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难忘乡下老家的水缸

2016-05-23 17:08 作者:范风永存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乡下老家每户人家至少都有一口水缸,洗锅刷碗洗脸烧饭都用水缸里的水。为取用方便水缸无一不摆在锅台的旁边,上面盖着杉木板做的盖子叫水缸盖。水缸是用粗陶做的,上面大下面略小。外面有着山里萝卜丝般的简易花纹,里面光滑,里外都曾上过一层薄薄的釉。

水缸大小不等,一般的人家都用三担水的缸,光棍或孤寡的老人都用一担缸,我见过的最大的水缸是老地主家的,够着大人脖子般高,大人牵着手五六个人围不上,据说能装百担水,就放在自己的家门口。地主家房子很大很多住在村子的中央,虽屋旁有一条不到两米的小山溪,但长年干涸的时间多,那水缸里的水是用来防火用的。

六九年生产队办饲养场,当年的癞头队长一声令下,十几个青壮年的社员同志们七手八脚的用了半天的时间才把大水缸移到唐姓人家香火厅改制的饲养场。不过大水缸的功能改变了,不再用来装水而是腌制猪草。黄花草鲜嫩猪吃但放不长需要用食盐来腌制,腌制黄花草需要用脚踏实,这个时候是村里小鬼们最为开心的时候,小伙伴们争抢着叫饲养员莲花娘抱着进水缸。莲花娘面善好商量,人矮的她也是垫着凳子把小孩抱进水缸的。已经进去的高兴地“嗷嗷”叫,在外面的看不见里面的同伴急的直跺脚,性子好的莲花娘总是说:“不急,不急,五人一趟轮换着进去人人有份。不过大家不能偷懒要干活的,把地上切好的黄花草弄到大缸里去!”大家见四周没有什么可用的工具便用小手抓着散乱的向着大缸里扔,弄得里面的人满身都是黄花草,但还是乐此不疲。大水缸缸口有着厚厚的缸沿,宽度足以放下一个小孩的脚板,胆大的小鬼敢沿着大水缸上的边沿走,但每每被莲花娘喝住不能尽兴的玩。

后来饲养场不办了,大水缸也不知被哪个缺德鬼砸了个大窟窿。人缺胳膊缺腿的还能活,水缸有了个窟窿还能有什么用?可惜一口古老的大水缸算是真正的报废了。别说是一口大缸了,就算是一口小水缸能立在四散里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水缸是耐用品,一般都是祖上留下来的,在不通公路的过去,就算一口小小的水缸也要从二十五里外的大洋集镇上雇人抬回,这么大的水缸真不知老地主家当年是怎么弄回来的?

老地主土改时怕被枪毙吞金而亡,老地主的儿子鸿贵早已被村里人“收拾”的服服帖帖,只有不怕虎的初生牛犊老地主的孙子“猫狸”敢与队长论理,“队长,我们家的缸被社员砸破了,生产队总要赔吧?”队长没想到一个老地主的后代敢这样责讯地头主、土皇帝,简直是反了天了,“好你个地富反坏右的后代,你想反攻倒算呀!当年分了你爷爷十来间房屋连屁也不敢放一个。今儿个砸你一口缸又怎么了?”裹着小脚每次大队生产队开批斗会都要挂牌陪斗的猫狸奶奶听见两人的争吵声忙跌跌撞撞的赶来,拉开不知天高地厚的孙子对着队长说好话,“队长大人有大量,我孙子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就不要跟他一般计较了,队长说得对,孙子不懂事‘牛头都去了还在乎什么牛尾巴’?” 当奶奶的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不想看着年轻的孙子到时被队长穿小鞋挨批斗,影响娶孙媳妇为唐家留后,便连拉带拽拖着忿忿不平的孙子回了家。

