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屋》

2016-01-29 14:01 作者:浮光掠影  | 13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文/向江南

序言:从笔者在老屋(祖宅)出生后,奶奶陪伴笔者在老屋里读书写字,度过中学时光,笔者姐姐在(1997年)幼年不幸夭折,后爷爷在(2004年)相继溘然逝去。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奶奶一个人十多年在老屋独自的坚守,期间祖母用坚韧的意志默默的坚守,直到我们一家搬离(塆里祖宅)到新居落成。20多年来,老屋历经了风,见证岁月。也描述了老屋天、秋、季三个时节的景象,同时也表达对祖父祖母,姐姐的深切怀念人生幸福生活其实都是最简单的,期望一家人都能够生活幸福平安。只要去努力,一切都会有的。也对曾经帮助过笔者一家的乡邻右舍表示深深地感激

老屋在塆里东头的最末端。打记事的时候起,我就是很依恋老屋的。不仅仅是因为老屋是祖父祖母这一辈人历尽艰辛,亲手筹建起来的。更重要的是,在过去贫瘠的岁月里,他陪伴着我无忧无虑的童年和中学读书的时光。老屋承载着我们的出生,成长,远行,留给我们无法忘怀的温暖记忆。许多年过去了,老屋早已融进了我们的血脉里,留在记忆的最深处。

起风雨之时,一家人待在老屋里,就是最温暖的。母亲总会点起如豆煤油灯火,幽若的光亮摇曳在晚风中,我们都围坐在方桌边,感觉十分的温馨。孩提的时候,我非常顽皮,每次都是疯玩到很晚才归家。回家的时候总要经过后背山边一段僻静弯路。乡村的夜晚,异常宁静,月初的夏夜没有一丁点月光。漆黑的夜空,风儿微凉。丛林里蟋蟀窸窣的叫声,还有山上松风随风摇曳着枝蔓,透过点点星光,影射下斑驳的影子,不断的晃动着。我幼小的内心难免会生出丝丝恐惧。但只要看到老屋房窗里透射出的灯光,心里就不会害怕了。灯光幽若,却像冰心老人笔下的小桔灯,给我带来了光亮和前进的勇气。这也是多年后,我依然对各种灯火十分痴迷的原因。我不会惧怕黑暗,却一直向往着光明。

老屋是按坐北朝南方向建造的,背后远处青山峻岭下是层层的梯田,春耕时分,种稻栽菜,呈现出一片勃勃的生机。记得小时候,老屋的面前是一大片向下倾斜的杉树林,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听父亲讲,老屋地基原来是一大块水田。建造时,按照农村功能,在面前规划出一大块空地。收拾平整清扫干净一般作为农忙干活,或平常我们嬉戏玩耍的场所。宽敞的操场边上,是一条沟渠,用以排出西边山涧流淌下来的雨水。屋东头不远处起先有一片茂盛的竹林,旭日东升,茂林修竹的景象一直萦绕在心头。在读书人的眼里:“居有竹,食有饭”是一件非常雅致的事情。屋东头的操场上爷爷栽有一棵梨树,树长了十多年。梨树枝繁叶茂,树干冲天,高度远远越过了老屋屋顶。每逢秋收季节,结出的果子肉质甜脆,鲜嫩多汁。西边山涧水不断冲刷,形成了一个小溪池,一汪泉水,清澈见底。青石板相间其中,也是我们小孩子窜上跳下,戏水嬉戏的好地方。溪池的沙子,加上灶膛里的柴木灰,常被我们用来清洗水杯里的茶垢,效果非常的好。有时候我们也会在溪池里捞些小鱼小虾,配上干辣椒,放上油盐,蒸着吃,就是一道回忆中的美味菜肴。小溪渠上石板桥,通向塆里。我无数次迈着轻快的步伐,踏过小石桥,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老屋整个周边面积约有七八亩的样子,向四周绵延开来。勤劳有见地的父亲,总是花着心思规划着这一片属于我们一家的家园。这里安排种菜,那里规划一片瓜地,种什么菜,载什么果树,都是有讲究的。我年少时父亲总是说要在老屋头两边种上桂花树、茶树。总是想着日后金秋十月,桂花飘香的情景。也能够畅想着日后茶树芽苗泛青之时摘下来,杀青炒干水分,喝一口自己种制的粗茶。不过这些年,桂花飘香倒是闻到了,只是没有想象中的香而已。自己摘种的茶叶好像也喝过几回,味道粗劣却透露出一股清香,茶叶里面浸润了辛勤的汗水和期待,让人回味无穷。

