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戏曲声声小村暖

2016-01-29 11:08 作者:茫茫人海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戏曲声声小村暖

李海松

还没进腊月,故乡的那些乡土艺人就开始活跃起来,说大鼓书,唱落子(评剧),演皮影,耍戏法儿的,拉胡琴儿,吹唢呐,敲鼓打锣打镲的……忙碌紧张,他们走东村,串西村,进张家,去王家,自发组成各种戏班子,编词儿,排练, 置买行头,准备在正月里走村串户演出,闹个新,图个乐呵,混个脸熟,释放喜好,宣泄辛苦,欢喜欢喜。

尽管故乡居住在山峁沟畔,八山一水一分田,九沟十八岔,岔岔有人家, 但山里的文化生活在新正大月里一点也亚于城里,村村都头戏台子,庄庄都把戏曲演。三岔口是故乡的区公所所在地,那里的戏台子最出名,据考证,建于明朝洪武年间,风风雨几百年,依然巍峨挺立。正月里,戏台子每天都有大戏上演,评剧杨家将,白蛇传,岳飞传,三打白骨精,三打祝家庄,瓦缸寨,秦香莲,花为媒……成千上万的乡亲们不顾天气寒冷,路途遥远,穿着节日的新衣服,挈妇将雏,来三岔口看戏听曲儿,心里美滋滋的。

我们村的那个戏台子不大,但建的很精致,高高的地基,青瓦顶,木头梁,东西北三面,河卵石砌墙,南面大幕布为墙,幕布拉开,观众即可看到精彩演出,戏台内部为白石灰抹墙,墙上画着各样的评剧脸谱, 栩栩如生,生动传神,我到现在也不知道那些评剧里的人物脸谱出自哪位乡村土画家之手。

村里的小剧团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七每天都在戏台子里演一场评剧,今天《刘巧儿》,明天《小二黑结婚》,后天《铡美案》,再后就是《花为媒》,《夺印》…… 村里的老少爷们,闺女娘儿们是忠实观众,他们与剧里的人物同欢同笑,同悲同泣。(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刘巧儿智斗地主王寿昌,穆桂英上阵战敌寇,小琴,小二黑费劲周折终于成婚,黑脸包公怒铡陈世美,阮妈精彩报花名儿……赢得台下观众阵阵喝彩。而 秦香莲领着一对儿女住破庙,陈世美派人要杀害母子三人的唱腔,又会引起舞台下一片悲戚,哭声阵阵。 都骂陈世美喜新厌旧,应该千刀万剐。 以至于陈世美,法海,王寿昌的等反面角色的扮演者在村里都不受待见。

剧团里的演员是村里乃至全公社的”名人”,有很多”追星族”,品儿和晴儿是亲姐儿俩,说他们是山村”名伶”一点都不为过,姐姐晴儿扮演白娘子,妹妹品儿扮演小青,姐儿俩珠联璧合,唱红全公社。

二叔明春扮演的黑脸包公成为公平正义,铁面无私的象征,景山哥扮演的胡传魁,景峰哥扮演的郭建光,万英叔扮演的刁德一与电影里的人物不分伯仲。

公社的文艺汇演是展示各村剧团实力的最好时机,各村都使出恢身解数,拿出最好的阵容参加演出,我们村无论是演员,鼓乐手,还是服装道具都胜过其它村一筹,走到哪个村,都赢得满堂彩。 每年的文艺汇演肯定在全公社拿第一,有时还参加县里演出。回村后,乡亲们像欢迎打了大胜仗的英雄部队那样欢迎剧团 。

正月初八以后,唱皮影,说大鼓书,说快板,讲对口词,又成为小村戏台子里的重头戏,词儿全部是村里的土艺人自编的,村里演员自演,适应时代的变化,内容以歌颂毛主席,歌颂共产党,歌颂祖国,歌颂家乡风土人情为主打内容,生动形象,脍炙人口。

谁说我们庄稼人不懂艺术?谁说我们是下里巴人?乡村正月里的曲艺演出,那生气,那劲头,那火爆,那场面,你们那些所谓的阳春白,高雅艺术怎么能比呢?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13778/

戏曲声声小村暖的评论 (共 10 条)

  • 雪灵
  • 襄阳游子
  • 春暖花开
  • 江南风
  • 龙行天下
  • 荷塘月色
  • 听雨轩儿
  • 老夫子(熊自洲)
  • 沐子
    沐子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
  • 雨袂独舞
    雨袂独舞 审核通过并说 欣赏!问好作者!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