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五胡乱华——一段刻在中华民族脊背上的伤痛

2015-06-10 16:14 作者:看繁花落尽  | 10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在人类外族入侵的历史上,大概没有哪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一样多灾多难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同时遭受的侵略,遭受的屈辱与创伤也最多。回顾历史,在大大小小不下数千起的外族侵略的战争中,最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的,给中华民族以最大创伤的,当属后晋时代的五个游牧民族对中原大地的侵略战争。

公元316年,司马氏篡夺曹魏建立的西晋王朝在历经八王之乱后,国力损失惨重,虚弱不堪。最终被匈奴人灭国。早已对富饶辽阔的中原垂涎三尺,虎视眈眈的北方和西域五个游牧民族趁中原天下大乱之际迅速入侵中原,大肆屠杀汉民,视汉民如走狗。铁骑弯刀所到之处,狼烟滚滚,尸横遍野,白骨千里。

这就是历史学家称之为“中原陆沉”或叫做“永嘉之乱”的“五胡乱华”。

“五胡”分别是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

白匈奴人和鲜卑族,羯氐族等几个游牧部落在中原地区横行无忌,破坏力惊人,洛阳长安等大城市经过战火的洗礼后,除了名称未变外,实际上已经成了十室九空的一片废墟。白匈奴之后,继之而起的分别有羯族、鲜卑、氐族、羌族,他们在北方各领风骚几十年,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在这漫长的战乱中,每一个民族的兴盛与衰弱,都离不开血腥暴力的屠杀,都伴随着无数生命的消亡。

而更为上加霜的是,十六国的暴君昏君层出不穷,蝗旱水涝频繁,所以天灾人祸之下,北方汉人几十年中几乎损失殆尽!史书记载“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屠殆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这些入侵的胡人中,绝大多数都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其后裔多是白俄罗斯,匈牙利人。其时这些游牧民族尚未开化,没有自己文字,并保留着原始的吃人饮血的兽行。这几个部落中以羯、白种匈奴、鲜卑最为凶恶——大量地吃人!尤其是年轻少女

据史书记载,这些游牧民族行军打仗从不携带粮食,而是把掳掠来的汉族女人晚上供士兵们奸淫,白天则宰杀烹煮吃掉。

这些被充作军粮的女人有一个变态的称呼叫做“双脚羊”,意思是双脚走路的,像绵羊一样的性奴隶和牲畜。

在一场汉人与胡人的战斗中,一次救获的,被羯赵,鲜卑和白匈奴当作军粮的少女就有五万之多。后来汉人战争失利,五万可怜的少女又被重新掠回,一个天就被宰杀烹食,吃得精光,少女的骨骸堆积的像一座小山。

公元304年,鲜卑部落大肆抢掠中原,回师之时掳掠了几万名汉族少女。一路上大肆奸淫,同时宰杀烹食。走到河北易水的时候,只剩下八千多少女,一时吃不完,就把这些少女全部推入河中淹死,使“易水为之断流”。。。。。。

人吃人的事件在我国历史上也发生过,《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记载,秋时期,楚庄王发兵围困宋国国都达半年之久,城里的老百姓粮食早就吃完了,饿死不少人,为了活命,人们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交换杀死以充饥,被称为“易子而食,析骨而炊”。还有就是黄巣起义的时候也发生过人吃人的悲惨事件,但这些都是在特定的时候不得已而为之的,并不像胡人那样把吃人当做在正常不过的事。这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在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作为中原大陆的汉民们,面对凶残的杀戮,他们选择了什么?当时他们有三种选择:一是拿起武器反抗,二是引颈受戮。令人无奈而悲哀的是,在面对旷日持久异族的侵略战争中,当时的汉人几乎没有选择第一种,至少在历史文献上没有明确的记载。

——他们选择了向南方大迁徙,不肯走的人只能在屠刀下苟延残喘,屈辱地,如同牲口一般地活下去。

胡人进入中原以前,汉人的人口是胡人的十几倍。但是他们为什么不反抗?除了和当时缺乏政府的统一领导之外,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流传了数百年的儒家思想对汉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忍辱偷生”“好死不如赖活”“忍得一时安,换得半生闲”。。。。。。这些的由儒家思想演变而来的,逆来顺受的生活哲学所造成的当时的汉人普遍缺乏应有的血性与刚烈。而这造成的后果则让中华民族几乎亡国灭种!

