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瓦窑

2016-06-23 08:57 作者:Queen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瓦窑

作 者:盈月

步入一定的年龄,有很多东西不舍得用文笔去素描,也往往是因为觉得描画不好,会曲了想表达的韵味。而我偏偏又是一个堪怜过去事情的人,比如我最近常常想起幼年时期很多有趣的事情,想着想着会发呆,会偷偷地笑,有时候还会有莫名的湿了眼眶的伤感。更多的是感念和父母亲一起走过的岁月父亲快年过七旬了,说实话,我笔下真的未曾真切地描述过这个在我生命里高大的像千年树木一样的人。因为真的怕书写不好,浅薄了这一番重如山岳的养育之恩。

而今我坐在桌前读着几篇文章,突然想起二十年前父亲做过的营生,烧土砖和土瓦片。那时候包产到户已经七八年,家里种地还是稀缺,温饱问题勉强得以改善。人们开始废弃窑洞,修葺屋设,除了需要土和木材,就是需要砖和瓦片。远处的买不起,父亲那时候会在外地做点营生,就在陕北、陕西地区跑,渐渐学会了一些做砖瓦的手艺。在我眼里父亲是一位有智慧的男子。年轻时候长得就十分英俊,且天资聪颖,学什么都学得会,一双巧手,差不多能巧夺天工。修房做木活、修农具算得上是农家地里的技术人才了。父亲没上过学,却自己识字,识的字能读通白蛇传、杨家将等过去一些流传在民间的书,更是能绘声绘色讲给我和母亲听。还会给大人孩子打屁股针。那时候孩子生病,要打青霉素和庆大霉素,除了本村的一位土医生,就是我父亲会打。说完了这些引子,还是回到瓦窑的回忆里来吧!

父亲学会制作土瓦和土砖后,第一个在村里挖了一个窑洞,组织人们开始自己烧制砖和瓦片,一方面可以用以自己新建房子,一方面可以卖出去补贴家用。瓦窑需要建在有水的地方,我们村子在通往外界的路边低洼处有一条常年不会干涸的小河,那时候水流大,水从大山根底流出来,清澈见底,除了不能人饮用,牲畜和洗衣服常用这里的水是足够了。父亲选好地址,开始箍窑。窑洞箍好后,在种后和秋收后天气不冷和地里不忙的时候就开始运作。我记得最先的一道工序就是打泥,你要选好土然后和水再连续用器具敲打,直至泥硬度和细腻度刚好,然后至少要做好两面泥墙,足够烧制一两窑才能行。做砖头的是人们自己做的木头模具,瓦片也有专门的模具,说起来这道工艺道和陶瓷手工艺制作有点相似,只是没有后续的细致描绘和上釉这一环节。小时候我常常给父亲往瓦窑场地送饭,就瞅着父亲或者村里的叔叔在泥土做的房子里制作瓦片。刚做好的瓦片是圆柱状的,叫瓦罐,要放在太阳下晒,等到稍微干点但还有软度的时候再放上罐子一样圆形的模具在圆柱周围拍打矫正,随后再晒,等晒得差不多半干状态,就用镶着铁丝沟的筷子在圆柱内部沿着模具刻印的凹出划出一条能将它完好掰开的线条。这个工作我倒是做过很多次。因为给父亲送饭,也是替父亲出一点力,让他多休息一下。

瓦罐晒得快干了,就可以一层一层地垒起来,垒成倒金字塔,看着格外有意思,到现在,我还有一张和我外甥在瓦罐墙下照的一张照片呢。烧制瓦片害怕天气突变,合伙的家人要全体出动,抢救那些瓦罐。等到瓦罐完全干透,就可以将它掰开四页,瓦片就就成型了,这个工作其实蛮有意思的,瓦罐握在手里,先要轻轻地用石头敲开两半,在两半对敲,就很顺利地将瓦罐变成四页瓦片了。然后就是装窑,就是放到窑里烧制,装窑也是很辛苦的,一般都是合伙人的家属出一到两个,大家接龙传递,这个活我也干过,母亲因为家里忙,哥哥们要帮忙地里,所以我就得顶替家里的这个位置,用自己一双不大的手接过那厚厚的一摞子瓦片递给装窑的叔叔。一窑瓦片装好,就开始点火烧制,父亲说烧制最难,火候要掌握,天数也要算好,不然一两个月的心血就白费了。一般烧成功的瓦片都是蓝格茵茵的。烧的不好的就成了蓝中带黄或者褐色的,这种瓦片也能用,只是只能用来修建一些牲口棚之类的。父亲烧制的瓦片自然要比其他人烧的好一些,早些年也赚了一点点钱。我们家搬的新院子,用的一些砖和瓦都是父亲自己烧制的。这个土手艺活在村里持续了好几年,再后来,人们发明了制瓦机,手工这种的逐渐淘汰,父亲也用制瓦机做过一两年,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渐渐也不用这种土瓦盖房子了,替代的是现代工业先进制瓦机造出来的红色瓦片。父亲挖的窑洞荒废了,制瓦机也成了烂铁一堆,父亲便卖掉了它,贴补了家用。(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时过境迁,人们渐渐都习惯在外面寻求发展和营生,家里的过去的地也慢慢地荒废,那个瓦窑早已破烂不堪。只是偶尔经过,看见群草丛生,仿佛诉说着人们过去的历史,走过的艰辛历程。过去烧瓦的时候,合伙人们在做好一窑瓦就会轻松地坐在那里,泥手泥脚地吃着馍馍说笑着,那一幕幕景象似乎定格在历史中最不起眼的角落。或许父亲还记得,或许他不愿意记得,毕竟那都是艰辛的岁月。我之所以记得只是处于孩童时期的好奇和贪玩。拿着一块泥巴可以玩很多游戏,拿着镶着铁钩的筷子可以很快地划完那些瓦罐,还蛮有成就感的。或者央求父亲给我捏个泥鸽子或者哇喔儿(空心球体,上面有三个洞,可以吹乐曲),放在窑里烧出来,不要摔烂的话可以玩很久。

而今父亲地也种不了了,因为生病,身体已经开始衰退,随着哥哥去了西安。村子里这些年国家扶持建设,蓝色瓦片的房子早已被拆迁了一大部分,代替的都是红砖到底红瓦盖帽的的房子,人们的生活也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犹如父亲所说,世界变了,塑料代替了很多东西,新型的工业早已淘汰掉了传统的手工业。那段关于手工制瓦的劳作渐渐也被历史遗忘。人们终究争不过岁月,留下来的只能是无限的怀念和回味……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47666/

瓦窑的评论 (共 10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