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清澈在景,清净在心

2015-06-12 08:17 作者:琴聆韵  | 16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在读王维《终南别业》一诗的时候,那一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不知曾打动过多少人,那样通透见性的感受,让人折服,王维实在无愧于“诗佛”之名。《旧唐书》中有提过王维“在京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离中无所有,唯差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以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禅宗向来讲究“见性”,即悟到事物的本来面目,直接成佛。王维的诗向来很干净,没有一丝烟火气,也是因为他本人早已心如止水,安静亦干净,达到了“诗禅一致,等天差别”的境界。

他笔下的那些诗中,画里,无一不描绘尽了这大好河山之中不为人知的清净之地:空山新,渭城朝雨,松间明月,石上清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带给人最直观、最震撼的心灵冲击的,不是什么阆苑仙葩、飞阁流丹,却是如此淡雅自然的景物。终南山上,香积寺中,竹林下……这些地方经过王维的“妙笔丹青”描绘涂抹之后,原本过于平凡普通的也超然脱俗起来,清新干净的景致,给人们看到的更是那一颗清净透彻的心。

唐朝一统之后,在隋代基础之上,科举制度进一步改进,产生了大量如王维这样的士大夫。从某个方面上来看,他们骨子里还保留着一定的魏晋遗风,因久居于清平盛世,尚未成为社会舆论的责任者,在出仕或隐居之中,选择后者的数量居多,故在唐代隐逸成风。或仗剑游历山河,或隐于深山闹市,但这之中只有少数才能算做真正的隐者,其余的或多或少都带有对当前生活现状以及仕途的失望无奈甚至是不甘。归隐,只是一个给予自己面对世人的借口罢了。许多人选择隐居的生活方式也只是为了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但王维不需要亦不曾用过这个借口,他的一生,无论是出仕做官,还是选择与唐朝宗室子弟交好,这些行为哪一个都不曾与归隐之风搭过边,即使这样,他也是一个真正的隐士、高人。

身在官场,而心在天地,故能坐忘流云行到水穷,王维的通透,这世间少有人能及。世人大都为名为利奔波跋涉,无意间早已忽略了人生中不知多少个花开花落的时节。一念花开,一念花谢,这山长水远的人世,终究是要靠自己慢慢走下去,去品味,去书写。永远都在旅途和不断的自我救赎中度过的人生,怎么会感到活着的意义啊!

大约什么时候都保持一颗清净之心,即使身处于淤泽泥淖之中,也会觉得四周不是污浊,而是菡萏之香环绕。因为清澈的本就不是景,而是人心。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62924/

清澈在景,清净在心的评论 (共 16 条)

  • 心静如水
  • 雨袂独舞
  • 绝响
  • 恨秋声
  • 春暖花开
  • 纤纤柳絮
  • 晓晓
  • 虎虎生威
  • 淡了红颜
  • 白山黑水
  • 相心
  • 暗雪
  • 艾葭儿
  • 军歌
  • 雪灵
    雪灵 推荐阅读并说 大约什么时候都保持一颗清净之心,即使身处于淤泽泥淖之中......
  • 虚妄的伊
    虚妄的伊 推荐阅读并说 身在官场,而心在天地,故能坐忘流云行到水穷,王维的通透,这世间少有人能及。世人大都为名为利奔波跋涉,无意间早已忽略了人生中不知多少个花开花落的时节。一念花开,一念花谢,这山长水远的人世,终究是要靠自己慢慢走下去,去品味,去书写。永远都在旅途和不断的自我救赎中度过的人生,怎么会感到活着的意义啊!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