——直到后来出现了冉闵!一个血性尚存,力挽大厦于即倒的伟大的民族英雄的出现,使得汉人们由一盘散沙迅速地凝聚在一起,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击异族侵略与屠杀的民族战争!

冉闵的父亲叫冉瞻,出身于当时名震天下的乞活起义军。乞活起义军是西晋末年至东晋年活跃于黄河两岸的,由流民组织起来的武装。对抗胡人,为生存而战。冉瞻在和羯赵(五胡十六国中实力最强,最为凶残的一个部落)一次战斗中不幸受伤去世。年方十一二岁的冉闵因聪明伶俐受到羯赵国主石勒的赏识,被认作干孙,改姓叫做石闵。这时的冉闵明白自己力量太过弱小,为了以后的复仇大计,他只能把杀父的仇恨深深地埋藏在心里——他暗自咬紧牙关,耐心地等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成年后的冉闵骁勇善战,在一次次的战斗中屡建奇功,深为石勒的赏识,年纪轻轻便成了为数不多手握重权的高级将领。

公元349年,羯赵皇帝石虎去世,其余皇子为争夺帝位相互残杀。冉闵觉得复仇时机已到,于是在公元359年正月,冉闵宣布恢复汉姓“冉”,杀死羯赵刚刚继任的皇帝石鉴,同时杀掉了石虎的38个孙子,一举灭掉了羯赵国。其后冉闵登基,国号魏,史称“冉魏”。

为了彻底铲除胡人在中原的庞大势力,冉闵向全国下达了历史上著名的“杀胡令”:

“凡内外六夷胡人,敢持兵杖者斩。汉人杀一胡人且将首级送至凤阳门者,文官晋级三等,武官悉拜东门。”

号令一出,景从者如云,人们纷纷拿起武器四处追杀胡人。三天的时间即斩杀胡人二十多万。文献记载:“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无悉为野犬豺狼所食。”

仅仅这样还不够,冉闵又严令六胡(五胡之外的另一个分支)退出中原,“各还本土”,否则赶尽杀绝!

骄横久已成习的胡人自不甘就这样退出中原,待缓过神来,由六个部落组成了联队开始对冉闵为首的政权轮番进行反扑。

冉闵则沉着迎战:首战便以汉人骑兵三千袭匈奴兵营,杀敌首领数人,并追击百里,歼敌三万;再战以铁骑五千击溃匈奴骑兵七万;三战以汉军七万加上乞活军四万大破众胡联军三十余万;四战先败后胜以万人斩胡首四万;五战以汉军六万几乎全歼羌氐联军十余万;六战于邺城以刚刚组织的一两千汉人骑兵将远道奔袭而来的胡军打得溃不成军。。。。。。

冉闵部队的骁勇和胡人的外强中干大大激发了全国各地的汉民的斗志,人们纷纷拿起了武器,对各地的计约数百万的胡人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民族复仇战争。史书记载“无月不战,相互为攻”。这场声势浩大的,对胡人的决战换来的是山西,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宁等地的光复。

迫于冉闵和各路中原汉人部队的不畏一死和英勇善战,白匈奴,羯,羌,氐,鲜卑等众多胡人部落数百万人迅速地退出了中原各地,重新回到了甘肃以西或蒙古草原这些原来生活的地方,白匈奴和羯族甚至不远万里回到了中亚地区。现如今的东欧的匈牙利人和生活在白俄罗斯高加索草原到黑海地区的白种羯族就是那个时代白匈奴人和羯族人的后裔。

由于路途遥远,各个胡人部落之间又相互厮杀,抢夺粮食等物资乃至人肉相食,十个胡人当中能平安回到老家的不过两三个。

在这场血腥的民族报复战争中,冉闵的部队斩杀各部胡人约三十余万,加上“杀胡令”刚颁布之际杀的二十多万和全国各地的起义军杀的胡人,以白匈奴人和羯氐族人为主的胡人基本上被杀净了。

羯族的国主石虎可能做也不会想到,这个当年十一二岁,自己认的干孙冉闵会在某一天将自己整个家族(除了两个孙子是自己动手杀掉的)杀得干干净净,毁灭了整个羯族。

虽然五个游牧部落的四个基本上消亡殆尽,而最后一个统治整个蒙古的鲜卑族却在这一时期进入了极盛的阶段。

公元352年,鲜卑族以二十万的兵力在常山包围了仅有一万余兵力的,由冉闵率领的部队,在这场实力极为悬殊的战斗中,冉闵杀掉了三百多鲜卑族士兵,他的部队每一个士兵和将领都拼杀到了最后一刻,终因敌众我寡,冉闵不幸被俘。

鲜卑国主慕容俊嘲讽冉闵:

“你只是个奴才,凭什么敢称天子?”

