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初春的内蒙

2016-02-22 10:42 作者:道法自然  | 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大地一片苍茫洁白,偶尔露出的树枝如放在白纸上的干草,僵硬稀疏。远处散落着或多或少的黑点,走进了才知道那是牛、羊、马儿在找寻着吃的。这时已不是什么内蒙小肥羊了 ,皮包着骨头,风凛冽中小心地挨着日子。无着无尽的日已经几个月看不见地面的沙土了,若不是路旁稀疏的村落房屋上冒着几缕青烟,心头便疑惑此时这里还有人生活吗?加油站有人没油,高速收费站大多是杆起车过,看不见人影。有的只是长长弯弯的柏油马路,望不到尽头。呼啸着吹起的白毛风,凛起厚厚的积雪,小车们如甲壳虫般踌躇前行。

工厂、烟筒、公路、铁路在寂静的草原上微含着一点动意,刺骨的风雪把我们裹挟起来,瑟瑟发抖,恨不得把所有的衣服都穿在身上。把躯体里仅存的能量包了又包,藏了又藏,生怕在哪个角落里跑掉。只有东方升起的缕缕霞光,照耀着眼睛的时候,才给了我们一点暖的意思,美的向往。

的内蒙就是这样,别处都春风拂面了,这里依然是白茫茫的一片,似乎没有任何的变化,什么春意盎然、春暖花开、杨柳春风、春风得意在这里没有任何用场。企盼的心中带着期待,怎么还是冰雪,冬天不是过去了吗?为什么还赖在这里不走呀?时而泛起一阵儿的焦躁。

就是这么个地方 ,大半年的冬天,其他几个月才是春、、秋,它们几个自己去分吧,说只有夏天也可,只有春秋天也行。总之那些歌颂春、夏、秋的词汇在这里被一阵狂风都刮得无影无踪,模模糊糊。

这就是内蒙的冬天,人们在冰雪覆盖下活动生存,吃肉、喝酒、穿棉皮袄,设备管道做保温,车子带防滑链等等一切,都是为了御寒、防冻、防滑。连山上的动物也是多挖洞,挖深洞,以便隐藏、储粮、繁衍生息。

寒冷的季节只属于生命的强者,弱小的身躯在这里只有一种选择 ----冬眠,无论人与动物。所以北方的汉子必须高大健硕,女子必须肥美丰盈,否则这个冬天是不好过的。自身能量的高低自然的显现出来,分出了层次。能量高、大者就成了大哥、首领、大当家,单薄的人寒冷就招架不住,只有听从、服从得份了,长此以往北方寒区便成了官僚主义的沃土,气候成了主要原因。东北的小品基本是猫在屋里的活动,两个人或一伙人饶舌斗嘴,打情骂俏、品味不高、语意不深、缺乏文化底蕴。只有北方的几个省份看,看着跟着傻笑,没什么意思,似小孩子做游戏,完全是小范围的文艺活动,自娱自乐。这也与气候有关,思维得不到舒展就转向拐弯了,就像是人一出门就冻回去了一样。(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南方地区(主要指长江附近及以南), 由于气候常年湿润暖和,人和生物都能自由的伸展腰肢,不需要穿多厚的衣服防寒,穿多了反而妨碍了皮肤的呼吸。更不需要大大的食物能量就能满足活动,发挥自身的潜能。所以南方人饮食清淡,食量小,照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柯争流。有事情也能坐下来民主商议的多,而不是对错都由老大说了算,民主气氛浓厚,均能发出自己的声音,个人的意见。这也是南方人独立性强,个性发挥好,个个争相当老板的原由,当然还有地利的因素,那要另当别论。

中原区域既不像北方常年寒凉,也不是南方的潮湿燥热,而是四季分明。春夏秋冬的节令可以感受出来。自古到今的文明发源地,中原文化、齐鲁文化、三晋文化、渭河文明 等均在这一区域形成并向外辐射。在这里立春(俗称打春)了,就知道冬天就要过去了。立夏到了,冷风暖风交接完毕,天就热了,衣装就要减了,小麦逐渐变黄成熟,闻到麦香了,盛夏酷暑也就不远了。所谓一叶知秋,立秋来临,在树叶摆向上就有了变化,伴随着瑟瑟秋风,一场秋一场寒。农历十月过后便是立冬,添衣、储粮、备柴准备过冬。周而复始,经年累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山水风光,有落差才显其美。气象风云,有冷暖交错才变化万千。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万里路有气候的变化,风土人情的不同,感受和触动自然比单看书本记忆的深刻,理解的广泛。 有时间就多走走、看看,感受自然,理解自然,道法自然。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17782/

初春的内蒙的评论 (共 6 条)

  • 老夫子(熊自洲)
  • 襄阳游子
  • 艾葭儿
  • 饭袋
  • 雪灵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