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生死谁堪度玉关——玉门关怀古

2015-03-11 08:57 作者:逍遥  | 7条评论 相关文章 | 我要投稿

一泓触手可掬的清泉,几丛平淡朴实的野草,一片宁静辽阔的荒漠,一方凝固肃穆的废墟。

我静静地伫立在这温暖而坚实的阳光里,与你注目而视。

遥远的横笛从汉代边塞幽怨地响起,缓缓地洇入你凝重的眼神,淡淡的一曲《落梅怨》,吹尽了多少闺中人的辛酸和思念?吹白了多少征人的青丝与悲伤?羌笛已断,笳声犹悲,隔着两千多年的岁月与辽远的塞北,依然撞击着人们脆弱的心扉。

胡杨不语,你亦无语,沉默如遍地的黄沙。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朔风如刀,战旗映云,多少男儿在横飞的砂石与箭中浴血奋战,从此一去不还,音讯杳然?多少疆土与功勋在岁月的荏苒里被磨蚀得黯淡无光?(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悲怆的呐喊声穿过滚滚黄沙,穿过重重岁月,溶入这湛蓝的阳光,漫天的空气便顿时有了凛然生威的辛辣与厚重。

多少纤纤玉手缝制的征衣,由缓缓而行的驼队从中原运送到这座生意萧然的边关?那绵密的针脚,缝进了无限相思与血泪,在万里征程中分送到了每一位戍边的武士手中。

每一个朝代都在重复这种凄凉而沉重的故事,但我并不清楚其中的细节。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我仿佛是一个匆匆的过客,茫然的双眸凝视着风云变幻,凝视着铁马金戈,凝视着呼啸而来的骑兵劲旅,凝视着绝尘而去的大漠雄姿。

而现在,我只是静静地伫立在这温暖而宁静的阳光里,放任自己的目光与思绪在你的上空自由地盘旋。

碧空如洗,唯有天际浅浅的云影,如飞天飘逸灵妙的裙裾翩然舞动。

羌笛何须怨杨柳,风不度玉门关。

无论是诗圣杜子美笔下的“武皇开边意未已”,还是历朝实实在在为抵御胡人入侵而不得不每年征发无数壮士戍守边关。你,作为护国镇远的玉门关,注定要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枚伤心刺目的文化符号:你的存在,始终意味着粗砺峥嵘和生离死别。

然而,也许是你无法承受如此沉重的历史负载,与汉阙唐宫相比,你的容颜消褪得太过迅速。短短数千年,你便从一座巍峨雄壮的边关,迅速地退守为如今的颓壁残垣。

在历史冷峻的目光里,在风沙肆虐的塞北,你以素颜坦诚地与芸芸众生沉默相对。

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是谪仙李太白与自然山水的两情相洽,互通款曲。但谁能保证,驻立在你面前的每一位游客都是虔诚满怀的凭吊者?都能与你敞怀而语,抵足而眠,共话历史的沧桑与厚重?

我肯定不是。平淡如我,苍白如我,永远没有和你平视的高度。

事实上,你依然伟岸而深沉,如一尊信念之塔,矗立在蓝天与黄沙之间。你,就这样寂寞地撑起了历史的高度。我相信,在你每一处纵横的皱纹里,都挤满了让人扼腕长叹的故事与回忆。你身边的每一颗砂砾,都铭刻着让后人无法释怀的悲歌与哀婉。你的威严与深沉,让无数前来朝拜的人莫不服膺。

多少金戈铁马,多少陵谷沧桑,多少鸣镝飞羽,多少壮志柔情。都曾在你粗壮的臂弯里演绎得如泣如诉,缠绵悱恻。

如今的你,只有残缺不全的四堵败壁,只有毫无遮拦的方方的天空,只有风雨侵袭所留下的斑驳错杂的痕迹,只有史籍中越来越淡的一些记载。事实上,远在宋朝以后,你便淡褪为一个历史符号,成了史籍中隐隐约约的一个地址。

曾经的辉煌与荣耀,都已渐行渐远,在日益淡漠的叙述里,你已模糊成唐诗宋词中的一个注脚: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你艰难地生存了两千多个春秋,我跋涉了三千多公里,从繁华的沪上一角,千里迢迢赶到这大漠之隅,难道就只有这短短的一瞥?难道就只为这片刻无语的对视?

我忽然有些落寞与黯然。为你的今昔荣枯,为自己的嗫嚅无言。

不必重温太公史笔下的历史人物,也不必再次感叹范仲淹的“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站在这片广漠的塞北荒原,站在你的面前,我搜索枯肠,集成数语,为今天的惊鸿一瞥,略作留念。

征戍迢遥人未还,金闺魂系云端。

勒铭燕石霜飞鬓,生死谁堪度玉关。

首发散文网:https://www.sanwenwang.com/subject/3737631/

生死谁堪度玉关——玉门关怀古的评论 (共 7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