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是老师的宝贝

2015-12-11 08:40 作者:慷慨人生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是老师的宝贝

枝城中学 王德胜

一、一把尺子下,不是每个孩子都可能真正地成为老师的宝贝的。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教的每一个孩子都最优秀,这不能不说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罢了。因为几十个孩子,甚至是几百个孩子在一个班级或学校,就已经注定他们不可能一模一样,不可能一样优秀或一样不优秀。

承认个性,正视差距,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在一定时期内都有一定的进步,而不是要求所有孩子在一定时期都有一样的进步或成绩,就应该是一个教师很正常的教育心态了。把每一个孩子都教得那样优秀或教得那样差劲,几乎都是一样的不可理解的事情,这也完全不符合学生成长的规律和教育教学的规律。

可是,现实中我们往往又自觉不自觉地走进了那个所谓的美好的个人主观愿望的境之中,直至在这个梦境里亲自上演一出出或大或小的悲剧或闹剧。一切悲剧或闹剧的上演,都是因为违背规律不可为而为之造成的,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遗憾多多。此种情况的出现,是主观主义的恶果,是所谓的理想主义的罪孽。只有科学的现实主义精神,才是教育教学所应秉承和发扬光大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现实主义主张直面社会生活的矛盾。现实充满了矛盾,并在矛盾的转化中发展。在教学中,有主动和被动、积极和消极、主观和客观、难和易、快和慢、多和少、共性和个性、集体和个人等诸多矛盾。越是本着现实的、客观的态度,就越是会看到矛盾的此消彼长和事物的新陈代谢,就越是会看到社会的运动前进。越是直面现实,才会越真实地感受到学生的点滴进步。生活因现实而美好,教育也必定因现实而成功。那些空洞的、矫情的、病态的东西必然会无可逃避地被反感和排斥,那些自命“精英”、缺少真诚,与现实和大众隔阂甚深的自欺欺人的歪理邪说虚假学说,必然会毫不含糊地遭到嘲弄和遗弃。

这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不是没有出现过,那些虚假的荒谬的标新立异的不是没有被鼓吹过。最后呢,都只能是纸包不住火或玩火以自焚,像汨罗模式、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等等,这些笑话过去已上演,现在也在上演着,将来还会变着花样上演的,因为总有人喜欢标新立异,为了所谓的名利而不择手段地哗众取宠,哪怕是自欺欺人,他们有时候也就全然不顾了。最可悲的是,每一次总有那么多人还在大会小会上介绍经验,还在这媒体那媒体上宣传。教育教学要返璞归真,已经迫在眉睫了。不然的话,广大教师就极有可能被背上教育误人子弟的骂名,甚至被背上教育误国的罪名,虽然这些广大教师不是始作俑者,但真实地参与其中,甚至自欺欺人地卖命地表演,他们是脱不了干系的。虽然他们有很美好的主观愿望,希望着每一个学生在他们的模式中都个个优秀,都是别的教育模式所无法企及的,但这终究只能是一种注定不可能实现的美好愿望罢了。殊不知,在一个模式下,在一把尺子下,不可能所有学生都能成为一样的宝贝。

世上任何美好的事物,都能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和哲思的启迪,唯独这美好的愿望就往往最不靠谱。他们在某种主观臆想出来的模式中,把每个学生都想象成非常优秀的人,都是他们那个模式的神奇的产物,想象不成的时候就“自我打造”出来让外人信以为真。

我也曾经是这些不靠谱的教育教学模式的跟风者、受害者。在教学中,也梦想着自己的学生个个都会因为我的某种理念或某种模式的实施而变得一样的优秀。也梦想着就那样很简单地在教学中找到了所谓的真谛或秘诀。学生有着我预想的优秀表现时,我兴奋自豪;学生没有我预想的那样优秀,甚至是成绩很糟糕时,我烦躁埋怨。在预想中,我把他们都当成了最优秀的人,他们每个人都是我一样优秀的宝贝。但往往最后真正成为我的宝贝的只能是少数,有时候——心态好或是运气好的时候,也只能是大多数,不可避免地总有那么几个或多个学生,他们不能成为我内心里承认的好学生或宝贝。

