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致承平岁月中成长的一代

2015-07-13 07:53 作者:失语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一、青与叛逆

我们是被绑架的一代。

——蒋方舟

回望过去,似乎每个年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共同记忆——五十年代的激情岁月,六十年代的动乱文革,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八、九十年代的思想激荡。然而,当时间流转到新一个千年,我却提炼不出多少我们这代人的共同情感,更多的,只是散落凌乱的个人记忆。

比较各个年代的青春,最有意思的是,九零后的青春似乎比之前任何年代的青春都来得疯狂、来得迅猛。它以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不可抵挡之势在社会舆论中掀起轩然大波,家庭、学校纷纷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 ,所谓的教育家也随之呼应“救救孩子!” 九零后——我们这个新生代社会群体,被老一代人放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对立面,作为批判、教育和改造的对象,同时还不忘贴上“自私叛逆桀骜不驯个性张扬”的专属标签。

北大一位老教授曾评价我们这代人:缺乏热情、缺乏理性、缺乏关,甚至对身边最亲爱的人更是如此。他原本把这代人定名为“冷漠的一代”,后又觉得有点过分,最后改成“调侃的一代”——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明白,不相信人间尚有真诚,对什么都持调侃之心。(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种种批判和否定,归根结底是代与代之间思想代沟的产物。不同的时代背景,塑造出的完全是截然不同的思想观念。新生代,永远是被现实裹挟的一代——张扬个性却被定义成太张狂,追求理想却被嘲笑说不自量。我们是“初生牛犊”,一心想开辟自己的沃土,不料却处处受制于“虎”。整个社会向我们“传经送宝”,大批“过来人”教导我们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还不忘打着“为你们好” 的不倒旗号。老一辈们可能忘了,人是经验动物,没有经历过的事,别人再怎么“传经送宝”都没有用。

因此,我们依然“自私叛逆桀骜不驯个性张扬”,依然站在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对立面,无声接受来自各种力量的审判与说教。而九零后向来不是逆来顺受的一代,我们有属于自己的反抗方式。

高科技的发达首先体现的就是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九十年代末,游戏厅风靡全国,并立刻以星火燎原之势吸引了众多拥趸者,青少年是最强大的一支队伍。作为娱乐消遣,它本应被归为“精神文明发展”的产物,而实际上,游戏厅,还有之后的网络,却无辜地被视为青少年堕落的根源,遭众人唾骂排斥。记得那时候,大街上随处可见口袋里硬币咣当响的悠游少年,他们就是所谓的“调侃的一代”的“创始人”——冷漠、叛逆、热情缺失,更有甚者走上不归路,成为大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为品德课本上的反面教材。

后来,网络逐渐代替游戏厅的地位,越来越多的少年开始追求新的娱乐方式。时隔好几年,再打量那个时候的同龄人,才发现时代在我们身上作用了什么——那是青春期过早地觉醒。而那些所谓的叛逆少年,沉溺的其实并不单是网络,还有虚空麻木的内心封闭——没有家长老师“循循善诱” 的教诲,没有批判和聒噪,没有压制没有恐惧,有的只是暴力格斗的竞技游戏。这是一场无声的较量——与空虚的自己、无聊的学校还有讨人嫌的家庭沉默对抗,最坏的结果不过是两败俱伤。

在网络的映衬下,现实显得如此平庸。网络提供了一个脆弱的高台,以致我们更彻底地抽身于现实社会。站在高台上,我们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打量生活了多年的现世。来自同龄人的同仇敌忾,让我们更不留情面地撕去老师或父母身上任何虚伪的外衣...

时间匆匆过去,今天变成昨天,昨天变成历史,历史被收进岁月的坟茔,终有一日,变成标本。而彼时的叛逆少年,或已被老师家长“驯服规劝”从而“改过自新”,或者依旧“不知悔改”,“一条路走到黑”。我突然觉得,最惨痛的青春,并不是他走了歧路被荆棘扎得遍体鳞伤,而是经历过这些之后,他还是要和我们一起不分青红皂白地往前涌。经历迷茫,而后习以为常。

怪只怪潮流的力量太强大,每个人都被裹挟其中进退不得。虽然每段青春都有寥寥无几的先行者,比如韩寒,比如朗朗,他们从拥挤的大路撤出,转身走上鲜为人知的小径,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条件也没有勇气效仿,而是混在这支步伐整齐、口号嘹亮、大步挺进的队伍里。偶尔漫不经心、偶尔奋起反抗,但早晚会被湮没。在沉默的对抗中,慢慢麻木,慢慢妥协,慢慢长大...

