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诗意中国(原创)可惜没被录用

2015-05-31 22:03 作者:傲蓝  | 5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诗意中国》——毛泽东 风骚独领观今朝

序号

流程及串词

1

《诗意中国》片头

片头30秒(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2

诗歌是历史的馈赠,诗歌是我们永远的诗歌家园。

欢迎走进诗意中国——

主持人出镜导语

3

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多事之秋,一夕一朝,国运瞬息万变。国民饱受欺压,社会漆黑无光,无数政党无时无刻不在崛起,却又如昙花一现,转瞬之间,销声匿迹。是时,一股坚韧的力量暗中萌芽,伺机勃发,成长壮大,直至一道强光猛然刺破浓重的黑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毛泽东加入湖南起义新军。从此,沉睡的中国在混沌中醒来。

说到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主席,敬重与钦佩之情应然而生。毛主席不仅在军事与政治方面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超强能力,就连在诗词文学方面也拥有着惊人的造诣与成就。

主持人出镜讲述(第1镜)

4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飘。

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主题诗歌

卷轴呈现

(主持人画外音朗诵)

5

1936年2月初,是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率领胜利的红军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一刻不懈怠的准备渡河东征,及时开赴抗日前线。因视察地形所需,毛泽东亲自登至塬上。海拔千米,白雪笼罩,千里冰封的大好河山,白雪皑皑的塬地如一幅壮阔豪放的画卷展开在毛泽东眼前时,不禁激起他万千感慨,河山大好,诗情涌至,提笔欣然书河山,这一首激愤人心的《沁园・雪》便跃然纸上。

画面资料1

毛泽东

周恩来

朱德

6

《沁园春・雪》一词中,充盈着毛泽东雄视天下的英豪气魄,将他包纳天地的广博胸怀展现得淋漓尽致。千里的冰封,万里的雪飘,莽莽天地,苍茫万里,指点江山的伟人矗立于天地,目光深远,信念坚定!别有洞天的意境,磅礴的气势,雄劲的诗笔,令人拍案叫绝!

因雪而作的《沁园春・雪》,虽然得雪之名,却并非为雪而作。此词上阕将乍暖还寒北国雪景展开在众人眼前,旨在表现山河壮丽,祖国风光,由此,顺理成章的引出历代英雄人物,纵论秦皇汉武。

纵然前人曾一时风骚,然而此时矗立群山之巅的却是今人。今人将会展现更加卓越的能力,不辱历史使命,创造超越古人的影响和业绩,

寒风刺骨穿不透强健的体魄,飞雪漫天淹不没宏伟的长城!前人有憾,今人无缺。

主持人2

7

过场动画

8

八年艰苦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的曙光。可是国共之间的矛盾一刻不曾停息,日益加剧,面对着蒋介石企图消灭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的现实,毛泽东提出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方针。

1945年8月,毛泽东不得不赶赴重庆,与蒋介石,与国民党进行了整整十三天的谈判,以表明中国共产党想要争取国内和平的愿望。

其间,柳亚子曾多有诗词赠予毛泽东,后来毛泽东以《沁园春・雪》回赠柳亚子,并同时发表于《重庆日报》,一时造成了极大的轰动和影响。

然而 1946年季,全面内战被发动,毛泽东带领朱德、周恩来等人,共同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抵御,全面作战,正确指引,制定合适的作战计划,最终推翻国民政府,赢得最后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画面资料2

毛泽东

9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主持人3

10

同《沁园春・雪》相似,这首诗同样展现了毛泽东不同于常人的豪情与壮志。此时,正是革命形式和气氛波澜壮阔的时候,群众运动空前高涨,风起云涌。恰逢良机,信心倍加,正是抱负施以大展的时候!

毛泽东是智慧的,是充满活力的。他能抓住一切有利机会,1927年中国大革命失败时,他做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如若不是他主动引兵井冈山,为党保存了实力,共产党的路途将会异常艰难。

毛泽东是充满自信的,是懂得顾全大局的,是豪爽的,所以才有毛泽东出人意料地背上了匣子枪,走到朱德诙谐地说“背上驳壳枪,师长见军长”的段子

年轻的主宰者立于湘江之畔,深秋之时落叶枯竭,而他却写了这样一首蕴藏着青春的力量和生命的活力之词。念及长沙求学那段热血澎湃的时光,又望着此时还在远方未至的理想中国,他独独徘徊,久久未归。

自古逢秋悲寂寥,毛泽东却并未寻常人一样感叹短促的年华和飞逝的时光,他刺破了传统的束缚,逝要将新的光辉带给人民。

由此,才有了往后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

11

无论是《沁园春・雪》还是《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均在诗中大量描绘了自然之美,不仅赞美了山河壮丽,更是将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系于诗中。第一个关切的结合国家人民命运与自然的是人是屈子,这是中国古典诗歌文化中的精华,毛泽东的诗词恰恰继承了此优良的传统。

毛泽东的诗词中常常将自然与人类社会结合,通过多种多样美好生动的意象和景象表现人民与社会,抒发自身对中华民族光明发展前途的自信与乐观,和天下之事于自身的豪情与壮志。

巍峨崇高的山川,波澜壮阔的大河,均是毛泽东心中比天还高远的志向。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这,便是毛泽东!

主持人4

12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主持人出镜朗诵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59866/

诗意中国(原创)可惜没被录用的评论 (共 5 条)

  • 雨袂独舞
  • 心静如水
  • 淡了红颜
  • 雪灵
  • 读书不求甚解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