老屋所处的位置,环境清幽静雅。门前的水渠自西向东流向村外渠道里,周围岸边稀疏的栽种了些树木。整个环境,依山而建,傍水而居。整个祖宅共三列,西边厨房半列,显得端正雄伟。不得不相信,当年盖房子时爷爷奶奶肯定请过风水先生看过了的。茂林修竹之下,土砖瓦房,蓝天白云映衬下的老屋,井然有序。人居住其中,闲适恬淡,清幽静雅。风拂过老屋,四周树木婆娑,茶树、桂花、各种果树散发出阵阵清香。(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出生的时候,正赶上炎热的夏季。听姑妈说当时家里乐开了花,亲人们都是喜笑颜开。我出生的时候皮肤白皙,圆脸,鼻梁高挺,眼眸清澈,小时候样子比现在可多了。岁月留下的痕迹,让我更是怀念小时候的时光。值得庆幸的是,我依然保持着那份情怀和纯真。天气炎热的时候,家人都会搬出竹床,门板,整齐的摆放在老屋面前宽敞的空地上。擦干净的门板与竹床拼凑成很大的一张床,一家亲人们都会在外面乘凉。懒洋洋的躺在竹床上,看着天上的明月,听着大人们娓娓道来,牛郎与织女鹊桥相会的爱情故事。还有民间传说,说在苦瓜藤下,头顶米筛,屏气凝神,在月圆之夜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当时是很相信的,也期待着牛郎能够早日与织女成功相会。嫦娥奔月的故事,吴刚砍桂花树也经常会讲起。幼时的我们经常是天真的直勾勾的盯着月亮里面的阴影的地方在看,看着看着仿佛真的看到了一个成年人手拿着斧头在砍树呢。有时候碰到表哥表姐们回来了,我们会即兴高歌一曲。做着一些滑稽的动作,欢声笑语回荡在乡村塆落里,给平凡单调的日子增色不少。老屋发生的事情太多太多,很多都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暂时遗忘。在特定的环境和空间里,也会在心里重新泛起涟漪。

从记事时起,父亲常年在广东打工。爷爷奶奶那时身体很硬朗,也很能干。母亲在家辛勤的操持着家务,大多数时间,都可以看到妈妈忙碌的身影。流年似水,我也长大了。我是到七岁时才被家长硬拉着送到村小去上学,小学直接上的是一年级。因为我天性好动,秉性顽劣。成长的过程中,没少挨鞭子。在欢乐和痛哭中充实着我的童年,也在瞬间长大。上了半学期的学,开始喜欢上读书。每天也能不由自主的背上书包蹦跶蹦跶的走在上学的路上。越过小石板桥,路边的树木,花草,这一切都让我欣喜不已。时而像风一样飞奔,时而驻足看着沟渠的鱼儿畅快的游着,时而抬头望望头顶飞过的儿…更多的时候,手上总会拿一根小木棍,见草就砍,亦或是刺,学着古时候江湖侠客一样,仗剑天涯驰骋。小黄书包是哥哥给留下来的,姐姐读书时也应该挎过。现在,记忆里仍在的小黄书包早已在岁月旧物清理中消逝殆尽,化作尘泥。小时候虽然我是异常的顽皮,不过还好,我还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读书。放学回家后,无论多少小伙伴在边上玩耍,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做完老师遗留下来的课外作业。可以感受得到一个毛头小孩趴在老屋面前的小板凳上认认真真的写着作业,我相信这一幅画面应该是岁月里最好的记忆。

屋东头的梨树花开的正好。白的梨花,不由得让人想起了,散文《梨花落》里面略带伤感的词句,“梨花落后,永不相见”。梨树长了很多年,才有了挺拔的身姿。夏末秋初时候,满树的梨子挂满其间。乡邻们到家里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热情地端来刚摘下来的梨子招待大家。妈妈在村里砖窑厂做事的时候,有时候也会摘一篮子梨子去带卖。说是售卖,但更多的时候都是送给工友们吃了。很多人会说母亲很傻,总是不怕吃亏。母亲做事勤劳扎实,时常告诫我们做事宁肯自己吃亏,也不能昧了良心。潜移默化之中,也影响着我们兄弟姐妹。

时至今日,我才深刻的明白,家庭教育是十分关键的。父母言传身教就会给儿女树立一个非常好的榜样。我理解母亲的心里真正的想法:今天我对你们好点,希望以后你们能够善待我的家人和儿女。妈妈是如此的伟大,也只有做儿子的我才能够深切的理解作为一个母亲的良苦用心。