慢慢地,我们也成了半个“过来人”,亲眼目睹零零后“兵荒马乱”的青春之后,不禁大跌眼镜!这架势,这阵容,这观念,比我们那时候不知超前了多少倍!仅仅几岁的年龄差,却横着难以逾越的思想代沟。但是,每段青春都无法评价好坏,时间过去,它不过是一段无法抹去的经历而已。青春的本质就是躁动不安,太过循规蹈矩那青春岂不是失去了意义?或者,用更年轻的语态来重述这句话:不疯不闹不叛逆,请问你的青春被狗吃了吗?

我们都是被绑架的一代,唯有成长能给自己松绑。

二、奋斗与挣扎

日本有个长跑运动员,叫圆谷幸吉。他在自己的青少年期就已经跑遍了家乡的所有道路。1964年,日本举办奥运会时,他被推选为国家队队员,参加马拉松比赛。

比赛那天早上,他像往常一样喝完一杯茶,然后跑步出发,所有选手都被这个“人型火车头”的对手震撼,没有人能够赶得上他的速度。比赛进行到一半,圆谷夺冠几乎已成定局,然而在离终点还有三公里的地方,一名叫阿比比的对手超过了他,之后,又有一名对手从他身旁经过。圆谷想加快速度,但他的身体却拒绝了额外的工作,最后他只拿到第三名。

他向所有国民道歉,并承诺要在四年之后的墨西哥城运动会上夺取冠军。从此之后,他依然每天早上喝一杯茶,然后出门,进行长跑训练。但是突然有一天他没有出门,第二天也没有,几天之后,有人撬开他家的门,才发现他已经自杀离世。遗书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累了,再也跑不动了。

这个故事在心里搁置了好多年,每次想起,总会觉得心塞。人生短短几十载,不过是从摇篮到坟墓的路程。我们无法预料终点,只能决定是走的快些还是慢些。一直以来,最羡慕那些慢行者,无事时静坐,啜一口清茶,品一卷诗赋,看庭前花开花落,看天边云卷云舒。然而,我们却同属于这一代人,在最惨烈的优胜劣汰的社会系统中成长的一代,你无法选择静坐,除非你甘心成为Loser。

没有经历过严酷苛刻的高考,或许我该庆幸,而内心默默隐忍的不甘也只有自己懂。同龄人寒窗苦读的三年,我同样不敢懈怠。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每个人都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洗脑成一个考试机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而我,怎敢留一点余地?唯有卯足了劲,全力以赴往前跑,跑进圆谷幸吉的跑道。

所谓“余地”,放在圆谷幸吉的跑道,就是指赛程中前面的人和后面的人之间的距离,而且只为跑在前面的人所享有。这几公里的余地,可以让你暂时慢下来看看风景看看人间苦乐,可以走走神想想音乐想想美术想想一切不切实际的东西,可以去旁边的小径采摘一些美丽却无用的花,调整一下长期机械运动带来的疲累和重压。然而你要知道,余地为你所享有,却由你身后的对手决定。任何时候,别人都有追上来的可能,让你的余地成为负数,成为负债,成为心上还不起房贷的住所。

世界变了吗?其实并没有。权力和钱仍旧是被公认的唯一追逐。社会成了跑道,人人都是参赛者,你追我赶, 甚至拼到头破血流。世界看起来是仇富的,但仇富的本质是仇穷。身为屌丝,向往的依然是逆袭的故事。

