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书法之“势”的艺术内涵(文化散文)

2015-03-31 10:51 作者:涛拍山城  | 4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书法之“势”的艺术内涵

郭有生

在书法艺术中,有一个神秘的概念“势”,古人对此非常注重,康有为说:“古人论书,以势为先。中郎曰‘九势’,卫恒曰‘书势’,羲之曰‘笔势’。……兵家重形势,拳法亦重朴势,义固相同。得势便已操胜算。”那么什么是“势”呢?许多人认为“势”,就是运动的状态。比如笔势,自然就是笔迹运动的状态。看来,追求势,就是防止板滞,把字写活,把字写得有生气、有神采。

书法之势最核心的因素是笔画的运动感。比如萧衍《草书诀》:“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渌水之徘徊。缓则鸦行,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这处处有势。

这运动感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蔡 邕在《九 势》中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这里所说的阴阳,就是我们常说的方圆、曲直、虚实、急缓、长短、粗细、俯仰、伸缩、宽窄、高低、大小、斜正、疏密等对立因素,把这些对立因素应用于书法艺术中,就产生了书法之形与书法之势。比如开合,有线条开合、向背开合、疏密开合和结构开合,这自然是阴阳二元范畴。以线条来说,如果是两条平行的线条,自然显得平淡,也显得僵死呆板,没有开合线条对立统一中的丰富美,没有化冲突为和谐的艺术趣味,也没有引人注目的力的动感。

从另一个角度说,书法中那些对立的因素,总是一方倾向于动,一方倾向于静,比如曲动直静,圆动方静,出动藏静,急动迟静等等。要写出有势之书作,就要注重对立的双方。如果表现肃穆、庄重、淡泊等静的神采,那么就以静的对立因素为主,以动的对立因素为辅;倘若表现潇洒、奔放、热烈等动的神采,那么就以动的对立因素为主,以静的对立因素为辅。姜白石在《续书谱》中就谈到兼用对立因素来造势,他说:“乍徐还疾,忽往复收;缓以效古,急以出奇;有锋则以耀其精神,无锋则以含其气味。横斜曲直,钩镮盘纡,皆以势主。”应当注意,以静为主的神采,就像美女倚竹,虽然处于静态,但顾盼有情的双目是动的,因而其势还是以动的因素点睛;以动为主的神采,假如没有静的因素制约就会浮滑、浅薄甚至没有骨力。因此如果只有动的对立因素或静的对立因素,就是书法中的一大弊病——偏枯。王羲之在《书论》中说:“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正是强调这一点。同时还应当注意,不同的对立因素有不同的表现域,金明毅在《学习书法六难》中说:(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迟”表现“沉着”,“急”表现“得势”;“曲”表现“多姿”;“直”表现“刚劲”;“藏”表现“浑成”;“出”表现“爽利”;“起”表现“灵动”;“伏”表现“稳重”。然而,这些又都不是绝对的,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这正启示我们表现动或静的神采,应当注意那些对立因素的特质。

我们从对立因素取势,还应当注意适度原则,过犹不及,都会伤势,王羲之在《笔势论十二章》中说:“作字之体,须遵正法:字之形势不得上宽下窄;不宜伤密,密则似疴瘵缠身;复不宜伤疏,疏则似溺水之禽;不宜伤长,长则似死蛇挂树;不宜伤短,短则似踏死蛤蟆。”

总得来看,可以这样说,笔势的核心是动感,动感孕育着生气,生气表现出神采。反过来说,有神采就必然有生气,也一定有笔势。我们从奔蛇走虺、风樯阵马、草里惊蛇、金刚瞋目等等对书法之势的描写,可以体会到这一点。

任何笔势的动感,应该包含着力度、速度、和趋向。而且任何笔势也应当有一定的节奏和意趣,并且这意趣要凭借笔形综合来看,笔形和笔势总是互相依赖的一个综合体。有人认为,势是运动状态和精神状态的合一。事实正是如此。

势总是在动感中,唤起我们的视觉想象或听觉想象,同时依凭我们的生活经验或艺术修养而灌注了情韵意趣。有人说书法之势,就是空间形式感和时间形式感的结合。仔细想来,势之形就给人空间形式感,势之动就给人时间形式感。

书法之势,有点画的笔势,有结体的体势,有章法的书势或大势。举例来说,笔势有许多因素值得研究,比如势的速度,在草书中使转的笔墨总是疏处动感强,长笔动感强,有鲜明的提按动感强。结体欹侧是最常见的一种动感方式。章法中的行笔轴的摇摆会造成势。

在创作中,人们会笔前蓄势,清代王澍在《论书剩语》中说:“须是字外有笔,大力回旋,空际盘绕,如游丝,如飞龙,突然一落,去来无迹,斯能于字外出力,而向背往来,不可端倪矣。”人们也会运笔取势,或欹正疏密取势,或俯仰向背取势,或收放曲直取势。也会在反复中强化势,在夸张中凸显势,在反平衡、不规则、失秩序的变异中表现势。

有许多因素影响着书法的“势“,比如在创作时心情烦躁压抑、运笔迟疑不决,刻意做作取势,没有章法的大势观念,墨色选色偏枯等等。举例来说,墨色太浓,有凝滞感;墨色太淡,有失神感;墨色太润,有柔弱感;墨色太燥,有枯瘪感;如果这样,怎么会有富有生气的”势“呢?

说到最后,忽然想到节一幅对联,从署名来看是贾平凹先生所书,我可不敢相信。此联是“欢歌阵阵福临门第,喜气洋洋吉祥如意”,你看,首先不合对联平仄用词的规范,而且我细细看来书者不懂阴阳二元哲学理念在书法中的应用,比如上联的文字那些转角处都是一味的雷同圆转,也似乎不懂起笔落笔、提按顿挫,整个作品给人的感受呆滞无神,哪有“势”的影子呢?

2015.03.21早作于陕北榆林 (文化散文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43446/

书法之“势”的艺术内涵(文化散文)的评论 (共 4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