1997年夏季,那年我八岁,正上小学二年级。我清晰的记得那时刚过六一,姐姐不幸溺水身亡。悲天悯人,全家哀恸。小时候家里人都要忙着做农活。我很调皮,更多的时候都是姐姐带着我玩。跳橡皮筋,还有女孩子玩的游戏,我有时也会参与其中。往事如烟,点点滴滴,沉睡在内心深处,记忆翻涌起来还是清晰如昨日。花季的年纪,突然夭折,给我们全家带来了深深的伤痛和震颤。那天下午,天有些阴沉,老天仿佛也在伤泣。姐姐临走时穿着的花衬衣,棕色的裤子,脚上一双朴素的单鞋,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我永远忘不了那天下午的画面:姐姐躺在梨树下铺开的木板床上,眼睛紧闭,美丽的脸庞显得有些消瘦。静静地躺在那里,安详的模样,让人更加伤心欲绝。那时我还不是很懂事,我用手触摸着姐姐脚的时候,身体的余温早已褪去。身体已经是冰凉冰凉的,当时还不没有真正明白什么叫离去。情深缘浅,今生离别;永不相见,只待来生。在我幼小的心里,也一直挥之不去。风轻轻的吹,空气凝固在这安详的夏日。我的亲姐,走完了简简单单的短暂一生,生命如惊鸿一瞥,本应该天真烂漫的年纪,刚满十二岁就这样夭亡了。学校的老师,生前的同学都过来相送最后一程。上山下葬那一天,同窗们写出一篇篇关于《花祭》的悼文在坟前火化。苍山无语,树木无声。剩下的只有掩映在青山林中的一座小小的丘冢,和“六一”会演登台独唱的歌曲《长城长》,在记忆岁月里不断的回响。

我上初中的时候,更多的时候都是奶奶带着我们。照顾我们的饮食起居。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起,母亲就跟随远在千里之外的父亲出去打工去了。每到临近过年的时候,爸回来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父亲在,头顶上的天就在。一家人在一块,才能真正感觉到家的温暖。初中上学,每周都要走七八里山里往返于学校与家之间。脚上穿着的回力鞋不知道走过多少琐碎的山路,绕过多少道山岗,日出迎来日落。老屋承载了我们多少童年的想。每到夜幕降临时,我经常会端坐在书桌前,奶奶随身坐在书桌边,也会做着一些缝缝补补纳鞋底垫的活。多少个静谧的夜晚,只听到笔尖沙沙写字的声音。有多少回这样的夜晚,奶奶就会在身边陪伴多少个夜晚。看书写字累了,就会认真的听奶奶讲那过去的故事。旧社会匪夷所思的陈年往事,让我内心惊讶不已。但还是真实的发生在奶奶这一辈人的身上。窗外梨树婆娑,夏夜蛐蛐的叫声,月亮已经升起,晚风轻拂的夜晚,也伴着我向往远方的梦安静的入睡。在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也会静静的遐想未来的人生。老屋也承载着我羞涩懵情少年时光,也总是在心里泛起涟漪,读书岁月时暗恋班上的那位模样俊俏的女生。奶奶总会在入睡前帮我整理好第二天要上学的衣物。早晨醒来,总会看到一双干净的回力鞋穿好了鞋带,整齐的摆放在床头小柜上。奶奶都会看着我躺好在床上关好灯后再去西屋里睡觉,祖母细心的呵护着我们健康成长。乡间的清晨,充满了生机,美好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吃完了早饭,穿上奶奶给我洗刷的干净的回力鞋,精神抖擞,迈步走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踏实而又安稳。

爷爷读的书不多,可能因为这个原因,他非常重视我们读书。从小不知道在哪里学听到的《薛仁贵征东,薛平贵征西》演义,就经常讲给我听:唐王梦到应梦贤臣,日落西山一点红,飘飘四海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保主跨海去征东。爷爷的房间是在屋中间靠近西头,我小时候最喜欢蹦蹦跳跳的穿梭在老屋里面。爷爷做事很认真,勤恳扎实。除了上山下乡给乡亲们理发外,逢刮风下雨的时候就待在家里。做着一些修补整改的事情。记忆里最常见的就是在老屋大堂里,将平时棕树须绑扎在一起,用来打棕绳。绳子对于在农村生产的家庭户来说,作用不可小觑。挑驮担柴,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都会用到绳子。逢清明标坟祭祖,乡村风俗祭祖也都会在老屋里筹备进行。爷爷一生勤劳善良,声闻乡里。一生信奉“闲事莫管,见事不说;问事不知,无事早归”。看起来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但仔细想想,爷爷这十六字格言体现了很深的人生处世哲学。在当时所处的社会和环境,才能够明哲保身,一生平安。2004年4月的某天,记得是周五的样子,我还在学校里上学。凌晨,爷爷在家里突然就走了,临走时就只有奶奶在身边。正巧在头天大表哥和表嫂双双从黄石城里回来了,也许是爷爷冥冥之中在感召吧。一生的勤恳和善良,让爷爷得已善终。没有病痛的折磨,迅疾而终。这样也许是最好的福报。