他们被我要求着做很多的每个人都必须一样做的训练,我把他们都看成一个样子地讲每一个问题,按照一样的要求布置作业,按照一样的要求批改他们的作业,甚至把很多应该是有独特个性解读的阅读题讲得有一个很标准的答案或参考答案(还美其名曰是为了考试),要求他们按照我教的统一的语气语调读某文某诗,要求他们按照统一的要求或写法或主题去写那些命题作文,要求他们按照一种字体来书写或练习书法,等等。

我也在班主任工作中,要求他们在某个活动中说一样的话做一样的事,要求他们一样的优秀,当有人有差距时或差距太大的时候,总是或鼓励或批评或训斥,总想着让他们都能做得一个样,一样的优秀。但几十年来这个愿望从来没有实现过,即使这样,也很少怀疑过自己对学生的要求有没有问题,因为总觉得我个人的愿望该是多么美好啊,是不用怀疑会有错的。我所经历的,见过的和听说过的很多事实一再证明,一厢情愿的所谓的美好的愿望,有时往往就是悲剧或闹剧的根源。

二、唯有真实的教育,每个学生才有可能都是老师的宝贝。

真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教育的生命。离开了真实,来谈教育和进行具体的教育活动,只能是笑谈和瞎胡闹。

“一时半会,我们是做到了所谓名家或者专家所言的真实的教育。但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还是存在一种虚伪的教育。要么是追风,要么是一时头脑发热,别出心裁地不切实际地想象,然后借媒体网络大肆宣扬。流行一时,众人捧场,凑了一阵热闹之后,大家方觉有欺骗之感。不得不回头重新审视教育,审视自己。”这是一位教师的博客,凭心而论他说的是实话。

要谈教育,就要有勇气做一个真实的教育者。教育有成功,肯定也有失败,整体而言是这样,就某个人来说也是如此。真实地解剖自己,真实地了解学生,结合实情制定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会有实效。空谈,不行;厚着脸皮壮着胆量胡扯,完全不可取。

放低身段,走近学生,扯下虚伪的面具,放下自欺欺人的架子,踏踏实实地研究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问题,并去努力解决一个个问题,这才是真实的教育和教育的真实。不要一做事,就想一味地求新,就幻想又有了新的理论,新的发现,甚至去把一棵稻草硬是说得像一片森林,把一滴水硬是说成一条小溪或一片汪洋。几千年来,能够称为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不是很多。人人都有新的理论,隔三差五地就有新的思想,这很不正常,很不真实。

也许是有些人觉得身处这个改革的时代,做什么事如果与改革扯不上,就会贻笑大方吧。改革,从来就不拒绝继承优秀的传统。改革,拒绝虚假,虚假就注定以失败告终。教育,也要坚决地拒绝虚假,大力弘扬实干精神,努力实践真实教育,教育才会有长足的发展动力。真实的教育,才是健康的教育,才有可能大有作为。虚假的教育,是病态的教育,如果还讳疾忌医,那只会病入膏肓,不可救治。

《中国青年报》2014年04月12日《追求真实的教育》的报道中有这么一段值得我们深思的话。

44岁的曹书德进京,成为十一学校的老师。此前,他任教于湖北宜昌市的一所中学,是公认的优秀班主任,擅长让接手的班级朝他希望的方向改变。但北京这所名校的经历使他认识到,当初使自己成为湖北名师与特级教师的许多做法“确实是错的”。“老师也要知错就改。”过去尽管辉煌,但曹老师坦言“那不是深入学生心灵的教育”。他说:“很多人在那样一个班级中间,是被裹挟着前进,而且心生恐惧。”

很明显,在老师的权威下,在老师个人或学校名利思想的驱使下,在老师单方面主观设定的目标下,教育已经走样了变味了,如此不可能有真实的教育,教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当成宝贝,充其量也只是在把一部分他们认为的优秀学生当成宝贝。把事当事,还要把人当人。以一颗平常的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而不是把自己所做的事拿来作为捞取个人名利的资本,甚至把每个学生都当成是在名利场中获得荣耀的工具。

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经常和学生谈心。正确对待他们的错误。努力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让学生由衷地信任老师。多一些让学生可以接受的建议和帮衬,少一些命令和训斥。按规则办事。关注学生心灵。让学生学会选择。让学生有自己真实的想法。激励他们做最优秀的自己。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如此,每个学生才会是老师的宝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803192/

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是老师的宝贝的评论 (共 5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