冉闵冷笑回答:

“尔等夷狄禽兽都能称帝,何况我中土英雄乎?我中土英雄哪个不想喝干尔等之血?”

慕容俊大怒,斩杀冉闵于遏径山下。

据史书记载,冉闵被杀后,“山左右七里草木皆枯,蝗虫大起。五月到十二月,滴未降。慕容俊大惊,不得已祭天并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当日,天降大雪,过人双膝。。。。。。”

冉闵死后,他的臣子们悲怆万分,纷纷选择自尽来追随自己的领袖而绝不投靠鲜卑异族来苟延残喘。而冉魏国的几十万民众不得已奔逃南方和东晋,一路被鲜卑族士兵追杀几欲殆尽。

。。。。。。。

“五胡乱华”,这场仿佛来自地狱的种族屠杀使得中原汉人数量急剧减少,根据《晋书》记载,太康元年(280年)全国有2,495,804户,16,163,863人。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户口调查为全国3,770,000户.约18,850,000人。

到了冉闵灭羯赵的时候,全国人口不足四百万。这场仿佛来自于地狱的的战争与屠杀,使中原广大地区的人口在八年之消失90%。所谓"十室九空"如是。

为了躲避战争,大量的汉民纷纷南迁至长江以南地区。不经意间形成了南北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这场旷日持久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其血腥与残酷,即便是在整个人类的战争史上也绝无仅有。

令人诧异和不解的是,这样一段充满了血腥和杀戮的历史在历代的教科书上几乎找不到更为详尽的记述,就连一些权威的历史资料中也被含糊而笼统地称为“两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而对其形成的原因似乎讳谟至深,这段伤痛似乎是一个很丑陋的疮疤,历代的史学家们都不愿提起!

若用心翻阅历史典籍就不难发现,里面描述的多为“和光同尘”,“外来文化和中原本土文化相互融合,繁荣而茂盛”之类的主色调。只是有人反复地提起冉闵杀胡,却不提其杀胡的原因和历史背景。甚至有人一味地说冉闵屠杀胡人是“有意破坏民族团结,是罪大恶极的“屠夫”,妨碍了各个民族文化的融合等等。

其实想想,如果当时不是尚存民族血性的冉闵站出来力挽狂澜,振臂一呼,颁布“杀胡令”,那会是个什么境况呢?数以百万计的胡人完全有可能渡过长江,在南方继续屠杀和奴役汉人,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就会被异族所取代,整个中华民族的灭亡指日可待!那些指责,谩骂冉闵的人恐怕连张嘴的机会再也不会有了吧!

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不缺乏伟大的,诸如帝王将相之类的人物,但帝王将相的历史作用无非是一个新的政权的诞生替代了一个腐朽政权的没落!而冉闵的伟大却在于挽救了一个濒临灭亡的民族!

“以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揭开被尘封已久的历史疮疤固然疼痛,但唯有痛彻骨髓方能使人警醒!

当现在的学生对歌星的血型数若家珍却对历史一脸茫然的时候,让我们不能不为我们当下的教育体制而担忧!

让我们为眼前的盛世繁华而欢呼的同时回过头来看那这段镌刻在中华民族脊背上的伤痛吧!它会不会让我们麻木的神经有所警醒?

。。。。。。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抚古而思今,我们应当庆幸没有生活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现在我们这个民族需要像冉闵一样的血性,一个容易忘却历史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缺乏血性的民族是难以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而长盛不衰的!只有当冉闵这样令四海蛮夷胆寒的民族英雄被广泛尊崇,被世人所知的时候,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才能看到伟大复兴的曙光!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62547/

五胡乱华——一段刻在中华民族脊背上的伤痛的评论 (共 10 条)

  • 绝响
  • 雪灵
  • 心静如水
  • 晓晓
  • 醉成记忆
  • 相心
  • 虚妄的伊
  • 淡了红颜
  • 明月

    明月后人知之而不鉴之。不,应该说,后人又有几个知之呢? 始皇帝为何焚书坑儒?统治之道也

    赞(0)回复
  • 看繁花落尽

    看繁花落尽回复@明月:这的确是一段鲜为人知的,被尘封已久的历史。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愿我们这些后人能铭记!能警醒!

    赞(0)回复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