高,要结实防风防雨,风刮不跑雨淋不透。结构是下面细小,往上逐渐变得粗大,一层一层扎扎实实往上叠加。垛顶的形状像草房瓦房屋顶一样,但其四面都为斜坡。坡上撒了麦糠封顶,或者用稀泥和麦糠抹一层封顶防雨。这样高质量高难度的麦秧垛,需许多人连干几天才能完成。

十六、 暴 风 雨

那年,广播网预报,三天后有大到暴雨。

全村一声令下,全员立即上阵抢收。小麦还不太熟,原本计划再烤三两个日头。没办法,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到嘴边的香饽饽烂在地里。雨情就是命令!全村老少一头冲进田里,只见满山遍野都是人。大伙疯了似地从虎口夺粮,个个忙得像前线冲锋陷阵的战士。

哪知第三天早上雨提前到了。大家只能冒雨突击,兵分三组:收割、抢运、打场同时进行。这时已顾不得晾晒麦捆,连麦秸都不铡,小麦连秸带水直接送进机器,把机器都憋死多少次。一切都来不及了。兄弟队还在等着用机器呢。打完场的人也不能停歇,立即冒雨与割麦组会师拼抢收割。搬运组继续搬运麦捆。个个满手满身是泥巴、灰尘和雨水、汗水,衣服像从浑水坑里捞出来似的,紧贴在身上。

夜幕降临照干不误,漫田遍地星星点点,灯火闪烁、人影晃动。如此这般,一直全力以赴百米冲刺,突击几个昼夜、几乎没合眼。小麦才收获大半,只好中止。麦地像个稀泥潭。没割的麦子,只能干瞪眼瞅着烂在田里。等这场鏖战结束,因忙累雨淋又很少睡眠,大部分社员都累趴下、感冒、病倒了。已脱麦粒,连泥带水分到各家分别晾晒、否则非烂不可。

这一年麦季,家家户户炕上、地面、草棚、厢房、平台顶上,到处都晾晒着麦粒。为防霉烂,许多家庭还专烧土炕烘烤小麦……

现在好了。累死累活的三夏已成往昔回忆。这次回乡,进村便见得街边、房前屋后到处是轿车、面包车、拖拉机、农用车、大小卡车,及各种农用机械。实地一看才知道,当今麦收早变得轻松了,与40年前完全两重天。农业几乎全面实现机械化和部分自动化。

以小麦为例,从耕地、播种、喷药、施肥、除草、浇灌、收割、运输、脱粒、扬场等,都有现成的机器设备。乡亲们简单动动手脚,有些活一会儿便“自动”干完;乡民拿着麻袋往地头一站,等着装收获机吐出的“成品”麦粒,还省去了打场、扬场等劳作。

听着街坊邻居的介绍,很是感动、感慨,差点落下泪来:农家终于“解放”了!长年累月土里刨食的父老乡亲,终于过上了好日子。党的富民政策、现代各业科技的发展,给农村带来巨大实惠,“三农”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个贫穷落后、受冻挨饿的年月,一去不复返了。

【净字数15,000—字】【全文完毕】

---------------------------------------------------------

【净字数—字】【2016-6-8 / 20:58定稿/

再通改2遍】、【2015/—20:18】

【2016-9-11/20:30—2016-9-12/02:38再次修改充实定稿】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66137/

炎炎夏日麦收忙(散文)【3-3:下】米粒满仓(山东烟台尹宪辉)的评论 (共 2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