看看身边,很多人都在努力、上进,参加各种比赛、各种竞选,争取奖学金、助学金,考级、考证,评优、评先进,拼夺各种名额。后来我知道,这就是所谓的“奋斗”。好吧,原来这就是“奋斗”!当然不能跟“五四”那时候比,现在的“奋斗”、“拼搏”,男人搏的是不断上涨的房价,女人搏的是有钱有势的婆家。我们只能笑笑,然后一头扎进同样的潮流。因为没有余地。现实就是如此,谁都不可能撤身而退。漫长赛道,或为了学业挑灯读,或在事业上摸爬滚打。多少人为了一个绚烂却飘渺的未来,放弃本该好好享受的当下,甚至不惜拿健康作抵押?我扪心自问,自己究竟该追求怎样的生活?是享受生命中的每一个分秒,还是牺牲现在去成全一个不确定的将来?没有人给我答案,因为没有答案。于是我也只好简单的归咎为:追求不同。

那么我们,到底该不该留点余地?

三、理想与人生

我承认我历经沧桑。

——聂鲁达

两年前看《中国合伙人》很受触动,剧中印象最深的台词是成东青最后那句独白:我们改变不了这个世界,是世界改变了我们。

他们的故乡在八十年代。

那个时代的青年,他们经历过天安门事件的政治动乱,经历过时代背景引发的思想较量。他们倔强亢奋、胸怀理想,之中不乏挥洒笔墨、大谈阔论的同行者。他们畅谈想、批判现实,用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语气。而缺乏社会和生活经验,他们只能去想象自己的敌人,像鲁迅一样陷入鬼打墙的“无物之阵”。他们梦想可以改变世界,而最终可以做到的,唯有独善其身。

而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在这个社会戾气高度发酵,“改革已死”的绝望情绪开始蔓延,大学生普遍政治冷漠、玩世不恭的当下,时时刻刻都有刷不完的屏、看不完的剧,谁还有心情去想那些和自己不相干的事?

想想近几年参选人大代表的大学生,他们的朝气和觉悟无不令人心怀敬仰。作为我们的同行者,他们更是孤独的领路人。他们庄严宣誓,成熟而不是慷慨:“我们义不容辞,我们责无旁贷”“我们不求成功,只求表达。我们做不成舞台的主角,但至少要做一个成功的小丑。”然而一切努力和崇高都在玩笑中结束了...

前些天被书上一句话触动:“这些年,我觉得世界上需要改变的事越来越多,可我越来越明白,自己能做的只是一小件。”这让我想起之前朋友说过的话:“我没什么大的追求,只想把日子过好。”时隔两年,再翻出这句话时,心境已经全然不如当初了。那时候的自己,不甘庸度此生,一心只想出人头地。书本上写满了励志词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沉默隐忍,蓄势待发”!而时间过去,轻狂慢慢被沉稳取代,当我写下这些的时候,只觉得越来越心虚。我开始明白,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能做的,只是做好自己:安心读书,平淡生活,不畏将来,不念过去。像身边所有人一样,经历酸甜苦辣,经历一段或平淡或刻骨的爱情,然后走进一辈子的柴米油盐,以自己的方式度过此生。

站在十几岁的尾巴上,整理这几年的青春,尽管有几多苍白和乏味,不能像聂鲁达一样说:“我承认我历经沧桑。”但至少过的充实有序,算得上是问心无愧。奔二的我们,其实还只是羽翼未丰的孩子,或多或少见识过社会的虚假世故,而更多时候依旧生活在家庭和学校的襁褓里。偶尔疯狂,偶尔叛逆,偶尔给平淡的生活加点料,让这段“也无风也无晴”的承平岁月不至于太过相形见绌。

古人常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我们正处在“志于学”的末端,尚未到而立之年,暂且保持着“二十而蹲”的姿势,下一个动作,不知多少人会站起来顶天立地,多少人又一下子扑倒在地。

谁都说不清。

未来很远,唯有拭目以待。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69672/

致承平岁月中成长的一代的评论 (共 7 条)

  • 雨袂独舞
  • 荷塘月色
  • 心静如水
  • 我本豺狼
  • 春暖花开
  • 草木白雪(李淑芳)
    草木白雪(李淑芳) 推荐阅读并说 推荐精彩博文!祝夏怡!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时间匆匆过去,今天变成昨天,昨天变成历史......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