村里人吃的用的都是村前十多米宽的山溪里的水,山村里每天起得最早的是那些挑着水桶的人,再晚了村子里勤快的女人会捷足先登到山溪里洗衣服。村子离山溪有二三百米路,每天挑三担水少说也要走三四里路,对于干惯了体力活的成年人算不上什么累活。上了年纪的老人就算每天挑上一担水也不是件轻松的事,而且感觉一年比一年的重;山里的父母都不宠自己的小孩,像挑水这种简单的体力活父辈们会早早的甩给孩子们,哪怕他只有小小的十来岁。(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对家里的水缸、水缸里的水有着有着深深的印象,有着刀刻般的记忆

早上起来洗脸拿木勺从水缸中往脸盆里舀水,母亲会吩咐一句“少舀点!”,木勺中的水便倒出一些于水缸中。放学后的傍晚每天必须出去干活,或拔猪草或打柴,晚上回家脚盆中的洗脚水也必须兄弟姐妹的脚轮流的过一遍。为了省水,过了清明节母亲就不让我们在家洗脚了,统统赶到小溪里就着尚还冰凉的冷水洗。山里的人们一整个的天都是不洗澡的,不是懒惰而是没这个条件,干活出汗了浑身难受最多也就是从锅台上的汤罐桶里舀点热水擦擦身。等到来年天,小孩子的身上至脖子上已经积起了厚厚的一层污垢像是刷上了一道厚厚的黑漆,大人们打趣道:“把你身上的污垢洗了可以当肥料肥上三亩田。”

我家的水缸比起别人家有些特殊,水缸盖就是一家人吃饭用的桌子。父亲有三兄弟而爷爷手上只有一张八仙桌,分家时我们家没有分到吃饭的桌子,在以后的日子里只好将就着把水缸盖当成了八仙桌,这样的日子过了许多年。有一次母亲不知说了一句什么话激怒了原本就脾气暴躁的父亲,父亲举起钵大的拳头一记重拳狠狠砸在水缸盖上,已有些年头的水缸盖碎成个稀巴烂。“桌”上的菜碗有的掉到了水缸里,有的蹦到了地上破了。山里并不缺做桌子的木头,也不缺做桌子的木匠,只是舍不得本来就紧巴巴的那几个钱。这回父亲没辙了,只好下狠心雇木匠重做了水缸盖和别人家都有的八仙桌。

我接过父亲挑水担的大任是在十三岁那年,有天父亲清早误了挑水的时间,山溪里的水被洗衣妇女还有早起的鸭子弄浑了,父亲只好挑起水桶到村对面山垅里的小溪挑水。那是一条很少有人走的路,父亲挑着满满一担水小心翼翼走在长满了青苔的石子路上,脚一滑重重的摔了一跤,幸好水桶没摔坏,人却瘸了,挑着一双空水桶一拐一拐的回了家。

母亲身体一直不好,做不得重活,也不去生产队挣工分只在家看小孩。我是家里的长子没得选,水缸不能空着,用的可以节约,但烧茶做饭还有喂猪的水一刻也少不了,一点也省不了。