爷爷走后,奶奶一个人住在老屋里。爸妈都常年在外面,过年才能回来。我们兄弟俩也从中学顺利毕业考上了大学,平常也是每年寒暑假才回家两次。老屋屋前屋后四周围都是空地,奶奶很是勤劳,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身子硬朗的时候,柴禾备的十分齐备。周围的空地都种上了可口的蔬菜,平时也照看着老屋边的果树,除草施肥,唯一欣慰的就是看着我们高兴的吃着树上摘下来的果子。东头山头上茂盛的竹林被乡邻逐渐的砍去,山丘也开始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的雄伟。周边的树木也陆续的伐掉,老屋周边也逐渐的开阔起来。东头空地上的大梨树也随着爷爷的离去开始树叶泛黄,逐渐的老去。最终被砍伐掉,当做柴禾扔进了灶膛里。天空依旧是静蓝纯净,小溪里的水还是那样的清澈。在这孤独寂寞的岁月里,我是多么的怀念奶奶做的饭菜,音容笑貌时刻浮现在眼前。总是在心里无数次的回想起,春暖花开的时候,秋高气爽的季节,亦或是大雪纷飞的冬天。我从学校放假归来,狼吞虎咽地吃着奶奶做的最朴实而又可口的饭菜,带着醉心的满足感受着人世间最幸福的事儿。还有那由奶奶亲手打理的菜园,现在几乎都荒芜在那里,长满了荒草野蒿。要不是有些零星的花儿,是看不到任何的生机。

后来,我们兄弟俩毕业了。到了大城市,也参加了工作岗位。家里经济条件开始好转了,也在村另辟他处盖起了楼房。从那时起,就老屋搬出来了,住进了新居。离开了老屋,告别了一段旧时光岁月。再看到老屋,往事重现。曾经发生在老屋里的点点滴滴,无论是人亦或事,都会让我们难以忘怀。时刻铭记祖父祖母的慈爱和教诲,积善纳福,谆谆教导。也时常感激在家里最困难的日子里,得到乡邻右舍的无私帮助和充满鼓励的眼神。这些都一直藏在内心深处,永远都不会遗忘。她们会陪伴着我们以后的人生。让我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更加热爱生命。也时刻鞭策我们在努力奋斗的时候,不要忘了敬天爱人。

春天的老屋,周边的树木都充满了生机,落英缤纷,满眼苍翠。这也是一年里最好的季节。春耕秋收,大人们都会在准备农忙的事情。田野里金黄的油菜花,吸引了一群群土蜂辛勤的采蜜。嗡嗡的飞个不停,告诉我们初夏即将到来了。夏天的老屋烈日炎炎,万里无云。不过有了树叶的映衬,凉爽无比。躺在树底下的竹床上,聊天饮茶,生活还是十分的惬意。秋天的老屋,树叶逐渐开始变黄。秋风扫过,落叶翻转着向地面落去,体验着时光岁月的交替,生命之间的轮回。冬天的老屋,银装素裹,是我们的温暖的精神家园。老屋顶瓦上都是厚厚的积雪,顺着瓦沿滴下来的冰棍链很长很长。天空灰蒙蒙的,有时也正在下着鹅毛般的大雪。冬季里,吃着妈妈亲手做的炖鱼火锅和可口的饭菜,享受这家庭最好的温暖时刻。

几十年过去了,老屋还是在那里。土砖墙显得有些破败,但还是保存着当初的模样。老屋历经了风雨,承载着我们两三代人的记忆,也见证过一段漫长的岁月。屋山头的横梁上长着的一棵野草,开着黄色的小花,在风中摇摆,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关于老屋的那些陈年故事… 【字数5699,原文略有有删减】

向江南,原名蔡晓杜,湖北蕲春人,文学爱好者,喜欢读书写作,旅游摄影。作者富有理想主义情怀,忠于内心,热爱生活。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13838/

《老屋》的评论 (共 13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