我至今仍记得第一次挑水时的场景。山里挑水用的扁担有些特别,名字也有些怪叫扎榨钩。扁担料选用深山老林里有些年头的硬杂木,做成的扁担没有两百多斤的重物别想把扁担压弯。扁担的两头穿系着铁匠打造的物件,上半部分中指般粗的铁棒缠扭着花纹一头与扁担头活络相连,中部有个圆圆的小铁环,下半部分的铁棒的末端是弯弯向上的钩子,上方与小铁环相连,整个铁件扁担头和中间的铁环部位都可以折起来,拿起空扁担就是一阵“叮叮当当”作响,简直就是一件构思巧妙的实用工艺品。我担起扎榨钩上肩弯腰把两个铁钩钩往水桶的两个提手上一挂,站直了水桶底部离地只有够塞进一个脚掌的高度。我挑着空桶两手抓着水桶提手使劲的往身边靠,怕的是第一次出门挑水不要水没挑回水桶倒磕破了。为了挑回干净的水,我没有选择像父亲那样的冒险,我趟过山溪来到了山溪与小溪的交汇口用木勺一瓢一瓢的往水桶里舀,舀了差不多有半桶便掂掂分量与平时上山砍柴时的斤两做个比较。砍柴路远,长路没轻担。挑水路近,是否可以比柴火重一些?我心里有些纠结,挑轻了得多跑几趟路,挑重了肩上火辣辣的是否吃得消?我权衡再三还是选择了后者。我挑着半桶多的水小心地踩着打滑的河卵石刚走了一段路就感觉今天的选择是错误的,肩上像涂了辣椒水,脚上像灌了铅,胸口像压上块大石头-----,我不得不找个相对平整的地方歇下来。我重重地喘着粗气,按了按砰砰直跳的胸口,铅重的两脚轮流提溜着活动,把扎榨钩往水桶上一横便就着扁担一屁股坐下了。那次第一趟把水挑回家记得清清楚楚路上一共歇了三次,后面的五六趟采取少量多跑的方式,虽然路走的多了,但肩上的负担减轻了。

随着年龄的渐渐增长,每次担水时水桶里的水也慢慢增多了;我随着岁月逐年长大,爷爷奶奶不经意间衰老了。大伯叔叔在外地工作,于是爷爷奶奶家的水缸理所应当的成了我挑水的重要一环。

八十年代初,学校毕业的我去了外地工作,父亲又重新挑起了水桶担。我惦记着家里还有爷爷奶奶家的水缸,水缸里的水成了我挥之不去的一块心病。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见有人用手动的压力泵一高一低的在压水,我过去试试,不用很大的力就可以流出哗哗的水。我像发现了新大陆兴奋不已,这给了我很大的灵感,老家何不在原来水缸的位置挖口水井呢?然后装上手动压力泵就再也不用到山溪里挑水了。我真为我有“如此伟大”的发明而骄傲!连写信告诉父亲我的好主意,并且跟他说,如果可以我马上买下人力压力泵寄回去。

我一直等着父亲的回复,甚至问好了压力泵的价钱,想象着父亲看到儿子的信该有多么的高兴,“从今以后我家再也不用去山溪里挑水吃啦!”这在四面环山的四散里家乡是一件多么值得炫耀、值得自豪的事呀!

回信终于在半个月后收到了,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信封,父亲歪歪扭扭的笔迹展现在我的眼前。来信首先对于我的心予以充分的肯定,接下来的一段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我是一个生产队长,更是一个党员,我接替癞头当队长已经多年了,看着乡亲们还在重复着几百年的“挑水老故事”我心里惭愧呀!压力泵虽好,但只能解决我们一家子的吃水问题,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做法会让信任我的社员同志们寒心的。”看着看着,我的眼睛湿润了,“托集体的福,托大家的福,幸好这几年大家能吃饱饭了,集体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准备今年春节前全村通上自来水,过上城里人一样的吃水不用挑水桶的好日子!”是啊!自以为“满腹经纶”的我比起大字不识几个的父亲来真是汗颜,我想得更多的是自私的“小我”,而父亲想得更多的是集体的“大我”,思考得最多的是如何让乡亲们过上幸福的好生活

那是三中全会“包产到户”前大集体的最后一年,历史会记住那一年。我们村终于通上了寐以求的自来水,村民们告别了吃水靠水桶挑的日子,世代流传的水桶、水缸还有那叮当作响的扎榨钩成了记忆中美好回忆

深受群众爱戴的父亲也从原来的生产队长当到了行政村的村主任、村书记,一干就是二十余年。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40962/

难忘乡下老家的水缸的评论 (共 7 条)

  • 心静如水
  • 水墨雨嫣
  • 雨袂独舞
  • 歪才(卢凤山)
  • 襄阳游子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水缸大小不等,一般的人家都用三担水的缸......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